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古村落保护:留住“写在地上的活历史”
2014年08月05日 13:17
“抢救性保护”
为了留住这些“书写在大地上的活历史”,浙江采取保护措施,2013年以来,已启动260个历史文化古村落的保护工作。
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坦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古村落的“魂”,在保护有形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需更加重视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能让历史文化古村落只留下“空壳”。
目前,浙江拿出专项保护资金,分别给予首批43个历史文化重点古村落500-700万元,217个历史文化一般古村落30-50万元的资金扶持,用于古建筑修复、村内古道修复与改造等建设项目的补助。
(图片:江西婺源篁岭古村)
浙江各地在农居环境建设中,注重发掘反映古村落个性的宗族文化、民族风情、民间艺术、名人轶事,投入建设农耕文化展览馆、特色技艺体验馆、风味食品品味馆等。不少地方依托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闲置校舍和文化活动中心等,投入建设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有的地方在堂内设立“孝悌榜”“学子榜”“寿星榜”和“贡献榜”;有的地方开设行礼的礼堂、学习的讲堂和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同时,制诵村规、创唱村歌、编传村史。
形为八卦图的金华诸葛村,2900多村民中有75%姓诸葛,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后裔。这个村有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304幢。近10年,进村游客增多,诸葛村的保护力度同步加大,先后抢修古建筑40000多平方米,整修道路6000多米,并投资1000多万元恢复了上塘古商业街,拆除影响保护的新建筑6700多平方米。2010年,金华诸葛村入选“中国10大古村落”。
“永嘉样本”
苍坡村位于永嘉县岩头镇北,始建于公元955年。现存的苍坡村1178年南宋时期设计建成,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图片:西藏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错高村)
苍坡村在村落建筑布局上,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又称“文房四宝村”,远近闻名,吸引不少游人前来观赏。2013年8月正式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这座永嘉人心中“永远的山水诗,最美的桃花源”,没有整治之前,房屋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村民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随处可见。
“那时候,生活垃圾堆满道路,行人路过紧皱眉头,手捏鼻子,赶紧离开。”岩头镇副镇长章海鸥说,在城市化、工业化大潮面前,苍坡村加速凋敝,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随时会油尽灯枯。
值得庆幸的是,浙江2003年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让苍坡村开始重拾800年古村落的尊严。
(图片:河北蔚县暖泉镇)
永嘉县委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年,浙江决定拿出专项保护资金,用于古建筑修复、村内古道修复与改造等建设项目的补助。在此基础上,永嘉决定:从面上摸底调研古村落,请名家指导规划;一边规划、一边抢救;布置利用,对很多古村落进行全面流转。同时,实施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的“六个一”工程:一条精品线(读书村、商业村、当官村);一批文化展馆(22个文化展馆和33个文化礼堂,楠溪江的宗族、民宿、历史);一条商业街区(投资5000万元);一批民宿餐馆(有几十个点,具有较高档次);一台文化大戏;一条美丽乡村绿道。
探索长效机制
引入社会化的筹资渠道、发动民间保护作用,是古村落保护长久的关键。其中的核心问题是让古村落的居民能够在保护中受益。
浙江一些地区古村落保护的经验表明,只有让居民从中受益,才能调动他们自发保护家园的积极性,这样的保护才可能长久。这意味着古村落保护并非单纯的、静止的修葺、圈围,而必须让古村落保护“并线发展”。
(图片:福建长汀县童坊镇彭坊村)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昭晰认为,许多人以为搞新农村建设就是把老房子拆掉,建新房子,农民住上别墅,其实这是肤浅、片面的理解。古村落保护要注重历史的真实、环境的完整、生活的延续和非物质文化的继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秋香提出,应尽量恢复古村落功能,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鼓励人们继续生活在古村落,而不建议他们全部搬迁,“空巢村”不是历史的延续,缺少生机不利于保护。
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说,“不少人缺少对古村落、古建筑,以及传统文化价值的认知,很可能好心办坏事。”
陈志华认为,古村落保护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当前财政拿出专门资金,对改善古村落的面貌、保留古村落的风貌有积极意义,其实古村落很需要有懂得欣赏它们的人,否则,各种投资、项目、工程,有可能带来更大的破坏。(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05/7772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