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美国经济复苏力度缘何令人失望
2014年07月30日 13:14
IMF再次下调美经济增长预期
此次调整是时隔一个月以来,IMF第二次下调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6月份时,IMF曾将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4月份预测的2.8%大幅下调至2%。这两次下调都是因为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的萎缩幅度远远超出了IMF的此前预期。
(图片说明:6月1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部,IMF总裁拉加德在美国经济年检大会上向媒体表示,IMF大幅下调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预计的2.8%下调至2%。)
IMF在当天公布的美国年度第四条款磋商报告中说,尽管过去几个月的工业生产和就业数据走强显示美国经济正普遍改善,今年第二至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速有望反弹至3%至3.5%,但依然无法完全抵消第一季度经济萎缩的负面影响,全年经济增速只能达到令人失望的1.7%,低于2013年的1.9%。
过去几年,不仅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白宫、美联储等美国官方机构和私营部门经济学家也总是在年初预期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光景即将到来,但到年底又不得不接受令人失望的现实。
以美联储对2014年美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为例,2012年1月时,美联储曾预计这一增速将达到3.3%至4%;2013年3月,美联储将该数字大幅下调至2.9%至3.4%;今年3月,美联储进一步下调至2.8%至3%;今年6月,美联储再次下调至2.1%至2.3%。
(图片说明:7月15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耶伦在首都华盛顿出席国会参议院听证会。耶伦表示,尽管美国经济复苏取得进展,但复苏并不彻底、就业市场依然不尽如人意,仍需要宽松货币政策支持。)
多因素致经济增速下降
面对近年来令人失望的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包括美联储在内的机构经济学家纷纷将原因归于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财政紧缩、房地产市场低迷、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等多种“逆风”因素的影响,他们认为如果不是存在这些“逆风”,美国经济增长原本会更好。不过如今这些“逆风”因素都在减弱,但却依然未看到美国经济出现明显加速增长的迹象。
自本轮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增速就一直保持在年均约2%的水平,年度经济增速从未突破经济学家期望的3%,美国经济是否已经步入了缓慢复苏的新常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卡门·莱因哈特和肯尼斯·罗格夫关于金融危机的研究或许可以解答部分疑惑。他们对美国近代史上9次主要的系统性金融危机纵向比较后发现,危机后的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需要6.7年才能回到危机前的峰值水平,本轮危机也不例外。而横向比较看,本轮经济复苏以来主要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和德国的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回到危机前水平,美国的经济表现其实并不算差。
除上述原因外,美国经济复苏令人失望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其长期增长潜力下降。IMF指出,受人口老龄化和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未来数年美国的平均潜在增长率仅略高于2%,低于历史均值。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本轮金融危机前,美国年均经济增速曾达到3.4%。
经济或面临“长期停滞”风险
针对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的现实,前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劳伦斯·萨默斯甚至提出美国经济可能面临“长期停滞”的风险,引来美国经济学界的广泛讨论。
莱因哈特认为,目前美国经济并不存在长期停滞的风险,但她指出劳动生产率的长期下降令人感到担忧。受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影响,美国劳动生产率曾在本世纪初保持在3%左右,但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却降至1.8%。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但就业保持稳步增长,劳动生产率下降使得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图片说明:7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出席一场活动时登台演讲。奥巴马当日表示,他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感到乐观。)
“长期停滞”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汉森在1938年12月提出,当时许多经济学家担心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遭受永久性伤害,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放缓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陷入长期停滞。但这一担忧后来并未成为现实,二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二十多年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IMF在报告中提醒,美国应采取措施应对长期增长放缓。报告说,未来数年美国潜在增长率的平均水平在2%左右,低于历史平均值。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和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为应对上述问题,美国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教育的投入,改善现有税收体系和劳动力市场,推动移民改革、提高最低工资。(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30/7766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