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新疆:从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狠抓南疆就业

2014年07月29日 10:08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围绕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总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做了全面安排和进一步部署,提出要做好新疆的工作必须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地发展,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特别强调,要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引导各族群众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重点之一就是以增加就业为重点,加大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就业是新疆最大的民生工程,是新疆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围绕全疆就业,尤其是南疆四地州的就业问题,笔者先后到部分央企、国企、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职业技能学院、政府相关的部门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全疆尤其是南疆四地州就业状况、就业导向、就业培训,就业环境等方面情况,并同各行各业相关的人员就围绕当前就业方面社会普遍关注的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度的交流。

第一、南疆四地州就业状况、当前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南疆四地州总人口占全区总人口40%的多,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近70%,贫困人口占全区人口80%多,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5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多;南疆四地州城镇就业需求量21万人,其中喀什13万人,和田3万人,阿克苏5万人,克州1万人;每年的农村富余劳动力158万人,其中喀什71.5万人,和田18.6万人,阿克苏58.1万人,克州9.8万人。城镇失业率基本控制在3.6%左右。今年控制4%,每年全区中央和自治区拨付的就业资金26.6亿元,其中南疆四地州11.5亿元,占全区总投入的43.33%。全疆“两后生”总数约6万人,其中南疆四地州“两后生”约4万人,占全疆的66% 。

从以上的具体数字不难看出南疆四地州就业工作的紧迫性。就业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很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民生工程。当前,在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重点在南疆,难点也在南疆,脱贫致富的难点重点都在南疆,南疆四地州就业不仅是经济社会问题,而且是政治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顶层设计,统筹谋划。

 

第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南疆四地州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资源匮乏,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就业空间不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较为突出。

2、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占的比重较大,产业集群尚末形成,以产业促进就业条件还未具备。

3、部分单位和企业领导对南疆四地州就业在全疆、乃至全国工作大局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较为肤浅,仍然用传统和模糊的认识看待当前南疆四地州就业问题,没有将其纳入到全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战略上考虑。

4、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较为缓慢,相当一部分群众仍然拘泥于传统的观念,没有融入到现代生活、现代生产,就业观念陈旧,择业观念单一,缺乏求上进的思想,掌握国家统用语言能力较为薄弱,学习专业难度大,不适应现代化管理的生产环境。

5、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职业培训与就业需求不相适应,培训资源、培训基地、培训经费分布不均匀,加上培训对象文化语言水平低,造成就业不对路,就业的流失率高,企业就业人员稳定性不强。

6、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不平衡。自主创业难度大,瓶颈因素较多。少数民族产业工人成长缓慢,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在南疆四地州至今尚末形成产业工人队伍,懂管理会经营的优秀少数民族企业家人数很少,未能起到带动本土产业,培养带动少数民族产业工人的作用。

第三、促进南疆四地州就业的几点建议

1、坚决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把南疆四地州就业问题作为落实会议精神的突破口,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就业方面的新安排和新举措,把南疆四地州就业当作民生工程、稳定工程、团结工程,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2、正确处理新疆发展与南疆发展的关系。根据南疆四地州不同的特殊情况,要制定特殊的就业政策,要采取有灵活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差别化就业政策来促进就业。

 

3、建立经济发展与社会就业联动机制。把南疆四地州就业问题当作全疆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各行各业的重要的工作任务和重要的政治责任来考量和具体落实。要求树立把就业作为第一责任、第一目标的观念,做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担当。

4、大力发展适合于当地条件的工业经济,形成产业集群,以产业促进就业。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在疆所有央企、国企、地方企业要把吸纳当地人就业作为企业的硬指标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应把推动就业置于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企业要像研究市场一样,认真研究就业,以就业促进发展,以发展推动就业。自治区要在南疆安排部分劳动密集产业,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比如百万人就业的纺织服装工程项目,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个工程落实最大的难点是开发产品市场。因此,我们可以建议国家把全国救灾物资,如帐蓬、服装、救灾物资藏储放在新疆,校服、工装、警装、军装等订单安排在南疆,广开销路,保证就业工人的稳定性。

5、在南疆地区解决就业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教育,在南疆四地州实行12年义务教育制度,应通过立法形式保证这一制度顺利实施。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文化素质,使他们不断适应现代生活和现代就业环境而夯实基础。当前,在南疆四地州重点把“两后生”就业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把他们分批送到疆内疆外各类专业技能大中院校,进行免费专业培训,提高他们文化、语言的掌握能力。要注重培训实效,采取由学校培训与实地培训和企业代培相结合的办法,合理配置培训资源、培训经费,结合实际调整培训内容,把培训效果与专业操作能力的提高挂钩。

6、大力发展和全力扶持南疆四地州中小微企业和民族企业家队伍,充分发挖他们的就业潜能,在国家政策、体制、机制层面上给他们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在项目安排、融资、土地征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全力扶持,建立就业补贴机制。

7、鼓励新疆本土民族企业家到内地发展,以带动南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就业,如餐饮、民贸、民族装饰、民族服饰等产业在内地发展,国家给予特殊政策进行重点扶持。

 

8、有序组织南疆四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把一部分农副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安排到乡镇,既要为农民创造产品销路又让他们得到就业机会。建议援疆企业把援疆工作的重点就放在南疆就业上,同时,把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员工送到援疆省市相关企业进行学习,逐步培养一批懂管理会经营的现代优秀管理人员,以他们带动本土产业工人的成长、企业的发展。

9、就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改善民生,而且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团结,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良好的环境。南疆四地州的就业与兵地关系紧密联系,兵团在自愿前提下吸纳少数民族就业,能够更进一步的改善兵地关系,加强各民族的团结。

10、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机遇期同南疆四地州就业紧密联系,充分利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以喀什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尽快启动中巴经济带建设项目,利用南疆地区政策、区位、资源、文化等优势,加快中巴民间来往、人文交流,大力发展旅游业、边境贸易,促进南疆四地州就业。

11、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公务员招录中“划定比率,统一考试,分别录取”的十二字方针。同时,在南疆四地州把这十二字方针扩大到事业单位招录当中。

(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29/7763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