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甘肃:把“两个统筹”作为促经济惠民生的有力抓手
2014年08月15日 15:40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风险挑战和政策机遇并存、困难问题和潜力优势并存,推动经济平稳增长、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做出的“紧盯一个目标、强化两个统筹、抓实四个重点”的工作部署,以两个统筹为抓手,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增长与民生持续改善。
统筹好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发展质量同步提升
我省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全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不仅在于增长速度,而且在于经济发展的质量。提质增效升级,是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因此,必须牢牢把握中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统筹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工作要求。既要把促进经济增速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又要统筹好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既要保持经济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把经济速度增长寓于质量提升之中;既要以经济的稳定增长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有效的空间和条件,又要以经济结构的调整为经济的增速发展增添后劲。
一是紧抓各种政策机遇。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增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经济总量,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经济支撑能力。二是以项目为依托促进经济增速发展。逐一落实“3341”项目工程建设任务,为全省经济稳定增长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扎实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不折不扣全面落实“1236”扶贫攻坚行动各项工作任务,着力破解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四是要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抓住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重大机遇,以企业技术装备升级、产业链条延伸、主导产品更新换代等为重点,把资源环境压力转化为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
统筹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实现经济增速与民生同步持续改善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省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约因素多,基础性民生问题、福利性民生问题和发展性民生问题交织叠加。因此,必须统筹好经济和民生,既要关注经济增长,也要关注物价水平、控制物价涨幅,更要关注民生、重视解决就业和收入等问题。既要采取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措施推动经济增速发展,又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增速发展的全过程,使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通过经济发展,为民生领域持续取得新进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
一是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增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将“惠民生”作为经济增速发展的最终目的,将当前国家的支持政策转化为经济平稳发展的思路,转化为可以操作的具体项目,通过经济平稳增长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就学、就医、社保等方面的基础条件。二是强化惠民、利民、富民、安民导向,改善民生促增长。紧紧围绕贫困、就业、收入等重点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富民产业发展。要把经济增速发展、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不断增加就业总量,优化就业结构,不断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提升社会消费能力。三是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统筹推进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领域的重大民生工程,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增强多层次的供给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
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两个统筹落到实处
统筹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统筹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是确保我省经济平稳增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重要思路和抓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将两个统筹作为推动经济增速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的工作部署和举措。
一是要增强落实两个统筹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下,我省经济发展与其他省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各种民生问题突出,必须要有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把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和政治责任,迎难而上,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和民生持续改善。二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说,人民群众的实践热情和实践行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推动全省经济增速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全省各族人民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要注意调动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15/7777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