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伊核谈判延期4个月 达成全面协议“前景可期”

2014年07月22日 13:06

 

第六轮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全面协议谈判7月19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结束。欧洲联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耗时3周的“马拉松”式谈判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各方围绕“核心议题”的分歧明显,需要更多时间去化解,因此将谈判期限延长4个月,最终期限至11月24日。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六国与伊朗没能如期达成最终协议,但本轮谈判取得了实质进展,为未来4个月的谈判打下良好基础,最终达成全面协议的前景值得期待。

1

(图片说明:7月19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阿什顿(左)和扎里夫出席新闻发布会。)

谈判向前迈进但分歧犹存

美国官员说,过去几周的谈判在一系列领域获得良好进展,尤其是关于阿拉克重水反应堆、福尔多铀浓缩厂、伊朗低浓铀储备量,加强监督与核查机制,以及“可能的军事层面”问题等。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已经解决了所有问题,但意味着我们看到了开端和进展以及创造性的建议。”

此外,美国官员指出,伊朗在延期谈判中也将做出实质性让步。一些美国高级官员19日说,伊朗在未来4个月伊核谈判延长期内,不仅将履行原来日内瓦“共同行动计划”规定的义务,还同意及时把所有丰度20%浓缩铀氧化物转变成燃料,并稀释所有丰度2%的浓缩铀。

另外,伊朗在澄清两项关键问题上也有所进展:一是确认纳坦兹铀浓缩厂的先进离心机转子将只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每月开展核查的工厂生产;二是确认生产先进离心机将只能用于取代受损的离心机。

2

(图片说明:7月15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美国国务卿克里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

但尽管如此,铀浓缩依然是六国和伊朗面临的最主要和最棘手的难题。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日前称,伊朗未来两到五年需要将浓缩铀的产能提升至约合19万台IR-1型离心机的产能。伊朗外长扎里夫14日在接受美国《纽约时报》专访时也表示,伊朗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不提升其浓缩铀产能,但前提是,其和平性质的核计划应得到与其他国家一样的平等对待。而美国国务卿克里15日回应说,目前伊朗的离心机“太多了”。

 

深层次矛盾制约谈判进程

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去年11月达成谈判10年来首份阶段性协议,原打算在协议7月20日到期前达成一份最终协议,但今年的6轮谈判未能就伊朗核项目规模和能力等核心议题弥合分歧。此次延长谈判期限,就是伊核谈判难度巨大的有力佐证。

从表面上看,谈判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伊朗的铀浓缩能力问题。出于对伊朗发展核武器的忌惮,西方要求伊朗大幅缩减浓缩铀产能,以推迟伊朗生产出可能的武器级浓缩铀时间。伊朗则要求其发展核技术权利得到承认,并希望继续扩大浓缩铀产能。二是西方解除对伊制裁问题。西方的长期制裁已严重影响伊朗经济,伊朗力促解除制裁。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希望尽量保持制裁压力以增加谈判筹码,迫使伊朗在铀浓缩等关键问题上做出让步。

但实际上,伊核谈判的更大障碍在于美伊之间长期积压的矛盾和斗争。两国从1980年断交以来一直处于相互敌视状态,缺乏基本信任,这就决定了核谈判不可能一帆风顺。伊朗总统鲁哈尼上台后,不断向外界展现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的灵活姿态,伊核谈判迎来达成全面解决协议的新契机。然而,在伊朗国内政坛上,保守势力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多次表示对核谈判“并不乐观”,对伊美关系改善不抱希望。

对美国而言,伊朗是其推行中东政策的一大阻碍,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使得美国对伊朗伊斯兰政权从根本上持怀疑态度,美国国内“唱衰”谈判的声音也使美国无法轻易取消对伊制裁。同时,与伊朗交恶的以色列等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的反对也是制约谈判顺利进行的掣肘因素。

达成全面协议“前景可期”

尽管存在制约谈判的诸多因素,而且各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但分析人士认为,本轮谈判取得的一些实质进展,将为未来4个月的谈判打下良好基础,最终达成全面协议的前景仍值得期待。

美国白宫发表的最新声明称,伊朗核问题谈判各方虽然目前仍存分歧,但达成全面协议“前景可期”。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在声明中说,谈判各方同意延长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时限,从而得以在伊朗暂停其核计划的同时继续推进谈判,各方也有机会就这一紧迫的安全问题达成持久的外交解决方案。但他同时表示,美方致力于达成一项能够切断伊朗各种拥有核武器途径的全面协议,且不会接受任何低于美方目标的解决方案。

 

3

(图片说明:7月15日,中国出席伊朗核问题谈判代表、外交部军控司司长王群(左)在维也纳会见美国副国务卿舍曼。双方就如何在全面协议谈判中落实两国元首指示精神交换看法。)

分析人士认为,过去几年间,西方国家的一系列制裁让伊朗经济遭受重创。现任总统鲁哈尼上台后,经济状况有所缓解,汇率和通胀近几个月趋向稳定。今年8月,鲁哈尼政府执政将满一年,当初因主张同西方改善关系而得到选民支持的鲁哈尼或将采取新举措,促使核谈判取得重要进展,从而向民众有所交代。而另一方面,美国将于11月迎来国会中期选举,推进伊核谈判会将成为奥巴马政府的重要政绩。面对国内对其执政能力的质疑,奥巴马调整对伊政策并非不可能。

对于今后几个月的谈判,德黑兰大学政治系教授齐巴卡拉姆表示乐观。他说,在今年已进行的6轮谈判中,伊朗和美国都前所未有地体会到对方的真诚,并由此逐步产生信任。美国意识到,伊朗不是将谈判作为进一步推进核武器项目的掩护;伊朗也感受到,美国将核谈判放在对伊政策的首要位置,而不是威胁要推翻伊朗现政权。这种信任气氛给谈判带来前进的动力,至于离心机数量、福尔多核设施等,都是细节问题。(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22/7758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