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案例】湖北来凤年轻干部“陪酒死”,谁之过?
2014年08月13日 10:02
【基层执政】
【事件介绍】
湖北来凤地税局一年轻干部陪领导喝酒猝死
据了解,7月14日晚,恩施州来凤县地税局办公室的一名年轻干部,在宴请恩施州地税局来调研的州局领导时,因喝酒过量而猝然身亡。
这名因陪上级领导喝酒过量身亡的年轻干部姓肖,猝死时年仅31岁。肖某2013年刚刚结婚,妻子已经有了2个月身孕。因为陪酒,悲剧就此在这个美好的家庭上演。
据悉,肖某已于7月16日上午10点左右在该县殡仪馆火化。该局已赔偿、安置了家属等。但这笔赔偿、安置的费用从何而来、是否在预算之内,被陪同的领导、当时一起喝酒的其他人员是怎样处理的等问题都存在疑问。
为核实此事,7月23日上午,本网致电来凤县地税局,一王姓办公室主任表示,上级对采访有要求,不便对外多说什么,望理解,后约定当天下午3点之前有一个明确的回复。但截至发稿,该局没有任何回复。
25日,湖北省地方税务局给本网来函。函中认定:来凤县地税局干部14日晚在县局食堂就餐饮酒后呕吐窒息身亡,却称“因处理该事的是当地有关部门,具体情况由来凤县委宣传部回复”。
该局表示,局党组对此高度重视,下发了《关于重申和明确有关禁酒规定的紧急通知》,并责成恩施州地税局对肖某身亡事故相关责任人按党风政纪进行处理到位。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梅志罡对此评价: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各类禁止公款宴请的文件,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有关单位依然目无法纪,顶风吃喝,甚至出现陪酒人员猝死这样的悲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有关部门更应该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干部陪领导喝酒为何屡禁不止
干部陪上级领导喝酒猝死这样的事情已经多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我们在吃惊的同时不禁要反思为什么经常会有这样的新闻出现,我们在对年轻干部生命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对官场的陪酒恶习感到深恶痛绝。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已相继出台多项规定,严禁大吃大喝,坚决反对“四风”,但有些官员仍然我行我素,视规定如白纸。
剖析上级领导调研让干部陪酒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领导干部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政治纪律约束。对腐朽的思想余孽的潜在性、不合理性放松了警惕,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安于现状,工作热情减退;在行动上执行力下降了,放松了要求,降低了标准,滋生了及时行乐的思想和特权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彻底,才导致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合理化意识的产生,出现了讲享受、讲排场的现象。究其根源,就是勤俭节约和吃苦奉献精神坚持不经常,纪律约束有所缺乏。
国家培养一名干部不容易,防止此类事情屡次发生,需要未雨绸缪,领导干部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相互信任支持、相互尊重理解、相互关心帮助的良好氛围;与干部职工谈心谈话,尊重干部意愿,体现组织关怀。领导干部要即知即改,立说立行,借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来洗清在工作、思想、生活当中的污垢,带来风清气正、清正廉洁的一缕清风。
陪领导喝酒致死,谁该为此负责?
喝酒致死的案例已不是什么新闻,关键是一位年轻的税务局干部是在陪同上级领导吃喝的餐桌上喝酒过量,而呕吐窒息死亡的,这是事实。这是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一年多来出现的事件,而且正是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四风”的正当时,也是各级部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时期。这些州级税务干部难道不知道中央八项规定,难道对反“四风”熟视无睹,更不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时,这些州级干部会不会检讨自己的不良行为。
这位年轻的税务干部肖耀国才30出头,就这样“陨落”,令人痛心。更令人伤心的是,他的妻子已怀孕两个月,最近正在休假。是什么原因让肖耀国“铤而走险”,冒死也要陪好领导呢?个中原因可想而知。试问,谁为年轻的干部的死负责?恩施州地税局表示,当天陪的是恩施州地税局的两位副科级干部,恩施州地税局已对两人及来凤县地税局局长安冰等参与就餐人员作出停职处理。同时,死者家属的抚恤费用由来凤县地税局先行垫付,待事件调查结束后,追究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虽然事件受害家属领到了抚恤金,涉事的几位税务局领导也会受到处分,但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
在基层干部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老实干部进步难,正常干部流动难,一线干部出头难。”基层干部压力大、责任重,但提拔机会很少,正常情况下很难纳入领导干部的视野。因此有的人就想方设法接近领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喝酒。每每等到上级领导来视察,就会在餐桌上发挥一番。还有一种扭曲的说法,就是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树典型。当然这样的说法是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是一种错误的、极端的歪理邪说。我们应当坚决摒弃。
记得去年浙江一母亲在微博上发文称,在国税局工作的儿子不能喝酒,却常常陪领导喝酒,并求助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微博)“我该怎么做”。蔡奇转发该微博问其子工作单位,称“今后可以不用喝酒了”。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地公款吃喝之风有所收敛。在全国各地坚决禁止公款消费,反对铺张浪费的背景下,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税务局个别领导借到基层调研之际,公款消费,大吃大喝,这些领导的胆儿还真不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们不会忘记,从“舌尖上的浪费”到“车轮上的铺张”,从“楼堂馆所的豪华”到“节日期间不正之风”,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指示批示,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崇尚节俭的氛围日益浓厚。应该从领导干部做起,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到底,这场深刻的风气变革必将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干部陪领导喝酒猝死不能一赔了之
因陪领导喝酒竟至猝死?乍看这则新闻,不少网友感到异常吃惊。如果是情感困惑或是事业失败造成情绪上失落去纵欲酗酒而猝死,这样的事件也常被媒体报到,但单纯是为了陪领导高兴而喝酒猝死实属头一遭听说。
网友们在惊诧之余,更是对这位肖姓的年经干部的无限同情,对领导漠视的批判,对官场陪酒恶习的深恶痛绝,一时之间,网络上对这则新闻的关注热度迅速上升,挞伐之声席卷而来。尽管事后,湖北恩施州来凤县地税局对这位年轻干部的家属进行了赔偿安抚,但舆论的口诛笔伐却愈演愈烈,显然干部陪领导喝酒猝死不能一赔了之。
干部的职责就是陪领导喝酒?31岁的年纪,正值青春,前途无限,刚刚成婚,妻子怀孕2个月,孩子未出世,他的父亲就已经成为其单位目无党纪国法,置中央及地方的反“四风”明令于不顾的悲剧牺牲品。这样的悲剧何以发生?谁之过?家属的悲痛欲绝与被陪领导的失声形成鲜明对比。
在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各级地方相继出台多项明文规定,严禁大吃大喝之风,虽然绝大部分地方和单位作风已经转好,但无奈总有一些官员能想出应付上级政策的对策,玩起了“游击战”,千方百计包装违纪违规的歪风邪气,继续做着国之仓鼠。这既有一些官员心存侥幸,更有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反“四风”规定如何落实中明显是走形势,甚至是缺位。当然也不能全怪监督缺位,难道肖某自己就没责任?的确,肖某作为下属,不得不听从单位和上级的安排去陪酒,这是礼节,完全可以做到喝酒适可而止、量力而行,何须拼命?但既然中央和地方有明令公款宴请,肖某就不能以此拒绝吗?如果上级仍然强硬要求、明知故犯,肖某完全可以举报到上级部门和纪委。但肖某选择了默默承受,这一选择是致命的。
其实机关里的陪酒恶习长久以来就存在,曾有公务员感慨,升官不是看你有多能大的政绩多受群众欢迎,关键是看你在领导面前的表现,最佳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喝酒,喝的不是酒,是前途。不光是男公务员深受其害,但凡有点姿色的女公务员,往往会被上级拉去与领导“三陪”,甚至被“揩油”“占便宜”。如此恶习不除,类似肖某的悲剧难免不会再次发生。解决之道,唯在各级党政机关正风肃纪,官员洁身自好,纪检监察力量与媒体、群众互动,加强对干部党风政风作风的监督、举报。
年轻干部陪酒猝死折射了什么?
上级领导到基层来调研,调研是什么,当然是通过调查研究来了解基层的基本情况,而不是来吃饭喝酒。一名年轻干部喝酒能猝死,如果不是他身体有原因,就是他们喝的酒太多了。调研归调研,和喝酒有什么关系。难道可以说,喝酒喝得多,调研的效果就越好了吗。此为其一。
其二,领导干部喝酒,为何还要一名年轻干部去陪酒。是为了练他的酒量,还是人多更热闹。更何况,喝酒多少,喝不喝酒,都是一个人的自由。可没想到的是,这场酒席竟然成了这名年轻干部人生的最后一场酒席,可叹,可悲,可怜!
其三,对于此件事情,一位年轻干部的猝死,为何政府迟迟不敢做出正面回应,是其中有不方便说的隐情,还是政府在构思怎么做好“公关”。不过,对于一名年轻干部的猝死,从人性的角度来看,都是十分值得同情的。政府处于制止谣言,维护稳定的角度出发,也不能一味的去捂,而要及时公开真相。
总而言之,对于机关的新进干部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利用大好青春来多学习岗位知识,提高工作能力,而不是陪领导干部喝酒吃饭。这件事情也说明了在基层,吃喝之风等不良风气仍然存在,这对于年轻干部的培养是不利的。为了年轻干部身体健康,也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到了彻底祛除这种不良风气的时候了。
【启示与思考】
一名年轻干部就这样倒在酒桌上,“因陪调研的州局领导喝酒过量而猝然身亡”,这显然是一个令人感慨、叹息的悲剧,不仅是这名年轻干部自身和家庭的悲剧,而且站在“反四风”的语境下,同时也是中央一系列“整风禁令”在湖北来凤县并没有真正得到严格落实甚至被“顶风上”的悲剧。
事实上,近年来,即便是在中央密集的“反四风”禁令背景下,公务接待、公款吃喝过程中的“陪酒猝死”悲剧,也并不是什么罕见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上述湖北来凤县“年轻干部陪酒猝死”事件的出现,显然不仅警示了当地在落实“反四风”要求上的不到位、不得力,而且实际上再次警示和见证了,诸如“公款大吃大喝”这类作风问题所具有的顽固性、反复性特征。如何才能有效克服化解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彻底避免干部陪酒猝死之类作风悲剧的发生?出路显然只能是构建起更具刚性的制度制约,将“反四风”不断固化强化更加常态化、同时也是更加严格严厉的制度规范。
“陪酒猝死”让一条年轻生命的陨落,带给一个家庭的是毁灭性的的打击,带给单位的是人才失去。不管是谁之过,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保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关键还是随之而来的整改和严惩。部分地方还须加大监督力度,完善相关的制度,以制度约束领导干部,同时发动群众,利用群众的力量进行监督。同时希望其他地区的政府部门引以为戒,坚持党中央的规定,坚持制度,以身作则,树立职能部门以风清气正。也愿事件的相关部门能给民众递上一份令人满意的回复。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13/7779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