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资讯
“市民考察团” 一次生动的群众路线实践
2014年07月22日 09:04
自去年12月7日开始,我市组织开展了多期“市民考察团”活动。开封日报报业集团作为我市的主流媒体,积极作为、勇于担当,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创卫“市民考察团”,实地考察我市创卫成效,对我市创卫工作进行监督。“市民考察团”成员纷纷以城市主人翁的姿态,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我市创卫工作添砖加瓦。故事一件件,建议一条条,夸赞一句句。邀请群众参加、评判创卫工作,请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是一次生动的群众路线实践,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作风。
看美景:
创卫为美丽开封加分
7月21日,气温高达37摄氏度。
在这样的炎热天气下,我市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市民考察团”30多人,冒着高温来到禹王台区民生街综合集贸市场,通过所见、所闻、所感,切身感受创卫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
一走进这个新建的高规格集贸市场,“市民考察团”一行立刻被宽敞明亮的钢结构大棚所吸引。市场地面用水泥硬化,整个市场上下水管道齐全,干鲜区、生鲜区、活禽区、水产区、果蔬区分类有序,各种蔬菜、水果、肉类在摊位的柜台上整齐摆放。
“我家就住在附近。以前的民生街马路市场满地菜叶,道路坑洼不平,路上污水横流,蚊蝇乱飞,环境卫生脏乱不堪,我们生活在附近‘深受其害’。”“市民考察团”成员李建辉感慨地说,“我市创卫工作开展以来,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建的民生街综合集贸市场各个方面的条件都很好,不但宽敞整洁,而且干净卫生,来这里买菜就像到超市买菜一样,是我们原来所不敢想的。市场环境变好了,周边的居民都爱到这里购物。”
和李建辉有相同感受的市民还有很多。在每期的“市民考察团”活动中,笑容是最常见的符号,赞叹成为下意识的反应。“市民考察团”成员走着、看着,开封的大变化尽收眼底,他们的喜悦化成美丽的笑容。
在2013年12月14日的活动中,“市民考察团”一行来到龙亭区北书店办事处三胜街市场。这里以往私搭乱建的简易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沿街商铺;乱停乱放、随意占道的流动摊贩没有了,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展现在市民面前;刺鼻的臭味闻不到了,空气变得格外清新……“市民考察团”成员边走边看,边看边交流、感受,惊喜之情溢于言表。“自我市创卫工作开展以来,这里的变化着实让人大吃一惊,以往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贴小广告的现象不见了,街道两边的房屋粉刷一新,市容市貌一天比一天干净整洁。”看着三胜街市场的崭新面貌,“市民考察团”成员卫振宇道出了很多市民的心声。
2013年12月21日,“市民考察团”成员来到延寿寺社区,站在文华北街街口向南看去,街道两边青灰色的墙壁干净整洁,新修的水泥路路面平整、宽敞。“这条路修得真不错!以前这是条土路,路面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就严重积水,很难通行。”“可不是,这样的改造对在周围居住的群众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创卫的效果显出来了。”“市民考察团”成员一路向南走,一边认真观察,一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赞叹着创卫带来的城市美景。
美丽开封,不仅仅美在景点,还美在社区,美在街巷,美在市场。考察团成员认为,创卫让开封更加美丽、更加富有魅力了。
谈变化:
创卫让古城“蝶变”
创卫作为一项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究竟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身处这座城市的居民最有发言权。
在每期的“市民考察团”活动中,“改变”和“想不到”是“市民考察团”成员口中重复最多的词语。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历经数月的奋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每天都呈现出令人惊喜的新气象。
2013年12月7日,“市民考察团”举行第一期活动,市民王凯歌提前一个小时来到活动现场。“我市农贸市场经过升级改造后,变得整洁干净了,居民小区的‘四害’现象明显减少。创卫使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幸福感大大增强,这真是一项顺应民意的民心工程。创卫的好处大家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我今天起了个大早,就是要用实际行动支持创卫。”王凯歌说。
行走在北道门社区的街巷中,“市民考察团”成员发现,短短几个月,这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脏乱不堪的背街小巷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通畅,新修的垃圾屋斩断了“四害”滋生的源头,原本凹凸不平的路面得到了硬化,市民卫生意识不断提高。
“以前我来过这里,道路上污水横流,两边扔了很多垃圾,墙上的小广告花花绿绿。今天一来,着实让人大吃一惊,乱倒垃圾、乱贴广告的现象不见了,街道两边的房屋粉刷一新。”在北道门后街,看着创卫给这里带来的巨大变化,“市民考察团”成员冉守林一脸兴奋。
2013年12月14日,当“市民考察团”一行来到梁苑小区的时候,清一色的灰色地砖、平坦的水泥路面、醒目的创卫宣传标语等,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整洁有序。小区干净整洁的街道、完备的休闲设施、完善的服务中心彻底颠覆了大家的印象。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梁苑小区是个老生活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我市最早建设的小区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长期缺乏统一管理,梁苑小区设施老化、功能不全的弊端逐步显现,小区内私搭乱建情况屡禁不止,占道经营破坏了小区的整体环境卫生,小区变得脏乱差。
以前的梁苑小区纬二路,是一条违法建设多、占道经营严重的小路。该路段的空中和墙体上私搭乱扯了许多电线,十分杂乱,到了夜里却是一片漆黑,给小区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在实施背街小巷升级改造工程中,梁苑办事处对该路段投入资金300多万元进行路面硬化,拆除违法建设3000多平方米,平整路面8000多平方米。经一路道路狭窄,道路两边违法建设较多,梁苑小学和梁苑幼儿园也位于该路段,每到接送孩子高峰期,更是车多人多,经常交通堵塞。除此之外,梁苑幼儿园门前的花坛边堆积着很多垃圾,杂草丛生。通过对该路段实施改造,共拆除违法建设1200多平方米,现在,这条拥挤的道路变得宽阔起来,小区居民及接送孩子的家长出行更方便了。
经过改造后,梁苑小区广大居民在切身感受到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幸福感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现如今,梁苑小区背街小巷改造成效显著,摊贩都已进入农贸市场经营,行人、车辆通行顺畅,马路干净整洁,“市民考察团”成员对梁苑小区的改造赞不绝口。
2013年12月21日,“市民考察团”来到北正门新村。这里的面貌和创卫开始前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脏乱不堪的街巷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通畅,新修的垃圾屋斩断了“四害”滋生的源头,原本裸露黄土的地面得到了硬化,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
“环境问题是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看着北正门新村新建的封闭式垃圾屋,市民李先生欣慰地告诉记者,“以前,我居住的小区用的也是老式垃圾房,一到夏天,蚊蝇乱飞,气味难闻。创卫工作开展以来,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创卫工作,为老百姓办了一系列实事。以往的脏乱差现象已经看不到了,我们社区好几条巷子的路都比以前好走多了,巷子里的生活垃圾也得到了及时清理,‘四害’减少了,烦恼也少了。”
“市民考察团”成员中的一位“老开封”张先生参加过多次活动,作为开封人,他深爱这座城市,但是多年没有多大变化的市容市貌让他常常不由自主叹息,他渴望城市能够来一次彻底的改变,如今,创卫让城市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愿望实现了。他深深体会到,把钱花在老百姓身上,市委、市政府这件事做得太好了。
省自身:
人人参与谱写创卫篇章
作为一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创卫工作能否深入有序开展,离不开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更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
看着公园路新建的垃圾中转站,市民张女士高兴地说:“以前,我们小区是露天的垃圾房,一到夏天,蚊蝇乱飞,气味又臭,现在告别了这种现象。如今,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清理,社区巷子的路也比以前好走了,市容市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创卫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
熟悉张女士的人都知道,她能讲出这番话有着很深的感触。
张女士在家门口开了间小店,平日里卖些烟酒、零食为生。为了招徕生意,张女士搭建了一个塑料遮阳棚,每天都会将商品摆在店外的显眼位置,占道经营更是家常便饭。
我市创卫工作开始后,社区工作人员三番五次到张女士店里做工作,要求她尽快拆除遮阳棚,并停止占道经营行为。面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苦口婆心,张女士有着很大的抵触情绪:“创卫是政府部门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们搞创卫,不能影响我的正常收入。”
面对这种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一边继续耐心做工作,一边劝张女士参加“市民考察团”活动,切身感受创卫给市容市貌带来的改变和市民生活的改善。
2013年12月7日,张女士抱着怀疑的心态登上了“市民考察团”的大巴车。一路下来,一路震撼,看到市容环境、居民生活的今昔巨大反差,张女士非常惭愧。回家后,她主动拆除了遮阳棚,将占道摆放的商品重新搬回了店里。
在部分人眼里,我市一些建成较早的社区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我市创卫工作开展以来,很多社区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们中的部分人参加了“市民考察团”后,主动参与到创卫大潮中。
创卫刚刚开始时,市民杜军很不理解,也有过抵触情绪。在他看来,很多路边占道经营的摊贩都消失不见,给他的生活造成一些不便。后来,他在邻居的鼓励下,报名参加了“市民考察团”。通过几期活动的参与,他切身感受到了创卫带来的好处。看着整洁的路面,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杜军的卫生意识也随之提高,以往乱丢垃圾的他都自觉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面,看到路面有垃圾时,他还会主动将垃圾收集起来倒进垃圾桶。
“创卫不仅扮靓了城市,也改变了市民生活,更让大家对卫生城市有了更多了解。创卫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什么荣誉,而是通过创卫这一载体,使更多市民明白做文明市民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文明进程。”看着美观整洁的大街小巷,“市民考察团”成员赵开宇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的确,创卫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在持续的创卫行动中,从各级领导到社区工作人员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投身创卫,让老百姓看到了好作风;从一个烟蒂,一团废纸,一个塑料瓶,怎样投放,在以前都是连想也不想地随手丢弃,现在,大家要看看垃圾箱在哪里,投进去没有。
支妙招:
创卫要建立长效机制
国家卫生城市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创卫与每个市民息息相关,是一项需要人人参与的艰巨任务。在“市民考察团”活动中,“市民考察团”成员以城市主人翁的姿态,对我市创卫工作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和建议。
“创卫不仅是为了拿牌子、争荣誉,还要通过创卫活动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从而为市民提供一个整洁、优美、有序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的幸福感,提升城市形象,这才是创卫工作的真正落脚点。”多次参加活动的市民宋军告诉记者。
宋军说:“ 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创卫绝不是一场‘突击’行动,而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有关部门实行精细化管理,保证创卫整治成果能够得到长期巩固而不反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我市文明、卫生的形象常态化固定下来。”
“创卫的意义在于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参加活动的河南大学学生邓天一表示,当前,开封正处于风生水起的黄金发展期,推进创卫,对于改善开封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商来汴投资意义重大。
“想做好创卫工作就要真抓实干,不怕辛苦。社区要和居民心连心,拧成一股绳,共同努力。”“背街小巷改造后,整个城区的环境就会有大的改善。环境好了,居民心情就愉快。但是,要想保持城区整体环境的整洁,搞好家门口的卫生是居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持整条街道的干净就要靠居民自觉性的提高,大家齐努力,创卫工作一定能成功。” 在结束对延寿寺社区的考察后,“市民考察团”成员对延寿寺社区背街小巷改造效果评价很高,并对社区工作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他们表示,创卫工作是项长期工作,希望全市居民齐上阵,为创卫作贡献。
看到我市创卫工作强力推进,退休干部刘玉海非常高兴。刘玉海说,创卫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只靠政府和干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创卫需要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我每天都看《开封日报》的创卫报道,关心我市创卫工作进展情况。创卫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我们身边,每天仍有不少破坏市容环境的行为发生,卫生死角也没有完全消失。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多组织干部职工、志愿者和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创卫,壮大民间创卫力量,提高群众参与创卫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另外,持续深入推进创卫工作,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使城市管理工作步入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记者手记:
让群众说话
“市民考察团”活动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创卫指挥部办公室、各区配合,开封日报报业集团等我市主流媒体具体组织实施,其目的在于通过市民的眼光,看看创卫的变化,查找创卫工作的不足,对创卫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以促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开展。
活动中,市委宣传部积极牵头、科学谋划,市创卫指挥部办公室紧密配合、精心安排,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市民考察团”活动,要求一定要竭尽全力,组织好、配合好,做出品牌,做出影响,做出好效果。“市民考察团”活动开展后,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开封日报》《汴梁晚报》及开封网等媒体都派出精兵强将,积极招募活动参与人员,积极联系网友、市民,利用版面进行全方位报道,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用精彩的文笔把市民的心声表达出来。
我市创卫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生态、健康,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市民考察团”历时数月,300多名来自我市各界的市民积极参与,足迹遍布我市的社区街巷……“市民考察团”受到各级政府的欢迎,所到之处,他们为“市民考察团”一行提供便利,一瓶清水、一句温暖的话语,深深感动着“市民考察团”成员。让群众说话,倾听群众意见,是一次生动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
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干部紧紧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接上地气。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做群众的公仆。“市民考察团”活动正是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评判,让群众切身感受、主动参与、积极监督我市的创卫工作,体现和实践了群众观点。
“让群众说话”,这话说得好,充分说明创卫工作重民意、贴民心,市委、市政府和宣传部门目光向下,尊重群众,把创卫这件民生工程做好的坚定决心。有了群众的支持,创卫工作才有了当前的成果。群众的力量无穷尽,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建设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22/7757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