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官员通奸,腐败的催化剂
2014年08月04日 15:05
【基层执政】
【事件介绍】
广州纪委称“错位的感情”成干部违纪违法催化剂
7月21日,广州市纪委举行定期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梅河清表示,李俊夫一案的案件和线索都是由中央巡视组交办,目前正在查处中。同时,梅河清还对于近期高频出现的“通奸”一词进行了解读,直言以通奸为代表的“错位的感情”是不少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催化剂,是案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梅河清回应李俊夫案相关问题
7月4日,广州市纪委官方微博通报称,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李俊夫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至此,李俊夫成为万庆良被带走后,广州市首位被纪委带走调查的局级官员。
21日,有记者就相关传言向梅河清核实,其表示,李俊夫之案是根据中央巡视组交办的案件与线索,由广州市纪委监察局来进行核查,目前该案仍在查处中,有结果了会向公众通报。
“在此我们重申,任何人包括媒体记者都不要传播炒作未经证实的新闻、爆料及传闻。”梅河清表示,欢迎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举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关违纪违法的问题,但要依照法定的途径按照有关制度开展监督和举报工作。
党纪对“通奸”有惩戒规定
近期,“通奸”这一带有强烈时代特色的名词,高频率地出现在纪委的通报内容中。从中纪委到广东省纪委,在近期查处的官员通报中,都能看到有通奸的描述,如此前通报了增城原市委书记曹鉴燎等。
此前,纪委在通报官员违纪涉不正当男女关系时曾多次使用“作风腐化”、“道德败坏”等词,那么,通奸与其有何差别呢?
对此,梅河清表示,通奸就是指有配偶的领导干部,与配偶以外的异性自愿发生的性行为。使用通奸可以定为生活腐化这部分,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这一类。其表示,虽然我国的刑法及相关的法律并没有对通奸作出定罪的规定,但在党纪中有相应的惩戒规定,对与他人通奸造成影响的,视程度可给予警告、撤除党内职务、开除党籍等处分。
梅河清表示,在查办案件中,确实发现不少党员干部在涉及贪贿的同时,有一部分案件涉及到道德败坏、贪图女色,权钱交易和权色交易相互交织等问题,这在反腐案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纵观中纪委、省市纪委查办的案件中,这些“错位的感情”成为不少党员干部走向违纪违法的催化剂,是一个重要案发的原因,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性。
而这些“错位的情感”中,有的是贪恋女色,有的是玩弄女性,有的是道德败坏,其中有一种是通奸。
其举例称,此前查处的一名干部,曾经有两个情妇,其光送给情妇的钱物就达到300多万元,“凭他自己的工资哪有那么多钱送?”因此,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我们要把欲望关进道德的笼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超三成要案呈腐败家族化
当前反腐败呈现新特点
梅河清在通报中称,根据近年来查办的案件来看,腐败家族化的趋势明显,目前查处案件中有1/3的要案来自领导干部利用配偶、子女、亲属甚至情妇来进行曲线敛财。这是当前反腐败呈现的新特点。
其表示,相较上述的道德问题,是领导干部没管好自己;而腐败家族化,则是领导干部没管好家属,纵容家属利用自己的职权敛财,导致家族式的腐败。
如几年前查处番禺区原区委书记梁柏楠,他的整个家族都在番禺搞工程,土建、招标、绿化、消防都有,七大姑、八大姨都参与番禺的工程,哪怕一个很小的工程,梁柏楠都打电话过问,直接插手为家族谋利益,使大部分家族卷入了家族贪腐的漩涡。
而花都区原区委书记潘潇,为了挽留住其岳父岳母及年轻的妻子,他在花都别出心裁搞了“流金山庄”,让他岳父岳母管理,从此把亲人都卷入了腐败的漩涡。
最后,梅河清引用清代时广东著名的禁烟领袖林则徐之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钱多增其过;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钱多损其子。”以告诫领导干部要从严管制配偶、子女,防止腐败家族化,也是对亲人最深切的一种爱。
数读
查办市管干部同比攀升100%
今年1至6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53件465人。其中,查办要案93件95人,查办市管干部20件20人,同比大幅攀升100%。
百万以上涉案金额占比增59%
从查办的案件类型来看,今年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贪污受贿案件178件、妨碍社会管理秩序案件118件、失职渎职案件67件,占案件总数的80.1%;从涉案金额来看,贪污受贿和失职渎职案件中10万元以上的有94件,占上述案件总数的38.4%;100万元以上的有35件,占上述案件总数的14.3%,同比增加了59%。
上半年涉受贿案占30%
上半年,涉嫌受贿行为的案件共136件,占全市案件总数的30%,同比上升16.2%。另外,上行下效、内外合谋作案、群体性腐败成违纪违法的基本方式。上半年共查处窝案、串案人数占总人数的24.5%,同比增加41.3%。
权力集中单位人员 出问题占20%
在查处人员中,属党政机关且审批权力较集中单位的有94人,临近退休或调离岗位的有71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0.2%和15.3%。
“错位的感情”是干部腐败的催化剂
干部与她人“通奸”虽不违法但违纪,并且还有违社会公德,会引来老百姓的指指点点。在家有一妻的情况之下,干部与她人保持不正当关系,这其实又是对妻子和儿女的背叛。在家庭中,面对与自己朝夕相处血脉相连的亲人,干部成了一个背叛者,在国家利益面前,他又有什么不敢做的呢?这就解释了凡“通奸”之官员多半都是贪官的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个女子与干部保持这种不正当的“通奸”关系,她的目的并不是想做一个受千夫所指万夫责骂的女人,而是明显带着一定的目的而来。当然,这个目的是什么,相信大家已经明白,那就是为了借助干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如果没有利益,哪个女子又愿意搭着名声去干这丢人现眼之事?
因而,干部感情的错位其实是权力观的错位,“错位的感情”只是干部腐败的催化剂,归根到底是干部没有弄清楚自己手上的权力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到底是谁的?在“通奸”的干部眼里,权力俨然已经成了他的私人用品,可以随意支配。
正是在这种“错位的感情”的催化下,权力观出现问题的干部加速了走上腐败之路的速度,最终成了人民的罪人。为此,加强干部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显得尤其重要,这需要相关部门予以重视。
解读“通奸” 错位的感情背后是错位的权力
这段时间,“通奸”这一名词高频率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从中纪委到广东省纪委,在近期查处的官员通报中,都能看到有通奸的描述。而在此前,纪委在通报官员违纪涉不正当男女关系时较多使用“作风腐化”、“道德败坏”等词。梅河清称,通奸是一种“错位的感情”,指有配偶的领导干部与配偶以外的异性自愿发生的性行为。但人们依然想问,“错位的感情”背后,又到底是什么?
中纪委研究室原副主任、原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副主任刘春锦透露:受处分的厅局级干部中,90%的落马贪官都有包养情人,甚至有多个贪官共用一个情人的现象。这很容易给人一个错觉,似乎贪官都很有“异性缘”,他们有魅力有气质,身边从来都不缺少“异性知己”。如果他们在感情上稍稍有些放松,就可能“英雄难过美人公”,从而发生“错位的感情”。可事实真是如此吗?贪官身上打动异性的,真是靠的自身魅力,还是靠的身外之物?答案恐怕是后者。
从公布的案情来看,不仅许多贪官背后有情妇,而且很多贪官的东窗事发,也来自情妇不依不饶的举报。是故,网上有“情妇反腐”之说。分析“情妇反腐”的缘由,很大一个是由于利益问题:情妇看中贪官手中的权力,进而投怀入抱;或者贪官利用手中的权力,有人威胁有人利诱,从而“抱得美人归”。这时候双方其实是各靠资源,各取所需。从这里不难看到,“错位的感情”背后其实是“错位的权力”。如果不是手中有权力,特别是有失控的权力,贪官哪来那么大的魅力,凭什么吸引异性,哪会有那么普遍的“感情泛滥”的机会?
梅河清分析,这些“错位的情感”中,有的是贪恋女色,有的是玩弄女性,有的是道德败坏。但不管哪一种,都是以手中的权力为兑现基础的。如果手中没有权力,如果权力得到严格的约束,大多数贪官靠什么去讨取异性之欢心,凭什么实现不可告人之目的?而为了维系双方的关系,为了维持眼前的一切,贪官只能一再伸手,肆无忌惮的伸手,挥霍手中的权力。这一意义上,“错位的权力”导致了“错位的感情”,反过来“错位的感情”又助长了“错位的权力”。
错位的感情背后是错位的权力。正如梅河清所说,“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我们要把欲望关进道德的笼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一方面从道德入手,一方面从制度入手,这才是治本之举。
【启示与思考】
看到这则新闻,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惊奇,因为官员爆出“通奸”猛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各级纪委通报出现之前已经有大批官员因为生活作风问题“前仆后继”的走上不归路。
思想意识上腐化坠落,自律意识不严,是部分官员个人生活滑坡的根本原因。官员的个人生活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游离于政府和公众的视线之外,需要官员有更高的自律慎独意识。部分官员认为既然缺少监督,就可以随便一点,做一些“平时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即使出了岔子,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威信摆平。
权色交易,性贿赂是部分官员个人生活滑坡的外因。引诱官员发生“感情错位”的人往往是别有用心的外部“敌人”,这些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可告人的阴谋,通常会通过与涉事官员的不正当关系来牟取不正当利益。这是隐性腐败,是我们反腐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部分官员涉嫌“通奸”不是官员的个人问题,官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官员的问题,会严重侵蚀政府在民众中的威信,试想,一个官员问题频出的政府靠什么赢取民众的信任?因此,官员的作风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要清除官员“通奸”的毒瘤还需对症下药。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清正廉洁的思想作风,让官员不想“感情错位”;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强化监督部门职责,重视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作用,使官员不能“感情错位”;制定严格的惩戒措施让官员尝到痛处,使其不敢“感情错位”。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04/7771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