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德统一电动汽车接口“利好”多 与特斯拉形成良性竞争
2014年07月18日 13:07
7月上旬,作为全球最具潜力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中国,和目前在汽车技术领域走在前列的德国,达成了统一电动汽车接口和标准的协议。在特斯拉等颠覆创新型新能源车企以开放技术专利等手段咄咄逼人的情况下,中德强势统一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标准,将共同迎接特斯拉专利开放的挑战。
(图片说明:5月28日,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对充电桩进行充电前的检测。)
中德标准强势统一 双方新能源车将互通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今年7月上旬访华期间,中德两国就统一电动汽车充电接口、采用统一交流电充电设施通讯标准达成一致。中德两国相关技术标准的强势统一,给此前各自为战、相对混乱的全球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带了全新的改变。
目前全球电动汽车的充电标准接口有四种不同的形式,分别为中、欧、日、美标准。四种标准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也有一些相同之处。具体来看,欧洲和美国现行的充电接口,交流和直流是统一的接口,虽然不同输入的接口是统一的,但欧洲和美国的具体接口标准有所不同;而日本的接口标准和中国的接口标准是直流和交流分开,这使得一些电动汽车上需要安装两种不同的接口;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充电接口中交流充电接口又与欧洲统一,而日本的交流充电接口又与美国统一。这种交叉发展、各自为营的局面,已成为目前各国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发展的一种制约。
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八家大型车企,曾于2012年发布“联合充电系统”,但经过两年发展,这套系统并未在全球普及。
中德标准统一后,两国车企生产的电动汽车,均可采用相同的交流充电系统进行充电,并且不用在车辆功能性和安全性方面做任何改变。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的自主电动车品牌,将与宝马、奥迪等德国汽车品牌使用相同的充电设施。
此外,中德相关电动车标准的统一,也给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可能。在比亚迪等国内车企的电池与电机技术得到全世界广泛认可的情况下,未来中国车企能否借此弥补传统动力汽车落后、技术丢失的市场,非常值得期待。
中国市场迅猛增长 成中德双方合作动力
在中德两国统一电动汽车接口标准的背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被业内认为是两国合作最直接的动力。
(图片说明:6月11日,环青海湖电动车挑战赛发车。几辆参赛电动汽车停靠在青海省黑马河乡充电桩处。)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产销量已超过上年全年数量。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政策,包括中央和地方补贴,免征购置税等。
面对中国市场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政府政策的倾斜,中德两国此前已经开始了广泛合作。一年前,中德电动汽车充电项目启动。这一项目是在中国国家发改委与德方多个政府部门以及德国驻华大使馆联合支持下进行的,奥迪、北汽、宝马、华晨、长安、戴姆勒、腾势、大众、之诺等9个汽车品牌参与了该项目。
在今年4月份的北京车展期间,比亚迪和戴姆勒公司合资的新能源车企腾势汽车,推出了具有中德“混合血统”的纯电动汽车,这款续航能力达300公里的电动汽车,被认为是兼具中德先进技术的代表。
此外,从今年开始,中央机关和部分地方政府将开始量化采购新能源汽车,这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认为,从免税到公车采购,这些推广政策将继续起到杠杆作用。尤其是此次中央提出地方政府应在限号行驶、牌照额度拍卖、购车配置指标、道路优先通行等政策上给予新能源汽车优惠,也将使新能源汽车产生更多“绿色诱惑”。
多家国内车企表示,近期中德两国在电动汽车相关充电标准和接口上达成统一,可能会改变目前国内新能源车企和电力企业充电的“生态格局”。未来,如果各地政府能够以公车采购为杠杆,加大力度完善相关配套,给新能源汽车充电体系建设以更大的支持,那么或可让新能源汽车改变“车好买,电难充”的现状。
根据此前中国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到2020年,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而德国也同样计划在2020年销售100万辆新能源汽车。
迎接专利开放挑战 与特斯拉形成良性竞争
实际上,就在中德达成技术合作之前不到一个月,美国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也曾经向全球亮出了技术合作的姿态。今年6月中旬,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在公开发布会和其博客上宣布,特斯拉的所有专利将免费放开,并且愿意向其他电动汽车厂商分享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技术设计。有分析指出,中德电动汽车接口统一,是迎接特斯拉专利开放挑战、增强市场良性竞争的一个新举措。
(图片说明:4月24日,观众在“上交会”特斯拉展区参观特斯拉汽车。)
根据特斯拉公布的公开数据,其2013年全球销量为2.2万辆,2014年的销售目标为3.5万辆。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有专家指出,特斯拉开放技术专利,明显是希望以此增加技术标准话语权。
对此,瑞银证券亚洲汽车行业研究主管侯延琨表示,从战略上来说,面对全球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特斯拉此举是仿效早期苹果公司的做法,通过开放技术达到规模效应,先把产业做大,而在这背后则有一统行业标准的潜在野心。
北京一位特斯拉车主对记者说,特斯拉现在的超级充电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充电,它还在国内几个大城市开建了快速充电站,深得一些消费者的青睐。如果国内车企不加大力度整合,在特斯拉的市场营销攻势下可能失去市场和技术标准先机。
据了解,特斯拉开放技术专利,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希望借此改变充电标准和格局。马斯克在宣布开放专利后表示,开放特斯拉超级充电站技术,将允许电动汽车在美国以及其他地区现有的不同充电网络上进行充电,并已与宝马公司会谈讨论关于超级充电站的合作。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北京国际车展期间马斯克曾在华就充电设施和技术标准与国内相关部门进行了会谈。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特斯拉的充电技术先进,中德合作也不妨与之合作或相应吸收其技术,以此整合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18/7754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