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机器人,来了!

2014年07月17日 09:55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日前公布报告指出,2014下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行业将呈现快速的增长态势。在政策扶持和人工成本倒逼推动下,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2012到2022年十年间的增长率,保守估计为年均23%-36%之间,带来的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

北京机械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聂尔来表示汽车工业是采购机器人量是最大的一个工业,它要占到40%的市场份额,第二是电器电子行业,这个行业要占到21%,第三个行业是橡胶,,占到9%左右。

1

通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百余家从事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应用以及零部件配套的产业集群。

机器换人”企业再次升级

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总量全球第一,就业始终是头等大事。机器换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自动化水平,但这会不会与稳就业产生冲突?技术进步、创新驱动是未来发展方向,但其与就业又是什么样的关系?会不会造成失业潮呢?

广东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吴新宇表示,一部分工人可能就转到其他的行业去了,另外一部分用在机器人的维护维修上。

2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洪光指出,由于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引入,和这个信息技术的结合,产生一些新的行业,提供更多的这样一些机会。

 

产业发展瓶颈亟待破解

虽然国内机器人市场需求潜力十分巨大,但目前主要被国外厂商垄断。国产厂商份额低,仅有不足10%的市场份额,整体外资和合资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为92%。目前,发那科、安川、ABB和酷卡四家工业机器人厂商占据了全球机器人市场过半的市场容量。受制于技术、成本以及品牌等瓶颈,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国外同行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3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洪光表示,在关键的元器件上,比如说做工业机器人必不可少的这个元器件,4伏电机、减速机等方面,国内做的这些产品,还达不到国外的这种水平,而且这个差距还很大。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90%依赖进口,关键零部件完全被国外巨头垄断。而本土企业生产规模小,导致采购成本远远高于国外同行,因而产品成本太高,利润太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进而导致研发投入难以为继。而国际四大机器人厂商很早开始与关键零部件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加上采购量每月可达上千套形成规模化优势,其采购价格远低于内资企业。

王洪光还提出,现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研究和应用脱节。有很多好的技术,不能够直接引用到企业,或者说这个技术还离应用还有一步之遥,经常出现的是,这个技术一项工作完成了,比如说科技部支持一个计划,完成了之后,达到了指标,但是从这个技术真正转化成企业能用的产品,还是需要一段扶持,现在缺少的恰恰就是这个环节。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政府需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面对产学研脱节的问题,专家呼吁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支持研究到应用的实践。

王洪光建议政府应该有意识的来引导这样一些企业来研究部门的这样一个结合,然后,再一些立项的课题中,要面向应用研究,进而来缩短从这个研究到应用的距离。

 

吴新宇向记者介绍,他们在深圳机器人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广东省机器人产业技术联盟,深圳市也和他们建立了深圳机器人孵化器,为他们提供2000万资金,支持公共平台的服务。在此基础上,他们在蛇口成立了一个机器人运行中心,目前已经孵化了20到30家企业。

4

业内人士建议,发展机器人产业关键是降低本土机器人价格,提高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培育本土机器人品牌优势。为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采取进口替代的战略实现核心零部件本土化,并加强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创新和研发能力。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连庆认为基础整体基础工业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是我们毕竟是在前进,并且我们是在加速度前进,所以总有一天,我们会和国际的先进企业并列齐驱。

吴新宇表示,未来我国机器人行业肯定会逐步把这个市场份额给重新抢占回来。随着中国一批企业对于机器人产业的进入,机器人成本会进一步降低。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机器人能够在全世界占到一定的市场份额。(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17/7753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