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金融新举措为金砖合作打造新起点

2014年07月22日 12:55

 

1

(图片说明: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巴西利亚举行的金砖国家同南美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这是与会各国领导人在会前集体合影。)

两大金融机制“启航”

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21%,过去十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金砖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金融随之成为热域,在推动金砖国家互融互通的同时,给国际金融体系带来了“新风”。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即探讨了国际金融改革之策,2012年的主要议题之一是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2013年则提议建立金砖应急储备安排,本次福塔莱萨峰会两大设想一同变为现实,金砖“金融因子”引人注目。

根据峰会发表的《福塔莱萨宣言》,新成立的金砖银行初始核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500亿美元,由各创始成员国均摊,未来增资依靠金融市场或成员国政府。金砖银行总部将设在上海,非洲区域中心设在南非,行长在金砖国家中轮流产生,首任行长将由印度提名,首任理事会主席由俄罗斯提名,首任董事会主席由巴西提名。各成员国财政部长负责制订该银行的具体操作规程。银行的性质类似于世界银行,旨在支持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应急储备安排意在帮助相关国家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初始资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各国最大互换金额为中国410亿美元,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各180亿美元,南非50亿美元。这一安排日后有望成为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防火墙,有助于其应对外部冲击,也将对全球金融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内外因素催化

对于金砖国家推出的两大金融新举措,部分西方媒体将其解读为试图“打破西方把持的金融体系”,但这一解读显然忽视了一个事实,即金砖国家加强金融合作的“内在需求”。此外,现有国际金融体系无法匹配世界经济新格式局的现状也让新兴经济体认识到完善这一体系的必要性。

2

(图片说明:7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福塔莱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能源价格下滑和外需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基本面恶化,部分国家短期内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增多、外汇储备减少、货币大幅贬值、股市等资产价格下跌等情况,经济增长也随之面临着极大的下行风险。面对危机的冲击,金砖国家寻求全方位合作,抱团取暖,实为必然之举,金融的催化作用必不可少。

而且金砖国家禀赋各异,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给五国拓展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五国的市场、资源、技术、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相结合并辐射到外部,世界经济将出现新的“增长源”,也将带动全球政治、经济、贸易和金融多极化。

3

(图片说明:习近平主席出席第六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与此同时,美国利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及其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经济机构的优势地位,强行推行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全球经济金融秩序的动荡。而美国为维持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霸权地位,拒不推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也影响到IMF的增资扩容和能力建设,不利于全球金融稳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达成的改革方案,其约6%的份额将向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代表性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但由于美国国会迟迟不予通过,导致改革被迫搁置。《福塔莱萨宣言》指出,2010年决定的份额改革迟迟未能落实,已对IMF的公平性、可信度和办事效率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面对美国霸权的护持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相对弱势地位,金砖国家只有联合起来“另起炉灶”,才能更有效地打破现有不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确保金融安全。

此外,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导致全球资本从新兴市场经济体回流美国,对新兴市场经济体产生了新一轮冲击波。就连金砖国家中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印度此次也未能幸免。美国量宽的退出再次令金砖等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较高的经济金融风险,促进了成员国间摒弃分歧,加快合作步伐。

 

金砖合作新起点

两大机制的问世,被国际舆论公认为金砖机制迄今最重要、最实在、也最显雄心的机制性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既利于五国,也将产生正面的外溢效应。

首先,两大机制的建立,为金砖搭建了支柱性架构。高盛公司前高管奥尼尔2001年提出“金砖”概念时,更多是将一些具备相当经济体量和发展能力的新兴经济体“标签化”,以至于长期以来,国际舆论倾向于将金砖视为一种“现象共同体”,认为其象征作用大于实质意义。而两大机制的出现,为金砖后续合作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和支柱,不可逆转地推动金砖国家向“利益共同体”迈进。它们向全球传递出金砖决意聚合资源、绑定利益、务实合作的明确信号。

第二,两大机制的建立,为金砖合作搭建了延展性平台。金砖国家领导人选择“金融合作”作为突破口,实为智慧之举。在全球化时代和现代经济体系中,金融居于投资、贸易、消费等众多经济活动的核心。金砖国家发展到今天,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1%,在各自城镇化和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进程中,必将生成更多基建、工业投融资、消费升级等需求,而这一切都必须围绕金融展开。

从当前看,金砖银行主要从事基建项目的投融资,而放眼未来,这一机构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在基建融资领域积累足够经验后,金砖银行完全可以将触角延伸至重大工业技术研发、能源开发、医疗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满足发展中国家在结构改革和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深层需求。另外,金砖银行还可承载金砖国家间的跨境结算、货币互换等关键业务,并以此为基础,最终形成一个面向新兴经济体的全新多边金融合作框架。

第三,两大机制的建立,是对国际金融现有格局的有益补充。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作为首个由新兴经济体发起的国际化金融机制,将用更贴近发展中国家国情的思路和方式促进地区繁荣和社会发展,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22/7755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