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安徽:遵规律,重民生,追求可持续
2014年07月17日 10:32
以什么样的理念引领转型,事关转型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实践成效。
习近平同志在近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应当结合安徽实际,转变发展观念,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
转型发展,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环境、资源等要素瓶颈制约,倒逼转型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呼唤转型发展。实现更健康、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多年来,我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骄人业绩。但也应当看到,我省发展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挑战,尤其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无论是从国内外竞争发展的格局来看,还是从我省加速崛起的态势来看,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地步。那些阻碍转型发展的错误“发展观”,应当坚决摒弃。
重增长速度轻质量效益的发展观,要不得。经济发展不等同于经济高速增长,过去一些地方急功近利式的大干快上,带来的困难和问题正在显现。要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正确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更加注重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当务之急,不要再为速度而纠结,不再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要下大力气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推动经济提质提效。
重经济增长轻民生改善的发展观,要不得。经济发展是手段,民生幸福是目的。而现实中,本末倒置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地方经济增长了,城市规模扩大了,但民生欠账增多了,群众生活质量降低了,改革发展红利没有惠及千家万户。对于这样的发展理念,人民群众很不满意,必须加以修正。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正确处理好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把更多发展的着力点放到民生上来。
重眼前繁荣轻未来可持续的发展观,要不得。产能过剩、结构失衡、雾霾频发,都深刻诠释了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要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高增长。主动转型就应当远近兼顾,多做打基础、补短板、管长远的工作,千方百计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为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
遵规律,重民生,追求可持续,这是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建设美好安徽的必然选择,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以主动转型的新作为,锻造区域竞争的新优势。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17/7753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