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案例】新马路盖土种豆,掩耳盗铃何时休
2014年08月06日 15:15
【基层执政】
【事件介绍】
江苏泗洪新修马路盖土种黄豆 疑为应付国土督察
近日,江苏泗洪市民向新京报反映称,今年上半年泗洪县内修好的多条柏油马路,即将正式通车,却在夜间被大卡车拉土覆盖,种上了黄豆,让他们十分不解。
7月19日,新京报记者在泗洪县古徐大道、少昊路和121省道新道等道路上,均看到柏油路被覆盖于黄土之下,地上已长出20厘米高的黄豆苗。
对此,泗洪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对于老百姓所反映的盖路种豆问题,相关部门正在调查研究,目前不便回应。
爆料
征稻田修路 后盖土种豆
多位泗洪市民向新京报记者介绍,从去年开始,泗洪县修建了许多柏油路,但在今年6月初,有将近20余条新修柏油马路,包括古徐大道、少昊路和20公里长的121省道新道,突然被黄土覆盖,并种上了豆子,“马路就跟消失了一样”。
泗洪市民王建兵拍摄了当时泥土覆盖马路的照片。王建兵说,今年6月初,他路过青阳镇高庄时,发现高庄南侧一条新修的柏油路,一夜之间全部盖上了黄土,并种上了黄豆。
其当时拍摄的照片显示,一座大桥路面被泥土覆盖,大桥栏杆和地下管道井十分扎眼。而另一条柏油路被盖上泥土后,还立上了一个红色标识牌,牌子上写着“地已种上黄豆”。
泗洪县当地卡车司机李文国(化名)曾参与了拉土盖路的行动。李文国说,6月初的一天,他接到公司电话,要求拉土把古徐大道一段盖住。“盖路都是凌晨干的,泗洪县和青阳镇领导指挥,卡车从县里一些基建工程拉土,倒在新修的柏油路上,推土机再推平,土的深度半米到一米深。”
7月19日,新京报记者在泗洪县一条东西方向的古徐大道看到,大道南侧有一条狭长的地带,地上是新发的黄豆苗,远处的两个桥墩仍然可见。
“这些路所属的土地,本来是周边程庙村、高庄、曾庄、蔡庄、周李村的水稻田,后来土地被征收了,不知道什么用途,也不知道占地修路有没有手续。”李文国说,之所以种豆,是因为豆子生长迅速,撒在地里四五天就能长出。
推测
盖土是为应付国土督察
超过十名泗洪受访市民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五六月份,泗洪县内盛传国土资源部督察组来暗访,调查农田耕地的使用情况,他们怀疑盖土是为了应付国土督察。
事实上,除了泗洪县拉土盖路,据人民网6月12日报道,宿迁市洋河新区也存在农田被征收修路后,再次被盖土的情况。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国土资源部网站有消息称,今年4月27日,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宿迁土地例行督察组派出两个小组,分赴宿迁各地开展耕地资源保护等调研和土地管理与土地督察政策法规宣讲,并就耕地资源保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和被征地农民社保政策落实等问题开展了座谈。
此前4月9日,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宿迁土地例行督察组在宿迁市召开的土地例行督察启动会议上,对宿迁市、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了土地管理与土地督察政策法规宣讲。驻点督察期间,先后赴泗洪县、泗阳县、沭阳县,向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开展了土地管理与督察政策法规宣讲。
回应
正在调查研究不便回应
对于盖路一事,19日下午,泗洪县青阳镇镇长王修武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个情况不存在,不能单从几张照片就判断是盖路。”
泗洪县国土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据我了解应该没有吧,具体采访应该联系县委宣传部。”
此前7月21日,泗洪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对于老百姓所反映的盖路种豆问题,相关部门正在调查研究,目前不便回应。
盘点
应对国土检查的“奇葩招数”
为了对全国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2000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利用土地卫星遥感图片进行“卫片执法”检查,并于2010年将检查面覆盖全国。
据了解,“卫片执法”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将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形成卫星图片,通过对这一区域前后不同时间的卫星图片进行对比,哪里出现违建,哪里乱占耕地,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来。对于违法用地严重的地方,国土部还将约谈政府主要负责人。
此外,除了技术手段遏制违法用地,国土资源部还出台了严厉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
《办法》对“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以及“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等情形明确了处罚标准,情节严重的,可给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撤职处分。
在国家严厉的技术和政策手段下,各地仍频出奇招,试图躲过检查。
1
刷绿漆 据媒体报道,2013年,江苏南通市港闸经济开发区为逃避国土资源部卫星遥测检查,以伪装手段对非法建设的场地进行盖土播种、刷绿漆、使用军事伪装网等,将建筑工地伪装成耕地。
2
水泥地撒土 据媒体报道,2012年,山东枣庄市中区西王庄乡周边的一些非法占用耕地的水泥厂、化工厂等企业,为了应付卫星遥感,将黄土撒在水泥地面上。
无独有偶,今年春节期间,新华社记者返回鲁北农村老家时,发现许多水泥路面盖上了十公分土,主要是为了逃过国土监测卫星的“法眼”,显示耕地面积并未减少。
3
铺薄膜种菜 2011年,湖北襄阳市双沟工业园新修的水泥路上,被填上土,铺上薄膜,撒下种子种菜。针对此举是躲避国土卫星监测的质疑,当地政府解释称,此举除了为搞“短期农作物种植”,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公路保养”。
4
铺稻草、玉米秆 2010年,新京报报道,江苏邳州为迎接国土部抽查,以每天50元雇村民到千岛湖工地铺稻草和玉米秆,用黑网遮盖在建工地,欺骗国土部遥感卫星。检查过后,再继续开工。
5
种无根树 央视2011年报道,福建福鼎市为了应付国土部门检查,在非法征用的土地上插上没有树根的果树苗。因正值春天,这些干枯的树苗与周围的绿植形成鲜明对比。
新修公路种黄豆,国土部门知道吗?
虽然当地政府并未对马路种豆进行明确回应,但经记者调查,在泗洪县古徐大道、少昊路和121省道新道等道路上,均看到柏油路被覆盖于黄土之下,地上已长出20厘米高的黄豆苗。这样大规模的种豆行为,显然并非个人“恶作剧”,而是有组织的“大工程”。并且,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宿迁土地例行督察组,此前确曾赴当地开展土地管理与督察政策法规宣讲。如此巧合,群众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并非凭空臆想。
媒体盘点了近年来各地应对国土检查的“奇葩招数”,包括荒山刷绿漆、水泥地上撒土、路上铺薄膜种菜、在非法征用的土地上插上没有树根的果树苗等等,可谓是创意无极限、造假无节操。玩这种“幺蛾子”的地方,必然存在土地违法行为,否则他们不会煞费苦心予以遮掩。
为什么那么多地方想了那么多奇葩的招数来应付国土检查?难道,现有的国土检查方式方法就那么好糊弄?据悉,为了对全国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2000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利用土地卫星遥感图片进行“卫片执法”检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将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形成卫星图片,通过对这一区域前后不同时间的卫星图片进行对比,哪里出现违建,哪里乱占耕地,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来。到2010年检查面便已覆盖全国。卫星当然无死角,但由于其“高高在上”,很难分清细部的那一抹绿色到底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造假。这难免让别有用心者有了漏洞可钻。
除了卫星“卫片执法”,国土部门还有派驻督察组、暗访等检查方式。如果说卫星无法分辨细部,督察组的工作人员如果认真负责,多走访群众、多到各处实地调查,不可能发现不了马路种豆之类的问题。否则,便是失职失责,甚至还可能出了其他问题。毋庸讳言,国土领域由于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很容易成为渎职和腐败的高发区。据最高检通报的检察机关今年1至6月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情况,上半年查办33名渎职厅官,国土系统多人落马,其中包括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宋史刚滥用职权、受贿案,以及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马秉虎滥用职权、受贿案等。国土系统当为此警醒。
马路种豆等荒唐事儿接二连三发生,国土部门知道吗?如果国土部门以网友爆料和媒体曝光为线索,顺藤摸瓜严查土地违法,肯定一查一个准。如果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干脆不闻不问,那么就难免让人怀疑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并由此质疑其背后是否还藏着其他猫腻。国土资源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对“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以及“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等情形明确了处罚标准,情节严重的,可给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撤职处分。同时,也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失职失责行为的处罚作出明确规定,可处以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处分。这说明,相关领域是有法可依的,而是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才是法律法规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
应急种豆,还有什么“真相”能拷问检查?
广阔的柏油马路在一夜之间突然玩起了“失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泥巴田地,更为神奇的是,几天以后这片田地上海长出了豆苗,你说奇怪不奇怪?原来,这是当地国土资源部门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所作出的“应急预案”,连夜将大片的柏油马路退却,纷纷铺上泥土,种上豆子。
其实关于检查制造“真相”的事件近几年层出不穷。如全国纷纷爆出“刷绿漆、铺稻草、种无根树”等以及泗洪的“盖土种豆”奇招怪法来应对国土督查。这其实都是地方政府应对上级“逗你玩”的做法。检查一过,黄土黄豆统统铲走;卫星一移,稻草果树一律清理。道路继续通车,厂房恢复生产,加紧补办手续,顺理成章“发展”。
我们不禁拷问:为何各地敢一而再再而三的明目张胆、无所顾忌的公权造假?这样的公权造假为何又屡屡发生呢?一者,在政绩冲动的“官念”下,地方主政者不惜以牺牲民众利益去为自己铺就上爬的政绩;二者,对违规使用耕地的处理太过温柔,有时就是逢场作戏,追责总是在你好我好的皆大欢喜中收场;三者,公权的过分强势,让民众失去了话语权,即便是失地或被上楼的农民也敢怒不敢言。
说到底,这是政绩观这个“紧箍咒”套在了掌权者的心里。如果当地不看重政绩观,不好“面子”,那么就不会出现为了检查而“退路还豆”,作出这样的荒唐事来。我们迫切的需要掌权者放下面子,真正做实事、做真事,面对检查临危不乱,面对百姓侃侃而谈,用足够的底气应付社会各界传来的“声音”。
靠什么终结马路“铺土种豆”式闹剧?
针对媒体报道的江苏泗洪“铺路种豆”消息,江苏宿迁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铺路种豆”事件涉及的部分土地是今年国家土地例行督察时发现的违法用地。当地市委市政府和国土部门,已明确要求泗洪县立即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好好的马路,兴师动众铺土种豆,既毁了路,也还不了田——所谓欺上瞒下应付检查之恶,大抵就是这个样子。卫片执法有了,耕地红线有了,处分办法有了,依然禁绝不了未批先建等违法用地之乱。一层薄土,不过是欲盖弥彰的马脚,再圆润的诡辩,也遮掩不了其间暴露的权力失范。
尽管真相大白,有几个细节仍需继续追问:一者,面对板上钉钉的事实,泗洪县青阳镇镇长曾断然否认,说“这个情况不存在,不能单从几张照片就判断是盖路”。泗洪县国土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则表示,“据我了解应该没有吧”。而此前7月21日,泗洪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称,正在调查研究,不便回应。政府信息公开推进了这么多年,2014年,国办还发了“工作要点”,面对举国关注的公共事件,相关部门推诿敷衍,该当何责?
二者,一车车的土也填了,豆子也种下去了,想要用障眼法否认事实,显然不太可能。但所谓“因复耕需要”的解释,回应得了“是否应付检查”的疑问吗?真要复耕,马路为什么不彻底推了;真要复耕,何苦种上速生的黄豆苗?这种临时式的做派,哪里看得出还路于田的诚意呢?违法用地,固然要追责;违法之后又李代桃僵,这算不算错上加错?眼下,起码有必要问问这铺土种豆的支出,究竟将从哪里的预算中割肉。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0年国土资源部利用土地卫星遥感图片进行“卫片执法”检查以来,各种规避检查的荒唐创意层出不穷。譬如2010年,《新京报》报道,江苏邳州为迎接国土部抽查,以每天50元雇村民到千岛湖工地铺稻草和玉米秆,用黑网遮盖在建工地,欺骗国土部遥感卫星。再譬如2011年,湖北襄阳市双沟工业园新修的水泥路上,被填上土,铺上薄膜,撒下种子种菜。当地政府解释称,此举除了为搞“短期农作物种植”,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公路保养”……一桩桩,一件件,年年不曾禁绝。
这些把戏,固然是害怕责罚。因为《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对“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以及“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等情形明确了处罚标准,情节严重的,可给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撤职处分。但地方部门也不傻,如果填土伪装的创意分分钟就能识破,估计也不会如此前赴后继。那么,究竟有没有因为各种“填土大法”而蒙混过关的呢?或者说,这样低技术含量的潜规则,究竟有没有实践中的性价比?
要终结马路上铺土种豆的闹剧,关键还是三句话:一是暗访就要像个火眼金睛的暗访,起码要能发现得了豆苗下的路基;二是加大对应付式检查的责罚力度,问责到底,罚要罚出痛感;三是土地执法更要未雨绸缪,不能等违法事实成为“历史”后再去“尽量修复”。
【启示与思考】
老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本来修建道路本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儿,是为当地老百姓谋福祉的实事儿,先征稻田修路,可一夜之间马柏油马路换了新装,最离奇的是在当地竖起“地已种上黄豆”的标识牌。
这种做法实在是充满了恶搞喜剧的色彩。这种“掩耳盗铃”的八卦阵,免不了让我们这些看官摸不着头脑,忍不住想问“盖路种豆”的闹剧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土都盖到路面了,豆都要发芽了,政府咋还在研究?是在研究豆怎么种,还是在研究怎么继续瞒天过海?如果当真是要“复耕”,为何只是在柏油路上“撒土覆盖”?此外,镇领导指挥,一夜之间,新修路面全部盖上黄土、种上黄豆,效率奇高。可如此“复耕”既然合理合法,又何须偷偷摸摸进行?
天作孽由可存,自作孽不可活,或许真相往往就只有一个,从新闻中我们不难看的,当地政府如此大费周章的上演“帽子戏法”,无疑是为了应付国土督查,用黄土将新马路盖上,是想用“事实”告诉天上的遥感卫星和上级派来的督查人员,他们在保护耕地,没有违法用地。
纸终究不能包住火,玩火也只能自焚,虽然那几条柏油马路被黄土覆盖,也种上了几天时间就可见的绿豆,但柏油马路是会“说话”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众的监督是有力的,这种只怕上级检查就监守自盗的做法不仅伤害当地政府形象,最关键的是失去了民心。因而这种表面文章必须追根溯源,追查到底进行严惩,给民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06/7773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