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交易规则不利投资者 “炒白银”频现巨亏疑落“交易陷阱”

2014年07月31日 15:44

 

白银理财巨亏索赔案频现

白银投资索赔案“立案的案由是合同纠纷,实际上这位投资者是用大智慧的‘云操盘’平台,交易白银导致巨额亏损,这一平台是以模拟盘的名义,事实上是与客户的一种对赌盘。”该案代理律师郝大海告诉记者。

此前,因怀疑落入“交易陷阱”,大智慧原旗下的民泰贵金属公司客户也曾赴上海谋求向大智慧维权。因白银理财巨亏引发纠纷,“大智慧案”早已不是第一例。

1

今年以来,亏损投资者参与交易的平台和公司,涉及广东中梵、青岛银嵘、天津利安达以及黄金之屋等多家,介入的过程也五花八门。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线上贵金属平台甚至仅持电子商务的牌照,便宣称是“国家许可”“通过审查”的“正规投资”,来招揽投资者。为此,中国证监会6月底发布了《关于开展各类交易场所现场检查的通知》,即将再度开展集中检查。

交易规则不利投资者 问题平台横竖赚钱

“我是去年9月购买某炒股软件后,不断接到销售人员的电话,推荐各类白银现货,最后经不住销售人员的诱惑参与交易。”来自江苏南京的投资者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先后投入59万元购买白银现货等相关产品,仅15个交易日亏损了34.87万元。

2

面对投资者的巨亏,一些白银理财公司表示,交易平台仅负责撮合交易,销售代理公司不制订规则,“新手亏损只是因为不懂资金管理”。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炒白银”不乏猫腻,甚至部分交易平台与客户进行对赌。

 

记者获得的一份“交易规则”说,投资者付10万元可拆借125万元资金交易,但亏损8%将被强行平仓,只能不断追加保证金。此外每天要按持仓额付一笔不菲的“过夜费”,这意味着,无论如何参与交易,这种规则本身已注定让散户承担风险,交易中心、代理公司“横竖收钱”。

与此同时,部分代理公司的“指导老师”不断让投资者频繁交易,甚至代为操盘,刷取客户的手续费。曾两天亏损超过8万元的投资者马琳告诉记者,他在开户第二天就先后接到投资顾问、业务经理和指导老师“不可错过大行情”的提醒,频繁来电“指导”交易,频频下单、平仓,但在最终亏损后宣称可以进“VIP直播室”,有更好的老师指导,前提是资金要达到50万元以上,希望回本的投资者往往一步步深陷其中。

3

此外,一些代理公司还带有“传销”的意味。名为“巨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家公司就表示,白银投资是低风险、高回报。“如果介绍客户,就按拉来的投资额提供返佣,大多能月收入万元以上。”

上海一家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说,从现有的“问题平台”来看,部分交易平台不仅“刷单”收取高额的手续费,还利用自设的平台与客户对赌,甚至篡改后台数据骗取本金,违背基本的金融伦理。

乱象频生 交易监管不应缺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从事白银现货电子交易的交易所、交易中心达数十家,为这些机构提供线上白银代理的贵金属公司则不下千家,而且逐步向二、三线城市“野蛮”扩张。

4

“几乎每天都接到各种白银理财的推销电话。”来自江西省萍乡市的曾先生说,各类贵金属现货交易也形成了“贩卖个人信息——电话销售轮番骚扰——售前几乎不告知风险——以电子协议蒙混——投资者维权难”的吞噬投资者财富“灰色链条”。

 

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条文,事实上仅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及交易所列出的银行、期货公司、投资公司等会员单位,是国务院明文批复、受认可的全国性合法黄金贵金属现货、期货投资机构。但在一些知名网站,各类“现货银”“伦敦金”“香港盘”至今仍在招摇宣传。

5

各类电子交易平台何以屡禁不止?

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律师徐莺莺认为,该种事情的发生一方面是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另一方面我国《期货法》尚未出台,贵金属类期货处于“三不管”的空白地带;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皮包”代理大肆扩张,牌照等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

另外,此前清理整顿时,交易品种、交易所大幅关停后,市场的投资、避险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加上对新兴的电子交易形式,立法和监管也相对滞后。

有业内人士表示,希望通过期货法等法律法规及行业自律的完善,白银电子交易能真正成为多层次商品市场、投资市场的一部分,使投资者、电子交易行业能健康有序良性互动。(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31/7768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