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甘肃:经济发展必须紧盯“稳增长”目标
2014年08月13日 14:43
近日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切实做到“紧盯一个目标、强化两个统筹、抓实四个重点”。其中“紧盯一个目标”就是要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其实质就是要“稳增长”。甘肃经济发展必须要紧盯“稳增长”的目标,这既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客观要求,又是立足省情实际的现实选择。
经济增长速度必须保持较高水平
首先,甘肃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保证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甘肃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62.7%,虽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但比全国80.1%的平均水平低17.4个百分点,比西部平均水平低8.7个百分点。全省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镇化率、城乡收入比和单位GDP能耗等指标的实现程度都还不高。面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文化产业发展不足、省内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等难点问题,甘肃要在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其次,甘肃要摆脱主要经济指标全国排位长期徘徊不前的状态,必须保证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甘肃虽然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经济总量仍处于较低水平。2001-2011年间,除了2004年GDP总量排全国31个省区市的第26位外,其余年份全省经济总量均排全国第27位。甘肃以占全国4.25%的土地和1.98%的人口,仅创造了占全国略超1%的经济总量,其占有的土地资源和人口数量与所创造的GDP很不匹配,在全国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水平,甘肃要在各省区市竞相发展的格局中不被甩在末位,也必须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速度必须立足省情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物质保障,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较充分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稳定,但增长速度过快却可能带来许多严重后果。2013年甘肃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02.81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为46.79亿美元,进口总值为56.02亿美元,仅分别占全国的0.25%、0.21%和0.29%,为贸易净进口省份,经济外向度水平不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9.83亿元,仅占全国的0.90%,城乡居民收入列31个省区市的末位,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和57.4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可能会通过盲目扩大投资规模来实现这一目标,进而造成严重后果。
一方面,片面追求物质产品总量的扩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从而偏离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过度追求投资规模会导致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率降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势必加剧经济结构的失衡、产能过剩和产品过剩,为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新的困难,并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增大,引起经济、社会、生态难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效益下滑,金融风险增大,出现经济高增长低发展的局面。
目前,甘肃经济呈现出投资拉动的特点,这既是欠发达省区补短板、促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由此也更需要我们立足省情确定适度的投资规模,并在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及投资增速,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的条件下,优化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产业分布结构、空间分布结构和城乡分布结构等,着力提高投资效率,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全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经济增速不但要适度,还要保持相对稳定
经济增长速度的大起大落,很可能造成经济风险增大和社会的不稳定,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困难,为全面深化改革带来更大的阻力,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全局。
2014年上半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及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生产企稳向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经济运行稳中有升,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未来较长时期要实现“稳增长”,我们认为需要在以下方面尽快取得进展:
一是要积极探索和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着力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为实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目标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特别是要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水平,提高经济效率。
二是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既要从技术引进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型,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并把技术结构转型与员工培训结合起来,以支撑整体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稳增长;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空间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增强“稳增长”的合力。
三是要实现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技术的自主化和创新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集群化和循环化、产品的高端化和品牌化以及产业组织的多元化,以培育多元支柱产业作为“稳增长”的产业支撑。
四是要以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把甘肃放在全球化大背景中,结合国家宏观战略调整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破除长期制约我省经济对外开放水平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区域协作和全面推进向西开放,积极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积极开拓中亚、西亚及其他新兴出口市场,全面提升我省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作者系甘肃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13/7776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