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如何看待大学生“下跪借钱治病”?
2014年07月17日 09:14
【网络舆情】
【事件介绍】
大学生下跪向富豪借钱治病引争议
这是大学生莫向松对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畅的一场隔空喊话。
6月30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动物检疫与防疫专业2011级学生莫向松,和他的14名同学,在新希望大厦外集体下跪,手举标牌,向刘畅借款100万元治病。莫向松于2013年11月被确诊罹患急性白血病,巨额的治疗费成为这位寒门学子沉重的负担。
莫向松举牌借钱的举动,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表示同情,但也有更多的网友表示不解和反对,有人甚至批评他“绑架爱心”。
在一片争议声中,莫向松及其同学和家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莫向松承认,之前的行为确实欠考虑,也很抱歉给新希望集团带来了困扰。“借与不借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莫向松说。
下跪前发生了什么
莫向松家住四川省宜宾县王场乡,他出生3个月后母亲去世,父亲精神失常离家出走杳无音讯,之后他便跟着养父母一起生活。
莫向松患病后,养母从老家来到成都照顾他。养父则在老家守着田地——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
目前,他每月需化疗1次,平均每月治疗花费在3万元左右。经过社保报销后,自己需要承担的,仍有1万余元。对于莫家来说,这是巨额资金。为了给儿子筹钱治病,养父母把能借钱的人几乎借了个遍,家里已经负债累累。
医生表示,针对莫向松的病情,骨髓移植是较好的治疗方式。骨髓移植及后期康复所需的费用,需要100万元左右。若选择保守的化疗,至少需化疗两年时间。
就在莫向松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有同学向他提议:“跟四川的首富借钱。”莫向松由此想到了新希望集团,“我的专业是动物检疫与防疫,所以对新希望这个立足农牧产品的企业比较熟悉”。
6月29日,莫向松花了45元在住处附近的广告店做了一条横幅,又托朋友到花木市场买了200朵玫瑰。尽管觉得花费“太贵了”,但他还是愿意赌一次。
横幅上写着:“尊敬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畅(刘畅为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你好,我是莫向松。一名白血病大学生,请您借我100万救命。我为您打工一辈子,请您救救我。”他还用红色字体写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并在海报上附了自己的照片和联系方式。
当天晚上,莫向松在班级QQ群里发消息:“请大家来帮个忙,明天有一个机会,也许能够救我的命!”他并没有向同学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也没有说要同学们做什么,仅仅是请大家在指定地点集合。
6月30日8点,莫向松便来到位于成都市航空路的新希望集团楼下。等到11点,一共来了14位同学。莫向松这时才向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想下跪借钱。
“当时有一些同学并不是那么同意我的做法,但来都来了,他们也决定帮忙到底。”11点开始,莫向松捧着玫瑰,和14位同学一起下跪,请求刘畅借钱。
不过,由于刘畅不在,3个小时后,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莫向松和同学离开。期间,他们没有全程跪着,有时候站着或坐着休息一下。
“我只能自己想办法活下去”
经媒体报道后,莫向松下跪借钱这件事,很快成了网络热议话题。有人同情他的遭遇,也有人直指莫向松“用道德绑架爱心”。
“下跪事件”后,莫向松每天都会收到上百个电话、短信。“有些人是来鼓励我,有些人一开口就骂我。”
莫向松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短信。一个来自天津的血液病患者,知道了他的情况后,说“我太理解那种心情了”,并给莫向松转来200元钱。也有人发来短信:“你这种会有报应的!”打开微博,也是支持声与质疑声混杂。
对于那些骂声,莫向松选择了不予理会。“我把一些骂得很难听的截图了,我想等有一天我好起来了,给那些人证明,他们是多么幼稚。”
除了这次“下跪借钱”,他的另一个举动也让网友一头雾水。大约10天前,莫向松脱得只剩一条内裤,躺在住处楼下的草坪上“裸晒抗癌”。
“我选择裸晒,是希望依靠紫外线来杀死一些身体内的细菌,在我的专业知识里,紫外线是经常被用于杀菌消毒的方式。我并不想引起大家注意,所以选择在正午的时候出来裸晒。”对于这样荒唐的举动,莫向松说,这是出于求生的本能,并不是想炒作。
记者问及为什么会选择向富豪下跪借钱,而不找民政等救助渠道时,莫向松苦笑着反问:“我通过社保、民政部门能干什么嘛?”
主动联系他的红十字会组织也没有给他确切的说法,仅表示:“你带上资料来,我们看看有没有个人愿意帮助你。”因为“红十字会主要是救济地震这类大灾大难的,你个人的这种情况社会上太多了”。
莫向松表示,他对社会上部分慈善机构并不完全信任,对其他社会救助渠道也不太了解。“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找富豪借钱是最快捷的方式。”
下跪借钱的举动确实欠考虑
养父母对他所做的事并不知晓,“我们就靠着几亩土地,一年的收入刚好能供他读书时每月六七百元的生活费。”
除了医院的化疗,养母用家乡的偏方给他“治病”:用一些药渣兑上糖、醪糟等,让他每天定时服用,据说“可以治疗白血病”。
这个偏方成了养母的精神支撑。莫向松说,要是不喝母亲就会很伤心。她会认为“唯一能为我做的事情我都不接受”。其他的,莫家人只能“听天由命”了。
事实上,拯救莫向松还有一个可能的机会。他有一个亲生的哥哥,据医生说,亲生兄弟骨髓配型成功的几率会很大。但哥哥来成都看望了他一次,回到家乡后就再没回来过。
莫向松的父亲猜测,这种结局可能跟“捐骨髓对身体不好”的传闻有关。哥哥家里有四五口人,全靠哥哥一人打工养活。
莫向松对哥哥表示理解。7月2日,莫向松前往四川造血干细胞库进行配型,两周后出配型结果。但即便配型成功,大约50万元的费用从何而来,这令莫向松看不到希望。
下跪借钱的事情传开后,他收到了大约5000元捐款。7月2日,一个不知名的大姐在地铁口找到他说,“我也不能多做什么”,给他塞了一个信封便走了。莫向松回家打开信封,里面装着2500元钱。
截至记者发稿时,新希望集团及刘畅本人尚未对此作出回应。一名新希望集团员工听闻此事后感到很诧异,“这样的事情你觉得有必要回应吗?”她反问。
面对“道德绑架”的质疑,莫向松说:“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着能借钱活下来。”他承认,之前的行为确实欠考虑,也很抱歉给新希望集团带来了困扰。“借与不借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难题”。
“养父母、朋友同学能为我做的都已经做了,我要活下来,就得靠自己。”莫向松说。
他最好的朋友小陈,也是那天下跪的同学之一,帮着他举着标牌,跪得最久。他对记者表示:“这样做确实不太妥当,但做都做了。我只希望他快好起来。有一句话这样说:好兄弟,同风雨,共进退。”
“生命是无价的,我只是想让大家看到我追求生命的这个过程。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莫向松说,当然,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会选择更加理性的方式。
下跪向富豪借款100万治病有道德绑架之嫌
该同学虽家庭贫寒,又身患重病,但从未放弃对生命的追求,想尽一切办法不断的与病魔作斗争,这种对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真心值得我们为其点赞。但是,他的种种行为貌似有诸多不可取之处。
首先,依据常识,采取在阳光下暴晒杀死癌细胞的方式不具有科学性,若此方式真的奏效,癌症也就不会成为医学上难以攻破的难题。其次,在大庭广众之下,邀14名同学一起在企业门口下跪,向董事长借款的行为有道德绑架之嫌。若董事长不向其借款,舆论自然会批评新希望集团缺乏爱心,虽然100万元对于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说如九牛一毛,但是若此次向他借了治疗款项,难免今后还会出现多起类似事件。再者,通过此种方式向董事长借钱,换位思考,可能会出现尴尬场面,别说借100万元钱,最后可能连见到董事长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从该同学的诸多惊人的举动读出的信息更多是一种无奈。几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喝农药自杀,后来爸爸也患了精神病,能成长到现在是因为一对好心夫妻的收养,待到能自食其力,报答养育之恩时,却遭受如此大的打击,换做任何人都难以为继。面对高昂的医疗费,该同学最佳的处理方式或许应该是将情况反映给学校,学校依据实际情况通过媒体报道,请求我们的政府、爱心组织、做慈善的企业伸出援助之手,发动身边的人向其捐款,这样既彰显了社会的正能量,又不会陷入舆论的浪潮。
也许我们的身边不止一个像该同学遭遇的人,为了让他们早日战胜病魔,重拾生活的美好,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正如那首歌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谁更该反思大学生下跪借钱救命
莫向松下跪向富豪刘畅借钱受到不少批评声,有人说爱心的一个本质是自愿,莫向松这样做,绑架了爱心。在我看来,这类反对声大概是混淆了概念。必须注意到,莫晓松是向刘畅借钱,而非要钱。从法制层面讲,“借我100万救命,我为您打工一辈子”更像是莫晓松向刘畅发出的口头要约,有借有还,谈不上真正的爱心——打工一辈子还100万并不难,恐怕利息都可以算上。因此,莫晓松借钱并不宜被戴上“绑架爱心”的大帽。毕竟,刘畅要不要“应约”借钱给莫晓松,完全是他的自由;如果你硬说莫晓松这种方式借钱,有“绑架”刘畅之嫌,那恰恰反映出了这部分人内心上偏向于刘畅应该借钱给莫晓松。
至于说莫晓松下跪借钱有失尊严,更是站不住脚。生命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尊严固然高尚,但生命与尊严孰轻孰重,恐怕谁也没有能力弄得个泾渭分明。从人性的角度看,莫晓松以牺牲尊严的形式借钱也情有可原。他才20来岁,人生的路应该还很长,他向往生命;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养父母为了他付出了一切,只有生命得以延续,他才有更好地回报父母的机会。一个为了抓住救命稻草的人,我们或许实没有必要苛刻他抓稻草的姿态必须高雅。
当然,或许迫于舆论压力,莫向松已经做出了反思,并承认之前的行为欠考虑,也很抱歉给新希望集团带去了困扰。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知错就改”后又能如何呢?莫向松的生命照样遭受病害的严重威胁。在笔者看来,面对大学生下跪借钱救命的悲剧,该反思的不是莫向松,更不是刘畅,而是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救助制度。
安徽定远县44岁的刘敦和因无钱治疗用茶杯碎片将浮肿发臭发黑的双脚割掉、河北保定农民郑艳良“自锯病腿”……这些年来,因为公民无钱看病所引发的悲剧实在太多。莫向松下跪借钱治病,不过是其中一个侧影。尽管有医疗保障兜底,但那些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当反思的是,全民医保的今天,各地政府都宣称不让公民因病致贫,莫向松的养父母却为了给儿子治病,把能借钱的人几乎借了个遍,家里已经负债累累,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或许,我们的社会远没有解决因病致贫问题,解决因病致死(无钱看病)更为急迫。即便低保、医保、大病保险统统失效了,也该还应该有社会救助制度帮莫向松们一把。红十字会、基金会等社团组织、慈善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个人等社会力量,是否都可以发挥一定的救助作用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总之,莫向松的窘境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社会医疗体制以及社会救济制度的尴尬。当一个公民为了活命,不得不通过下跪以及“打工一辈子”的方式去借钱(未必就能借到),如此代价实在太沉重。谁来救救莫向松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政府的深刻反思。
【启示与思考】
患有白血病而无钱医治的大学生当众下跪找企业家借钱,实质上确实如很多人所言,这就是一种要挟,是道德绑架。通过当众下跪的行为进行炒作,吸引公众眼球,拿自己患有疾病的弱势地位要挟企业家提供援助,满足自己的借钱要求。另一方面,假如企业家面对弱势群体的当众下跪借钱诉求,就答应和满足了,结果会纵容和助长其他更多的弱势群体采取类似做法,以借钱的名义行公开抢钱之实。更何况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为了借钱就当众就下跪,确实让人不耻。
不过,从当事人遭遇到的具体情况来说,笔者以为,公众对于道德绑架的下跪借钱行为没有必要过度批评,不妨多点包容心和理解。求生本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大学生在患有白血病之后,又没有钱医治,想尽办法寻求资金医治是人类的基本本能。而大学生当众下跪借钱治病,虽然这种行为不高尚,但毕竟没有给侵犯其他人的合法权益,不是违法乱纪之举。
事实上大学生当众下跪借钱,不管是道德绑架,真要找企业家借钱,还是炒作,为了吸引有关部门的重视,帮忙解决治病钱财问题,慈善机构和卫生部门都有必要反思。民众遇到困难,宁可上街当众下跪找企业家借钱,也不愿意主动前往慈善机构申请援助,说明慈善机构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很低,民众对慈善机构能帮助自己不太抱希望。
面对白血病、癌症等重大疾病,依靠弱势群体的家庭力量往往力不从心;对于这些“有病无钱治”的弱者来说,“希望的稻草”就在于通过制度“补血”和公众参与的方式,为他们搭建社会支持平台。具体来说,要健全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通过“制度兜底”的方式,为公众提供覆盖面更广、更加完备的医疗公共服务;也需要让慈善公益的力量汇聚,通过聚沙成塔、众人拾柴的方式对弱势群体进行民间帮扶。
面对“下跪借钱治病”,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地围观、不能麻木冷漠地批判指责;而是要从共同体意识和公共精神出发,伸出援手。毕竟,每一次举手之劳,都可能点亮并温暖别人的世界。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17/7752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