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案例】勿让“野鸡大学”成为教育的毒瘤

2014年07月31日 10:14

 

【关注教育】

【事件介绍】

网站公布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北京15所虚假大学上榜

随着高考分数线的发布,今年的招生季迅速进入高潮,各种以假乱真的“李鬼大学”盯上了高考低分生,忽悠他们花钱买学历。7月14日,上大学网发布2014年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共60所“李鬼大学”被曝光,其中北京地区上榜15所。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大学”不仅名字以假乱真,而且都建有空壳网站,甚至还打出招生广告,记者实地调查这些上榜的虚假大学,发现这些学校均无实体校址。这些虚假大学都有哪些特征?如何快速鉴别它们以防受骗?

上大学网公布了2014年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单,共计60所,其中北京地区上榜15所。加上2013年其先后两次公布虚假大学榜单共计150所,北京高校占83所。这些高校或存在虚假宣传或学校已经不再办学,但仍然在以各种名目招生。

近日,记者就2013年百所虚假大学榜单北京地区学校进行过逐一核实,发现不少大学死灰复燃,网站正常运营,7月5日,北京青年报发表《虚假大学僵尸网站复活》,探访到在2013年百所中国虚假大学榜单里的京桥大学8年前就早已不复存在。14日,记者就新“上榜”的15所高校逐一探访并专访上大学网内容总监。

上榜学校一半是财经类

和正规高校名字相近

记者发现,在这份新榜单中,15所北京学校中,有8所带有财经、商贸、财务管理等字眼,名字前缀均带北京,比如榜上有名的北京经济管理学院、首都财经管理学院、北京财经管理大学、北京财经管理学院等。而颇为可笑的是,这些学校也是把财经管理换着法用,一个用大学,一个用学院。

还有的学校,则是利用和正规高校极为相近的名字,混淆视听,甚至连简介都抄袭正规院校的,比如北京商贸大学校园图片和新闻均严重抄袭南京财经大学。同时,利用和普通高校类似的名称招生,比如北京财商学院、华北工业大学等校名。在这些上榜高校里,另有一些,则是以信息工程、科技、工业等名字命名。财经加管理,再加上正规高校的名字,考生如果不提前做功课,很难分辨。

网站都不带“edu.cn”

多为僵尸网站

另外,在学校网站的域名中,我国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官方网站的域名后缀一般都为“.edu.cn”。如正规高校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官方网站的域名为“www.biem.edu.cn”,而虚假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网站的域名却为“www.bjjgxy.org”。北方交通工程学院网站地址尽管是“www.bfjt-edu.com”,却是在“.com”前加入“-edu”或“edu”,其实也是更高一级的蒙骗手段。

在记者此次的查询中,包括北京英迪经贸学院、首都财经管理学院、清华远洋大学等学校网站更新情况,其中最晚的有2014年1月,最早的甚至在2012年就停止了任何信息更新。

 

上榜学校记者逐一核实

均有明显破绽

在这份新榜单中,包括虚假校名、虚假网站地址以及网址、虚假行为甚至网站备案信息等均有详细的披露。记者对15所学校逐一进行核实,比如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在2012年12月份北京市教委明确答复未注册该校,记者在其官方网站上也未找到2012年发布的任何信息。但是记者在其官网上又看见其发布一条2014—2015学期行政人员招聘信息,内容包括招聘教务处、学生处处长、副处长以及干事、网站编辑等职务。

中国信息科技大学网站则直接显示服务不可用,中国信息工程学院网站已不存在,首都财经管理学院网址存在,但是在学校机构设置中,竟然显示文章已经删除。北京财经管理学院竟显示为和平教育机构。以上5所学校在2012年12月份被禁,教委均明确回复未注册该校。而北方交通工程学院以及华北工业大学网站已经不存在,清华远洋大学网站最新公布信息是2014年1月。北京英迪经贸学院电话一直占线,北京财经管理大学网站则直接打不开,北京财商学院简介则直接抄袭2013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探访

走街串巷找校址

大多已“人间蒸发”

记者近日随机探访了四所今年新增的虚假大学,在学校官网显示的地址处均找不到对应大学,有学校已经变成工地,被砖头和水泥块包围,也有学校早已改为当地社区学院。

神州大学:打咨询电话反被骂“有病”

神州大学官方网站提供的学校地址是“朝阳区北苑路1号”,记者来到北苑路,但只找到“1号院”。附近居民表示,并没有听说过“北苑路1号”。记者发现,北苑路1号院是一个部队家属区,里面除了有部队办公楼,还有一所63961部队幼儿园,剩余的都是家属楼。一位在此居住40余年的老居民告诉记者,他从未听说过这所名叫“神州大学”的学校。记者从商店老板、家属院门卫和多位居民口中得到了证实。

为此,记者拨打了神州大学官网上标明的咨询电话,多次被对方挂断,或者接听后对方不回应。最后,工作人员爆出粗口:“你有病吧?老打这个电话干吗?”

北京商贸大学:现场变成大工地

北京商贸大学网站上显示其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101号。记者寻找发现该地位于北京西站北侧居民区之间,网站上展示学校环境的图片显示着开阔的草坪、高层教学楼和明亮的教室,而此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一幢陈旧的二层楼下,堆着一堆砖头和水泥块,几个工人正在施工,二层楼的墙上挂着几个牌子,上面写着“北京商贸培训中心”、“二商集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唯独没有“北京商贸大学”且楼门紧锁。

几位工人表示不知道这里是一所大学,附近几位居民对北京商贸学院、北京商贸大学、商贸培训中心等名头一头雾水,“就知道是个商贸啥的,没听过是个大学啊,好像没见着有学生出入,是不是另一所学校?”

北京中加工商学院:现已改成社区学院

北京中加工商学院网站显示,该校位于朝阳区双龙南里120号楼。随后记者前往实地进行探访,发现北京中加工商学院早已不复存在,现在是朝阳区社区学院。

一位小卖店老板告诉记者,“原来有过名叫中加的学校,年初时改成了社区学院。”记者向附近居民询问时,许多人表示并不知晓这所学校的存在。“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个学校。”

记者发现,市教委于今年2月终止了北京中加工商学院的办学资质,并取消了建制。该校官网发布了一则声明:“我校目前编制还在,只是注销了办学许可证,今后不再以北京中加工商专修学院名义进行招生。”

 

北京高级财务管理专修学院:

摇身一“变”做培训

记者按照网上提供的北京高级财务管理专修学院地址,来到了朝阳门外大街22号楼,并未找到网上所说的学校,而是泛利大厦。在大厦中,记者没有找到该学校。询问保安,保安也表示没听说过这个学校。

随后记者拨通了网上提供的联系电话,对方称北京高级财务管理专修学院早在四年前就停止招生,转做职业资格证培训。

对话

入榜虚假大学

曾请公关公司说情

对话人:上大学网内容总监谌江平

北青报:今天发布榜单,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吗?

谌江平:浏览量暴增,很多记者采访,有一个深圳的中学校长请我查询一个大学是否真实。

北青报:从2013年开始,你们做百所虚假大学,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布了210所学校,花费了多少时间?

谌江平:平均每核查一个学校,从前期的资料搜集到核实、查询、对比、截图、备案一般在3个小时吧,有的学校难度大的,还要更久。

北青报:这些学校都是从哪里找到的?

谌江平:2013年的百所虚假大学,是我们团队自己找的,后来追加的50所,基本都是第一批公布后带来的后续反响,不少学生以及家长甚至老师跟我们以亲身经历举报。

北青报:有没有预想到这么大的影响力?

谌江平:肯定想不到网络传播力这么高,可能是从没有人去做这样一个汇总吧,新闻价值比较大。

北青报:有没有因为披露学校被骚扰或者被公关?

谌江平:肯定有,不过是少数,很多学校本来就不存在,根本不敢找我们。有一个学校直接让公关公司找我们谈,但是我们是不会理会的。还有的,亲自跑到南昌,我们要他的办学许可证对方一直拿不出来。

提醒

7特征帮您鉴别假大学

(1)校名看似“高大上”,和正规高校名称相似。

在北京只有正规高校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没有北京经济管理学院。

(2)网站域名没有一家为教育机构专用后缀“.edu.cn”,多为用于工商金融企业的“.com”等其他后缀。

我国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官方网站的域名后缀一般都为“.edu.cn”。

(3)网站首页主背景图、校徽、主校名和栏目字体,一般模糊不清。

(4)首页栏目中校园公告新闻等内容,一般常年不更新、与学校无任何关系,或纯粹是垃圾信息。

(5)学校简介、校园新闻和图片抄袭盗用正规高校的。

(6)网站上留的校址大部分模糊,没有具体的门牌号。联系电话一般不存在或拨打不通。

(7)网站域名和备案号信息在工信部查询不到。

北京15所虚假大学上榜

1.北京经济管理学院;

2.中国信息科技大学;

3.中国信息工程学院;

4.首都财经管理学院;

5.北京财经管理大学;

6.北京财经管理学院;

7.北京财商学院;

8.神州大学;

9.北京中加工商专修学院;

10.北京京文国际学院;

11.北京商贸大学;

12.北方交通工程学院;

13.华北工业大学);

14.北京英迪经贸学院;

15.北京高级财务管理专修学院;

 

谁该紧盯“虚假大学排行榜”?

建有空壳网站,而无实体校址。60所“李鬼大学”榜上有名,涉及全国19个省市。加上2013年上大学网先后两次公布虚假大学榜单共计150所,仅北京,就占83个席位。这些高校或存在虚假宣传或学校早已不再办学,但仍然在以各种名目“招生”。记者就2013年百所虚假大学榜单北京地区学校进行过逐一核实,发现不少虚假大学死灰复燃,僵尸网站忽然正常运营。

这些“克莱登大学”,说白了就是皮包公司,趁着招生旺季招摇撞骗。

不过,在商业网站发布“虚假大学排行榜”的时候,公众还是有些疑问如鲠在喉。常识上说,高考季过后,就是招生旺季,私改志愿、野鸡大学等乱象也不是一天才有,无论是教育或工商等行政部门,有必要在履职范围内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风险提示,二是专业打假。这就像外交部会在地区局势动荡时发布出国风险警示、消协会在商业事件后发布消费警示一样——名正言顺,话语铿锵,效果更为彰显。遗憾的是,《第三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2014年)》尽管也有拨云见月的功效,但毕竟发布于商业网站,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家网站上的介绍中,提到其是“国内最专业的一站式选大学平台,提供大学咨询、评价和比较,为高中生找大学、选专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边推介信用客户,一边高调打假,“百度竞价排名”等故事还不足以成为前车之鉴吗?

这当然不是说商业网站不能做公益指导,也不是要否认“虚假大学排行榜”的现实价值,但其代偿的效用,恰恰是职能部门所忽视与失责的部分。

这就像卖面包的搞出“十大虚假面包作坊”一样,身份难以中立、利益难以独立,在市场规则面前,这榜单迟早有被污染的风险。或者说,这事儿,商业网站可以偶尔客串,但绝不能成为“主演”。遗憾的是,这些年来,“3000元豪华套餐保证本科文凭”等虚假招生风生水起,高校、教育部门在招生环节也不是缺乏商业创意,譬如2013年媒体曝“甘肃部分高校新生入学不办电话卡不给录取通知书”——从走出高考考场,银行卡、电话卡,谢师宴、优惠券,各种商业推销不胜枚举,但在雪花似的宣传单中,职能部门很少正儿八经发布过“风险提示”。结果,每年都有不少落榜考生上当受骗。

虚假大学只做一季买卖,盯的就是低分考生,利用的就是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各地各类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的审批、监管、招生、宣传、收费、办学、就读和颁证,确实较为混乱和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教育主管等行政部门疏于严打与防范,甚至懒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提醒工作,这恰恰也是“虚假大学排行榜”年年有新货的重要原因。

谁该紧盯“虚假大学排行榜”?这个问题也许比榜单本身更值得思考。

野鸡大学”是学历崇拜的毒瘤

所谓“虚假大学”,说的是那些未注册、抄袭正规高校,提供文凭(国家不承认)买卖的民办学校,这些高校或存在虚假宣传或学校早已不再办学,但仍然在以各种名目“招生”。既然是野鸡大学,为何还有如此多的人对其趋之若鹜?告诉你,当年“打工皇帝”唐骏博士就读的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就是类似的“野鸡大学”。当年唐博士深陷“学历门”,他的校友——中国世代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禹晋永博士挺身而出,告诉我们中国有好多西太的校友,横跨政商两界。“野鸡大学”的文凭在国内如此受欢迎,这也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学历崇拜这颗毒瘤给国人造成的伤害之大了。

这些野鸡大学,很大一部分是由原来的函授学校、培训学校,甚至补习学校转变而来,如此次上榜的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江西赣南学院,均是民办函授学校,学校无高招资格,只能培训,但却打着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幌子,大肆诈骗,屡试不爽。据媒体报道,去年即有高分考生被骗入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发现上当之后,曾向教育部门投诉。这些野鸡大学行骗的法宝,就是国家承认学历。

 

“学历”本是证明求学经历的凭证,和能力无关,和道德的高下无关,但由于当下就业、升职、出国留学等和学历挂钩,才催生出了学历崇拜。企业招聘非得划个研究生、本科、专科,还得问你是211还是985;政府公务员考试也是非本科不能报、非研究生不能报;更有甚者,在学历崇拜的异化之下,相亲找对象也得先问问对方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

学历崇拜,也就导致了本来只能上专科的,削尖了脑袋往本科挤。挤不进去怎么办,买个野鸡大学文凭吧;本来只是拿了个国内大学的研究生,还不够,买个西太平大学文凭吧!文凭被等同于一件商品,只要有钱就能买了。换句话说,有了需求,也就有了市场了。

所以,打击野鸡大学,这对避免考生上当是好事,但对于当下中国盛行的学历崇拜,却是治标不治本的应时之举,更何况发布这份虚假大学警示榜的还是一家商业网站,而非教育部门和工商部门,而这对于教育和工商部门来说,明明是分内之事。由是观之,要杜绝野鸡大学,最好的办法是刮骨疗毒,彻底铲除附着在学历上的太多冗杂的利益。

【启示与思考】

翻看历届“榜单”,不少“野鸡大学”都有着“高大上”的名字,与正规高校名称极为相似,如“中国信息科技大学”、“华北工业大学”、“上海同济医科大学”等。但实际上,这些“野鸡大学”大多只建有空壳网站,无实体校址,打着大学的幌子,从事着伪造学历的招生诈骗。

可以说,在整治“野鸡大学”方面,相关部门不可谓不用心,“虚拟大学榜单”一公布,他们就会立即开展“野鸡大学”专项整治,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以去年为例,第二批榜单公布后,相关部门根据“榜单”关停了部分“野鸡大学”招生网站,百度、360等搜索平台也对“野鸡大学”招生信息进行了拦截,使得“野鸡大学”一度销声匿迹。

但是,或由于监管的持续性不够,或由于处罚力度不大,“野鸡大学”在沉寂一段时间后,总能通过修改域名、改头换面等一些方式,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满血复活”,继续成为部分学生上大学的梦魇。

打击虚假信息人人有责,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行动,让虚假信息无藏身之处,从而让虚假大学之类的“白骨精”失去隐形魔力,回归正道。

对此,笔者认为,整治“野鸡大学”,一方面,需要官方出重拳,增强监管持续性,加大处罚力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整顿措施,防止“野鸡大学”变成“打不死的小强”;另一方面,需要公众擦亮眼,提高存真辨伪能力,通过权威网站全方位了解大学招生信息,真正让“野鸡大学”失去市场。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31/7768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