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资讯

即知即改践行党群众路线纪实:民需我应立说立行

2014年07月28日 09:58

 

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5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600元提高到2800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4500元提高到50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700元提高到3200元。提高高龄津贴标准并将发放范围扩大到80周岁以上老年人。

建立完善了模块化联审联批联席会议、联合踏勘工作机制,仅建设工程项目模块化审批一项,就将原来的281个审批工作日,压缩至28个。

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禁在计划外录取学生;严格落实招生区域,严禁跨区域招生;严格执行录取标准,严禁随意降低标准录取;严格学籍管理,严禁跨校借读,城区普通高中招生更显公正公平、办学行为更加科学规范。

启动了总投资82.9亿元的315件为民实事,市直238个单位联系包扶242个村,全市2.7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9万困难户,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进一步健全。

……

全市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一系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稳步推开,一系列涉及“四风”问题得到扭转,一系列便民惠民利民举措集中出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了可喜变化。

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我市各级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门纳谏,坚持即知即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做到民需我应、立说立行,在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中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实效、得到实惠。

开门问需

把存在的问题“搂”上来

——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靶子”,找准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各级沉下去问、坐下来听、静下心找,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五必访”“五必问”,在村“两委”干部、村(居)民代表、老党员、贫困户、信访人中问班子建设、社情民意、矛盾纠纷、民生工程、群众疾苦,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深入查找“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教育实践活动中,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以上率下,带头“坐下来听”,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面对面听取意见,心贴心交流思想,先后向老干部、党外人士代表、企业家代表、基层党代表,“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镇街、村居党员干部群众等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人士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带头“走下去问”,市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区市或市直部门、1个镇街、1个后进基层党组织,并分包4个信访积案,带动各区市、开发区班子成员建立联系点496个,分包信访积案290个;带头“静下心查”,认真梳理了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和群众“送上门”的意见等,千方百计把问题摸清摸透,为有针对性整改找准“穴位”。

在市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和带动下,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也都采取多种形式广为纳谏,真心诚意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截至目前,通过大走访发放征求意见表54.5万份,召开座谈会1741个,收集意见建议3.1万多条。

为把群众的所思所盼在第一时间掌握,在第一现场解决,乳山市组织247名镇街干部、社区工作者沉到一线,担任群众工作指导员,配备了集考勤管理、工作记录、问题反馈、通知交流、信息统计等5项功能于一体的“群众工作智能化管理系统”,确保问计基层“沉得下”,民情需求“上得来”,民生民怨“解得开”。

 

即知即改

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

“整”起来

——解决问题,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全市各级党组织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坚持不等不拖、立说立行、即知即改,在认真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按照“整改有目标、推进有措施、落实有责任、完成有时限”的要求,采取建立整改台账、定期调度督导、媒体跟踪报道等方式,主动改、认真改、促着改、联动改

着眼群众反映强烈的“机关病”,我市集中开展了资金使用、公车管理、公务接待、公务活动、办公用房等规范整治活动,制定出台了国内公务接待、机关会议费管理、干部队伍管理等一系列文件,以严的制度约束行为。着眼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保、医疗、教育、建设、食品安全等问题,组织市直15个职能部门,梳理汇总整改任务21项,列出问题清单,落实整改责任,目前已完成“市区环境综合整治”“中小学教辅材料专项治理”“殡葬服务规范”等5项整改任务。

着眼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29项县级审批权限下放到镇街、40多项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实现了镇村便民服务全覆盖。着眼固本强基,制定了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制度,每个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补助资金今年达到5万元、预计2020年达到10万元以上,每个城市社区为民服务专项经费达到20万元。排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84个,通过市区领导联系、镇街倒排正包、第一书记帮带,已完成整治102个。

家住荣成市建华街的王敏在得知荣成市中医院增设无节假日门诊、错时门诊和夏季夜间门诊的消息后拍手称赞,“医院实施‘三增’,为我们老百姓就医提供了方便!”不仅如此,医院还禁止工作人员带熟人插队、挂“人情号”,让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公正。

“医疗门诊‘三增一禁’、便民正风行动”的全面启动,是市卫生计生委对群众“看病不方便”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的务实举措。与市卫生计生委一样,市民政局、市农业局也分别就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城乡低保中错保漏保骗保和人情保、关系保,农村“三资”管理等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

在感受市域一体化整改带来便利的同时,广大市民也享受到各区市启动整改行动带来的“红利”——

环翠区、文登区集中开展了行政权力、惠农资金、项目审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阳光低保”、教育资源均衡化,农村“三资”管理,规范殡葬服务等13项专项整治。荣成市针对群众需求,在农村便民服务中心推行了“夜办”制度,组织各镇街机关干部每天延长两小时工作时间,轮流值班,方便群众办事。

建章立制

通过刚性约束实现长效化

——解决作风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注重从机制和制度上堵塞漏洞。为此,全市各级党组织在狠下气力抓好整改落实的同时,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从优造流程、从实定制度、从严立规矩,建立健全行得通、真管用、能问责的规定,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今年2月份,市城乡建设委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服务提高效能的六条意见》,围绕推进建设工程项目联审联批工作、取消5类外地建设企业进威备案事项、简化建设工业产品登记备案程序、放开民营投资的工业建筑项目招标投标和建设监理市场、增加4个政务服务窗口办理事项、推行房地产开发项目意见书制度等6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减少了“事前”审批。

在此之前,市委针对征求意见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个别窗口单位服务功能不完善、审批事项多头受理等问题,调整设立了企业办事大厅、建设工程项目联审联批办事大厅和综合事务办事大厅,探索建立了市区一体的“一单收费”、模块化联审联批联席会议、联合踏勘工作机制。今年,市级重点项目等全部纳入模块化联审联批,市县两级共减少行政审批环节390多个,压缩时限150多个工作日。

制度建设重在落实、贵在坚持,跟踪问效是根本。各级通过明察暗访、电子监察、专项督查等形式,重点查处联系服务群众态度不好、质效不高,以及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在正风肃纪中确保立行立改落地生根。目前,已查办涉及“四风”案件21起,查处违规违纪干部28名,其中5起典型违纪案例被通报曝光。

审批少了、服务多了;吃喝少了、节约多了;迎来送往少了、深入基层多了;庸懒散拖少了、创先争优多了……伴随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一批影响发展、影响效率、影响民意的“中梗阻”得到畅通,一股和煦温暖的清风正在威海大地迎面吹来。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28/7763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