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案例】官员独董辞职潮背后折射了啥?

2014年08月05日 13:41

 

【基层执政】

【事件介绍】

中组部掀官员兼职离职潮 泸州老窖等13川股独董辞职

半年内 13家川股独董辞职

川股独董多数因“个人原因”辞职

去年底中组部发布18号文,规定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退离休手续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兼职任职,由此引发一波独董辞职潮,今年上半年有13家川股独董都提出了辞职,除天原集团杨鹰彪是因连续担任公司独立董事六年时间届满,以及岷江水电张英惠因身体原因辞职外,其余皆为“个人原因”、“工作原因”等。

年薪百万、被称为最贵独董的巴曙松在7月22日向民生银行递交了辞呈。在业内看来,这不过是去年底中组部18号文要求官员不得兼职以来,独董辞职潮的又一个缩影。四川上半年有13家独董都提出了辞职。而中组部表示,近期还将下发新的通知文件再次排查,确保免职到位。

22日晚间,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7月22日收到独立董事巴曙松的辞职报告。公告透露巴曙松的辞职缘由是,“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要求研究人员辞去所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职务的规定”目前,巴曙松担任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则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

巴曙松的民生银行独立董事任期应为2012年6月15日至2015年4月10日,其任职期间的年薪则高达100.5万元人民币,被称为“最贵独董”。

去年10月19日中组部曾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规定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退离休手续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兼职任职。随后半年间掀起了独董“离职潮”。

根据中组部22日透露,《意见》下发后,中组部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了集中规范清理,来自同花顺的数据则显示,文件发布以来上市公司关于独立董事辞职的公告已经超过300条,涉及约300家上市公司。

在升达林业独立董事叶克林的辞职公告中,明确提出叶克林的辞职是因为根据国家林业局通知要求,申请辞去公司独立董事及董事会相关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叶克林目前担任着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一职。而升达林业另一位独立董事何志尧的辞职,也是根据中共四川省委要求和省委组织部安排,申请辞去公司独立董事及董事会相关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同样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仔细梳理川股这些独立董事简历,会发现这些独立董事基本都曾在相关地区或行业担任要职。例如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分行处处长、特别贷款处处长、助理巡视员,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等职务的张亚芬,在今年六月因个人原因辞去了国金证券独立董事职务。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前副局长王明普也是在今年6月因个人原因辞去了泸州老窖独立董事一职。

根据中组部18号文规定,辞去公职或者退离休后三年内,不得到本人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企业兼职任职。

虽然目前已经有大批独董离职,但万得数据显示,目前曾有聘任退休官员经历的上市公司占比仍然超过四成,也引起了不少关于“曲线”独董的质疑。

中组部对此则表示,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并非一概不允许,按照《意见》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退离休后到本人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以外的企业兼任独立董事、独立监事或外部董事,或者经过三年的“冷冻期”后,到相关企业担任独立董事、独立监事或外部董事,只要不取酬且符合规定,是可以的。并且目前还有一些在企业兼职的党政领导干部尚未办理完毕免职手续。

中组部人士还透露,近日将下发新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对违规兼职情况再一次摸底排查。按规定应当清理的,要逐一跟踪落实履行免职程序的情况,确保免职到位。

 

官员独董辞职潮的个中缘由“令人三思”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上市公司公报不完全统计,5月份以来,已经有9家上市公司的9名独立董事辞职。对于这些在任或离退休的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的原因,有些公告中明确说明是根据去年中组部出台的18号文件精神,有些则语焉不详仅仅说明是工作原因或个人原因。对于这些解释,不得不令人三思:

思考一:18号文件是什么?翻开去年中组部出台的18号文件,赫然是《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求:一是对辞去公职或者退(离)休的党政领导干部到企业兼职(任职)必须从严掌握、从严把关,确因工作需要到企业兼职(任职)的,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严格审批。二是开展清理,凡不符合规定的,必须在本意见下发后3个月内免去或由本人辞去所兼任(担任)的职务。确属工作需要且符合有关规定精神,但未履行审批或备案程序的,必须在本意见下发后3个月内补办手续。

思考二:官员与企业到底谁青睐谁?是官员青睐企业,还是企业青睐官员,恐怕是一个难以让当事人厘清的问题。从去年中组部出台的18号文件中,可以窥其一隅。中组部的关注及专项清理,充分说明了官员与企业结合这种现象已经比较严重。现实中,一些退居二线,特别退下来的党员领导干部,到企业中兼职、任职的现象比较突出。在企业的眼中,党员领导干部有广泛的人脉资源,有较大的“能量”,这些都是企业的发展要素。在官员的心里,到企业谋一个职位,轻轻松松就可以拿到十几万、几十万的年薪,又不违法犯罪,何乐而不为。

思考三:为何“官员”独董辞职成潮?退休以后,到上市公司任职,担任独立董事,是很多高级别党员领导干部的首选。担任独立董事,既不在公司任职,也不参与具体事务,只需为公司出谋划策,这正是这些官员的特长所在,也符合其个人喜好。但是,随着中央对于作风问题进行整治的不断深入,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在企业任职问题的高度重视,让“官员”独董们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触。在官员与独董之间,是权力与利益链条的连接。斩断链条,还市场以公正,为党风、政风输入清风,是市场所需、企业所愿。

让我们拭目以待,以更加严格的监管制约,更加强力的法律制衡,促使更多的官员独董辞职。

让“官员独董”谢幕须下猛药

中国上市公司引入独董制度的初衷,旨在维护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尤其是保证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自2001年至今,“官员独董”的队伍在不断扩大,每年支付给他们的薪酬也数以亿计。不过,这些人数庞大的独立董事,却并未承载完善公司治理的使命,不仅欠缺独立性,沦为只拿钱不做事的“花瓶”,甚至被质疑为利益输送的纽带,加剧了公权力的寻租和套现。

2013年10月,中组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意见》,明确禁止现任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对退休官员到企业任职也设置了刚性条款,并同时展开相关清理工作。这些措施,在企业与政府之间设立了一道防火墙,有利于政府在不受利益集团的干扰下制定出更加公允的政策,同时切断了某些人利用余威到企业寻租的“隧道”,契合中央当前反腐题中之意。

近段时间,“官员独董”“离职潮”的出现,说明中组部的文件正在产生积极的效力。不过,相比高达901人的“官员独董”队伍,120余人的辞职只占到总数的百分之十几,还有大量的“官员独董”依旧在职。人们不禁要问,在党纪国法高悬,整治行动不断,“政商旋转”、“一人多职”及“董而不独”现象频遭质疑的当下,“官员独董”为何迟迟不见谢幕?其顶风违纪胆从何来?症结又在何处?

究其原因,一是少数官员痴迷权力自肥,缺乏主动接受监督的勇气,不愿也不想用党纪法规来“革自己的命”;二是相关制度纪律、条例规章缺乏足够的刚性,留有“原则上”、“确实需要”等让人有空可钻的“活扣”;三是监督无法冲破“权力干预”的阴影,成为“纸上谈兵”;四是查处落实不到位,热衷于“运动式”治理,很少见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受到追责,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由是观之,让“官员独董”尽快谢幕,须出重拳、下猛药。当务之急,一是要站在反腐的高度,进一步扎紧制度“篱笆”,修补相关漏洞;二是要让《意见》、禁令带上“高压电”,让相关官员不想、不能也不敢“越位”;三是对那些叼着“独董”肥肉不放甚至采取“曲线”上位策略的官员,要严厉查处,杀鸡儆猴。如此,官员“退而不休”、用“权力磁场”干扰市场秩序的行为才会少之又少。

 

【启示与思考】

为何会出现独董辞职潮呢?一句话概括就是必然中的必然。

不可否认,独立董事在出现之初作为制衡高管损害股东利益的利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伴随着资本利益角逐,独董在这方面已经起不到应有的正面价值,负面影响逐渐浮出水面,这就是独董离职的必然原因。

究其根源,独董现象是官员的权力寻租,或者说是官商勾结、经济精英和政治精英的相互勾结,结果是造成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不正当竞争,不利于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官员独董已成官场潜规则,因缺少有效的监管,很大程度上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对于国家而言,高官独董的离职,彰显制度的威严。为了严管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中组部于去年10月份完善了之前的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的管理制度,并发布了18号文件《意见》。随着各地上市公司独董辞职热潮的掀起,让我们不得不感慨《意见》的震慑力,《意见》的不断完善,监督制度的严格把关,不仅勒紧了某些高官侧面“发财致富”的口袋,还间接掐断了腐败作风的萌芽,使社会少了一些官企联手造成的社会诟病,更好的维持了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对于企业而言,高官独董的离职,失去的是资源,换来的是市场的平稳发展。上市企业成立独立董事,在一方面是感恩高官即位时对自己的贡献,一方面看中的是高官那些在社会上“沉淀”的公共资源。面对高官独董们的纷纷离职,有些上市企业可能成为最忧心的一方,但是对于整个市场来讲是有极大好处的,高官独董的离职还给市场的是一个公平,让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竞争环境,更好的界定了官商之间的关系。

我们能够透过独董离职潮现象看到本质,只要是不符合发展规律的事物终归会被淘汰,从另一个侧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反腐大潮下,我们社会公平正义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05/7772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