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国际打车应用抢滩中国 暂时难撼市场格局
2014年07月21日 10:37
(图片说明:6月2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好莱坞,手机上的Uber软件界面显示一辆车的行驶位置。)
优步北京业务开跑 紧盯中国市场
来自美国旧金山的优步在北京三里屯宣布,该公司经过前期两个多月的试运营,现已正式开启在中国首都的业务运行。
分析认为,从早前的上海、广州、深圳开始试点,到进入北京这个被认为是“打车软件竞争最激烈的城市”,优步渴望掘金中国市场的意图明显。
据介绍,不同于预约市面正规出租车的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优步在中国提供来自正规租车机构、服务机构的签约车辆及驾驶员,即为消费者提供以时间、距离等因素综合计价的“私人司机”服务,也称“商务租车”。
按照优步公布的服务内容,在北京,该应用提供低租金车辆系列服务UberX,及高端UberBLACK车辆服务。相对低价位的车辆包括索纳塔、帕萨特等;相对高端的品牌包括奥迪A6等。
针对中国市场打车软件“烧钱抢用户”的情况,优步也做了准备。优步负责中国事务的相关负责人说,顺应中国城市“叫车”市场的特点,该公司也进行了一部分“返利”活动,如对高端租车UberBLACK用户提供限时折扣等优惠。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31日,中国打车APP客户端累计账户规模达9828万。分析认为,优步此时进入中国市场,意在从中国需求旺盛的打车市场中分一杯羹。
打车应用趋于“理性” 巨头转走“差异路线”
分析认为,在打车应用经历了“补贴大战”之后,中国的打车软件和叫车服务已经步入理性发展期。面对已经有95%以上份额被瓜分的市场,国际打车应用优步只能转向锁定“差异化”的“用车”服务。这也促成了手机“打车”向“用车”的转变,后者不仅提供车辆,还提供司机和更好的服务。
易观智库研究发现,一季度,在阿里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的资金支持下,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整个打车APP市场两分天下的格局已定,而市场中的其他打车应用,如摇摇招车、打车小秘等已逐渐退出市场。
(图片说明:3月7日,一名乘客在上海街头使用嘀嘀打车软件预约用车。)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健介绍,数据显示,一季度打车App累计账户市场份额,快的打车占51.6%,滴滴打车占45.3%,总共95%以上的市场已被两家瓜分。
电信和科技行业观察人士许强认为,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通过补贴司机、补贴顾客等一系列“烧钱战”措施,已锁定国内大部分城市普通市民的出租车电召需求。两家科技企业在手机打车软件市场的优势料将持续。
国际巨头优步开拓中国市场只能走差异化的业务路线。其实,近年来国内已有类似于优步的打车应用“易到用车”,为用户提供“即时用车”、“预约用车”、“半日租”、“全日租”等服务。此类应用正在推动国内打车软件竞争升级,并培育市场从“打车”转变为逐步接受“用车”。
优步宣布在北京正式开启业务,也从侧面说明国际企业看好中国打车软件市场“洗牌后”理性调整中的机遇。
优步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说,他们密切留意每个市场、每座城市的动向,也留意市场对手是如何在这个市场取胜的。他说,优步与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并不相同,因此,差异化业务的发展空间是可以期待的。
暂时难撼阿里、腾讯巨头格局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熟悉地方政策、拓展车辆规模、完善服务及提升市场认知等也将制约优步在华快速发展。专家预测,短期内优步很难撼动阿里巴巴和腾讯塑造的“二分天下”市场格局。
首先,许强认为,对于优步来说,熟知地方交通规章、管理细则非常重要。他说,例如对私家车进入优步服务队列要进行严格控制,执行不到位容易引来对此服务的整体影响。“黑车洗白、私家车抢活也是优步在海外遭到出租车行业示威抗议的主要问题。”
(图片说明:6月11日,一名男子在德国柏林奥林匹克体育馆前参加示威活动。德国出租车司机当日举行罢工活动抵制打车软件公司的无秩序竞争行为,使得大量私家车进入出租车行业,扰乱市场秩序。)
其次,王健指出,如果从已有的市场布局和车辆保有量来看,优步离撼动阿里、腾讯格局还有很大距离。数据显示,一季度,快的打车已经覆盖全国261个城市,滴滴打车覆盖178个城市。相比之下,优步才只有上海、深圳、广州及北京四个内地城市。
第三,用户认知和使用热情也难以让优步就此成为“搅局者”。
与优步合作的北京租车公司李师傅说,开始用优步以来,他驾驶的奥迪A6轿车生意比较冷清。“一个礼拜能得到一个300元的机场送机订单,平时市区大多是短途需求,且多是使馆区‘老外’、‘华侨’使用,一般一天五个订单就算多的了。”
究其原因,李师傅认为,短时间内,消费者还是考虑价格、性价比,对于像奥迪这样的高端叫车服务只是“尝尝鲜”,选择积极性很难调动。毕竟,八公里左右70多元的车资仍是一个阻碍。
白领朱浩然说,不能提供出租车收据,这也成为一部分商务用户难以选择优步服务的阻碍之一。
王健等分析师认为,除此之外,在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具体探索可能也会让优步面临短时“水土不服”。但国际企业将先进理念带入中国市场,将会有助于培育市场和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21/7754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