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案例】“91个0分”背后的教育隐患
2014年07月25日 14:51
【关注教育】
【事件介绍】
华中农大91名大学生抄袭获0分 其中两人抄小学生范文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大学生竟然抄袭小学生的读书笔记”。日前,华中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老师李厚刚,表示有91名学生主要因为抄袭拿了0分,其中2名学生竟然原文照抄小学生的读书笔记范文。
据了解,李厚刚老师教了12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据他介绍,最近5年,每天期末考试只要求学生交一篇字数不限的读书笔记,并会给学生14周左右的时间来完成,希望学生能认真读一本书写下自己的心得。可以说已经很宽松了,所以在批改时他把关非常严。不过李老师发现近来学生抄袭的现象有增无减,今年是尤其严重。他今年教了500名学生,有91人抄袭,这个数字破了以往的记录。去年上他这门课的300名学生只有35人抄袭,今年抄袭人数超出了他的想象,于是李老师就花了10天的时间,百度了每一篇学生提交的读书笔记,对于有所怀疑的段落和句子他都百度一下,对于每份怀疑的读书笔记都至少要百度两遍,在这样严厉的检查下,那些抄袭的读书笔记就显露出来了。
从抄袭的数目看,一些经典名著最多,李老师分析说可能是因为这些书的网上书评比较多,抄起来比较方便。李老师还介绍,今年抄小学生读书笔记的一共有两人,有一篇是浙江一个小学6年级学生的读书笔记范文,长782个字,自己一名学生的读后感竟然和这篇读后感一字不差。更让李老师哭笑不得的是,有的学生连里面的错别字都一样。还有一名学生比较马虎,把三百多字的网络文章粘贴后忘记署上自己的专业、班级、姓名和学号就打印提交了,因此李老师给这91名抄袭他人作品的学生打了零分。
91名学生得0分,像一枚“炸弹”在校园内炸开了锅。不少挂科学生指责李厚刚老师不近人情,但更多学生对大学生抄袭风气进行了反思。李厚刚老师给出零分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得到学生和校方的支持?
记者一直与华中大学农业宣传部门取得联系,希望采访李厚刚老师,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正在联系李老师,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接到宣传部门的回复。此前李老师对媒体表示,过去的10余天,因为这91个0分,让他和一批同学关系非常紧张,因此他早就做好了挨骂的准备。他表示,这些学生既然抄袭了,挂科就很正常。抄袭了,还想不挂科,没有这样的逻辑。他认为自己被逼到底线才下的重手。他自己还是想不通,为何给足了读书、写作的时间,还有那么多同学在读书报告中抄袭,有的班竟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有比较严重的抄袭现象。李老师表示,只要不是抄袭的读书笔记,只要质量不太差,他基本上都会给及格。
对于零分事件,华农教务处负责人代表校方对李老师此举表示了支持,并且表示学校对抄袭行为零容忍,认为李老用严规守住了师道的底线,维护了学校严谨的治学氛围,完全支持他。李老师所在的学院也在第一时间对他表示慰问和支持。不少华农一线教师和李厚刚站在了同一阵营,他们认为抄袭行为在任何情况都不能被原谅,打91个零分就是为难学生吗?很显然不是的。所以应该是有多少人抄袭就应该打多少个零分。
之前有不少挂科的学生指责李老师不近人情,有的学生认为老师是在故意在为难自己,还有人认为老师“捅了他一刀”。这场口水仗在网上出现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一封学生给李厚刚老师的道歉信慢慢的停息下来,转而在学生中引起了一股反思的浪潮。目前在网上华中农业大学贴吧里也非常热闹,许多学生力挺李老师,因此李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这么多师生对他的支持理解与宽容让他感到欣慰,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教育者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督是责无旁贷。
大学生抄袭小学生读书笔记得零分警醒谁?
按理说,学生的学风问题真的不是小事,因为它不仅事关大学生的个人诚信,还更事关一所大学的教育质量,以及国家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大学必须严格学生的学风。而要这么做,则就首先需要在各种考试中严格判分。按照评分标准,对于抄袭、作弊、旷考等,该判多少分就判多少分,以此强有力地推动不良学生的学风转好。长此以往,整个学校的学生学风问题,就会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毋庸讳言,现今许多高校的学生的学风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坦率地说,不仅二三流和末流的高校如此,而且包括“985工程”国家重点大学在内的一流大学也如此。许多学生选课并不是为了获得知识、提升理论和其它综合素养,而就是为了获得毕业所需的学分。于是,要么平时不上课,要么即便到课堂上了也不听课,做与听课无关的许多事情。而到期末考试了,要是交论文作为期末成绩,则临时在网上搜索、复制或下载一篇,甚至连题目、标点符号、字体字号与颜色都懒得改,就直接上交了。
面对这样的事情,稍有职业责任感的老师都会感到极其气愤和无奈。气愤的是,这些学生对自己实在太不负责任了——即便抄袭,也应该尽量做到避免被老师一眼就发现。无奈的是,要是直接给这些学生判0分,那么不仅会影响这些学生的评先评优、获得奖学金、保送研究生、出国留学、就业等,而且还会给相关领导——系主任、院长、教务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造成麻烦,因为学生会给领导反映老师太严厉了,甚至举报老师有问题。因此,面对学生抄袭,许多老师只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沉默,直接判60分及格,这样就你好我好大家好——学生得到了学分,老师和领导省了心。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毋庸讳言,一些——甚至许多——高校事实上并不赞同,更不鼓励老师给学生严格判分。这主要是因为严格了,许多“混大学”的学生就会不及格,得不到学分,影响他们的后续选课,以及顺利如期毕业离校。在这些高校的有关领导看来,现在的大学教育本质上就是学历与文凭的制造工厂,而且还是流水线生产。于是,四年大学时间结束了,四年前入学的一届学生就应该悉数全部毕业走人。如果有很多学生因为老师严格判分而留校,则会造成宿舍紧张等问题。于是,高校领导当然就很希望老师能手下留情,能给学生“放水”就“放水”。而那些坚决不“放水”的老师,则肯定少不了惹领导不开心,甚至训话。
这方面,已经有媒体报道了一些案例。比如,2012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报》报道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王颖“罢课”抗议学生抄袭论文“被通过”。2013年7月10日《长江日报》报道了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唐红梅因一门选修课论文系全文抄袭,15名大学生被判不及格,掀起一阵风波——有学生甚至以“得不到奖学金,失学”为理由有学生“要挟”她改成绩。凡是在大学里从教的老师都知道,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要是自己上的课,期中期末大规模学生不及格,领导就一定会找任课教师“了解情况”,或温情建议,或严词施压。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学风问题,不仅大学真的应该切实高度重视起来,而且省级及以上的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真的应该切实高度重视起来。须知我们的高等教育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和人才,而不是产业化地制造大学文凭持有者。
老师怒打91个零分拷问大学生诚信何存
华中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老师李厚刚给91名主要因为抄袭他人作品的学生打了0分打了零分,这件事情在网上持续发酵,网上对他的举动赞声一片;华农教务处负责人代表校方,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授课老师李厚刚此举表示支持,“学校对抄袭行为零容忍,李老师用严规守住师道底线,维护了学校严谨的治学氛围,我们完全支持他。”华农教务处负责人掷地有声的话语严正的表明他们的态度,我们为坚持原则的李老师和华农教务处负责人喝彩。当我们回过头来看“零分事件”另一当事方,91名大学生贵为天之骄子,各方面的素质应该是人之翘楚,竟然竟然原文照抄小学生的读书笔记范文,如此行为无不让人嗔目结舌,老师怒打91个零分其实是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的无情拷问。
诚信在古代先哲们看来是立身之道、修业之本,更是国之立政之基。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的诚信危机犹如一块巨大的绊脚石,着力消除已经刻不容缓。近年来,“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唐骏学历“造假门”各个领域诚信危机现象愈演愈烈,已演化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由此引出的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引发了高层的强烈关注。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更是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永恒的主题。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其意义重大。在全社会倡导诚信的今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学生,应该身体力行,领文明之先风,做诚信之表率。
然而,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却让人担忧:抄袭作业论文、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无故拖欠学费住宿费的也大有人在;部分贷款读书的贫困大学生视国家的资助为“免费的午餐”,其资信状况堪忧;说假话、不守信诺的行为已不再为众多大学生所不耻……种种迹象表明,作为“天之骄子”的众多大学生在“诚信危机”中沦陷。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挽救大学生于诚信危难之中,是摆在各高校以及教育者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那么面对众多大学生在“诚信危机”中沦陷的现实,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要彻底摒弃“重智育轻德育”“重政治教育轻道德教育”的落后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必须坚持智育与德育、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其次要牢固树立诚信品牌意识,要充分认识到诚信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道德金律、思想源泉和精神支撑,要把诚信作为高校和学生行为的基本准则,注重学生和教职工诚信意识的培养,将诚信作为一种文化在高校和大学生群体中传承发扬,极力打造诚信品牌;最后要与时俱进,善于思考。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正确把握时代赋予诚信的新内涵,“应把教育视点从原来的关注道德规范本身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着眼于人才的成长。”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教育形式,完善教育手段,充实教育内容,逐步构建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从而使诚信教育活动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品牌”,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让这些“天之骄子”在追寻绚丽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91个0分”的清风能刮多远?
因为“91个0分”,让李厚刚老师和一批同学关系非常紧张,而他也声称是“被逼到底线才下的重手”,甚至做好了挨骂的准备,但他对下重手并不后悔。面对“91个0分”,华农校方及时站了出来表示支持:“学校对抄袭行为零容忍,李老师用严规守住师道底线,维护了学校严谨的治学氛围”。对于既成事实的“91个0分”,在华农学生中也引发强烈反响,许多学生力挺李厚刚老师:“又想抄袭又想及格,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0分正好给抄袭者们上一课。”“我觉得李厚刚是个好老师。”“如果因为老师较真导致这么多人挂掉,应该欢迎这样的较真。”
面对舆论一面倒的声援,李厚刚老师应该感到欣慰,但也许他的心情会更加沉重。为什么会“被逼到底线”?为何会“做好挨骂的准备”?挨谁的骂?为何“不后悔”?这是怎样的一段心路历程?如果没有媒体的披露,结果会不会也是这样?
“严进宽出”是我国大学当前最普遍的管理现状,还学生自由,让他们自我管理自己、自我约束自己,学校不横加干涉。而大学师生间的关系,更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要不是太过出格,教师是不会故意为难学生的,学生要顺利毕业因此也并不困难。这是一般人都明白的“潜规则”。更甚的是,如果学校、教师管理过严,有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弹,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学生过低的学科及格率、过关率会直接导致毕业率、就业率降低等,从而会影响学校的声誉、招生的生源、学校的发展乃至生存……而这些都是学校的管理层不愿意看到的。或许这些都是李老师开始那种心态产生的原因吧。
不过,“邪不胜正”始终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当李老师这种坚守学术道德底线,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督,维护严谨的治学氛围的正义行为一旦被放置于阳光之下,立马就封住了批评者的丑恶嘴脸。至此,作为抄袭的学生,质疑李老师做法的学生,批评李老师“太认真、做作”的人可还有勇气站出来大放厥词?
诸多师生的支持、理解与宽容,足以使李老师感到欣慰,也将使他更加坚定今后做学问做人的信念!然而,在李老师欣慰之余,从这“91个0分”刮起来的严谨治学的学术清风,到底能持续多久,到底能否扩展开去,越刮越远,越刮越烈?实在值得人们期待!
【启示与思考】
毋庸置疑,李厚刚老师的作法应该得到点赞与支持。李老师的期末大考“试题”只是一篇读书报告而已,不算过分与刁难。如果用心学习的学生,是应该可以取得好的成绩或及格过关的。然而,从学生交来的“试卷”看确实让人忍无可忍。有抄袭高中生、初中生的,更不可思议的是居然还有抄袭小学生读后感的。可见其学风到了何种滥的程度。
学生的抄袭,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不学无术,翘课严重混学习,腹中空空只好抄袭。二是慵懒成性,应付了事混考试。三是抄袭惯了,成了网络依赖症。总之,是一种学术不端的行为,亟需得到矫治。
要根治这种学术不端的风气仅仅李厚刚老师“一个人的战斗”还不够,还须更多的“拦截系统”来严防死守,营造更大的气候。
首先,是所有的大学教授都来身正为范言传身教。这些年来,一些大学教授剽窃别人的论文发表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还搭载别人论文挂名发表以钻营名利。近日,“厦大谢灵副教授炮轰校长”一则新闻备受关注,当事人双方都拿了“学术不端”说事,朱校长称谢教授学术不端,正在着手调查;而更有媒体披露朱崇实校长涉嫌一稿多发的学术不端行为。不管怎样,作为老师他们在学生中的形象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其次,作为大学教育要重归大学精神,要下猛药治理校风学风,用科学的育人制度规范老师和学生的行为。用更多的“底线”守住师生的学术操守。比如老师的“师德红线”,教育底线;学生的诚信底线,学风底线,做人底线等等。
华农老师给91名抄袭学生打零分后,华农学校以及师生网民都纷纷表示很支持这一做法。这样的正学风能坚持多久?我们需要更多的期待。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25/7762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