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北京:必须当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2014年08月01日 09:29
今天,经济价值的来源越来越依靠蕴含智慧的芯片而非体积庞大的部件,经济活动的增长越来越依靠观念激发的能量而非物质资源投入的“重量”。当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意味着率先行进,意味着引领示范。我们不能再基于北京自身发展的“小角度”俯仰自给,而要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层面”去瞄准世界、瞄准未来。
在日前召开的本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来自各部门、各区县、各单位的负责人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讨论了今年各项工作。会议突出强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建设好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大局,既是首都责任所在,也是内在发展要求。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是经济提质增效的动力源。有专家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经济福利显著提高,GDP的“体积”和“重量”却几乎没有多少变化。原因何在?正是因为,经济价值的来源越来越依靠蕴含智慧的芯片而非体积庞大的部件,经济活动的增长越来越依靠观念激发的能量而非物质资源投入的“重量”。科技创新,直接的可以形成知识产权,有数据显示,去年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之首,已超过美国2012年的水平。更进一步,利用科技创新还可以形成产业驱动,打造新产品、新市场、新的核心竞争力,赚到超额利润,同时还可以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当然,更为关键的还是推动具有原创性的自主创新和制度创新,这要有撇弃功利浮躁、踏实沉下心来、甘坐冷板凳、为科技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否则,我们就永远只能做“跟跑者”,而很难进步为“并行者”,更不可能成为“领跑者”。
当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我们不能再仅仅基于北京自身发展的“小角度”俯仰自给,而要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层面”去瞄准世界、瞄准未来。对于北京来说,城市要转型发展,必须正视环境容量的“天花板”,舍弃“重量依赖”,下功夫给GDP“减重”;必须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模式,这才是真正“瘦身健体”。从国家层面来看,北京作为创新资源最集中的城市,禀赋确实不错,但很多还是首都的特殊地位使然,在全国“大棋盘”里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之际,北京理应紧盯形势、紧抓机遇,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有更大担当。
科技创新,离不开适宜的阳光、空气和水。当好排头兵,重在靠深化改革、强化服务来营造良好的创新条件、气候和生态。比如在中关村,有不少业内人士坦言,他们到这儿来并不是因为有大量扶持优惠政策,交易成本低,而是更在乎这里的信息流、人才流,机会多,氛围好,研发配套能力强。这启示我们,制度建设、环境创新要比货币扶持更管用、更有效,也更能降低企业的成本。靠改革、靠服务来营造创新氛围,再加上政策融汇的辅弼,方能激发出长久的创新活力来。这方面,我们必须打开思路,抓紧谋划。
排头兵,意味着率先行进,意味着引领示范。“中心”不能是封闭的,不能把别人堵在高墙厚垒之外,北京不能小家子气,必须跳出自己这“一亩三分地”,自觉以开放心态、服务意识去服务国家大局。正如大白菜有“菜心”也有“菜帮子”,我们做大做好“高精尖”这篇文章的同时,也要实现和“菜帮子”产业的有效衔接;正如原子核引力越大,辐射力和能量就越大,最大限度挖掘首都科技创新的潜力,尤须从更大尺度、更高层次上提升“引力”。要集聚,也要辐射,把二者的辩证关系把握住、展现出来,这才是中心的能量。
创新驱动发展,这是决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任务。纵观全球,时势逼人,时不我待。北京更要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科技创新摆在首都发展的核心位置,紧盯世界科技革命发展动态,紧抓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担起“当好全国科技创新排头兵”这个新的重大责任!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01/7768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