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10年20万张脸被整容行业毁掉,触目惊心!
2014年08月14日 14:26
【网络热点】
【事件介绍】
央视曝整形业乱象:10年20万张脸被整容行业毁掉
【演播室】
共同打造高质量的生活,欢迎收看《每周质量报告》。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统计显示,近年来整形美容领域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的又一个热点,按照2012年发布的数据,此前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平均每年因为整形美容导致毁容毁形的投诉多大近2万起,有人说10年间已经有20万张脸被整形美容行业毁掉了。北京的高小姐就有类似的惨痛经历,她告诉记者2年之前进行的那次整形美容,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正文】
高小姐说,虽然距做完整形美容手术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但是直到现在那次整形美容手术给她带来的痛苦一直都在折磨着她,而且到现在她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办才好。
【同期】高小姐
一直到两年之后,我的脸实在太痛了,而且我的脸上已经不仅仅是肿了。就在皮下生成了很多的像鱼鳞似的那种棉絮一样的东西,包括在眼底这边全是颗粒的,眼皮也肿了,然后下巴也歪了,然后太阳穴这边有时候会肿起一个包来,很恐怖的。
【正文】
高小姐告诉记者,她当时是在北京市的一家民营医院做的脸部整形美容,她还记得当时医院的医生说,这种产品不仅美容效果好,而且还很安全,因此在医院的一再劝说之下,她才最终同意注射这种标称为瑞蓝牌玻尿酸的整形产品。
【同期】高小姐
说可以让脸第一皮肤好,第二就是把脸上的纹理都填充好,看起来就更饱满。
【正文】
但是,就在打完玻尿酸之后没过几天,高小姐却发现,她的脸并没有变得更加漂亮,反而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红肿和疼痛。
【同期】高小姐
后来第二天打完的第三天就开始肿了,太阳穴肿了一个很大的包,然后我的下巴也肿了,然后额头也肿了,很疼。
【正文】
由于当时红肿得比较厉害,高小姐赶紧给为她注射的医生打了一个电话,医生听她描述了出现的这些症状之后却告诉她,这是注射之后的正常反应。
【同期】高小姐
说帮我解决,她说过几天就好了,可能因为(注射时)太晚了,可能医生打的层次不一样,可能(打的)是大分子的(玻尿酸),消失的比较慢,这个是对我好的。
【正文】
然而,高小姐脸上的这些不良反应,并没有像医生所说的那样很快好转,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脸部的疼痛一直都没有消失,更让她感到意外的是,现在脸部皮肤下还莫名其妙产生了许多颗粒状的东西,而且这些小颗粒还有流动的迹象。
注射之后的不良反应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高小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她也多次找专家进行咨询,按照专家的说法,正规的玻尿酸注射到人体后,通常都会在6个月内被人体吸收,根据她的情况专家分析之后认为,她注射的所谓玻尿酸应该不是真的,而是假冒产品。
【同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四病区副主任医师吴焱秋
因为她注射的时间已经有两年多了,如果是玻尿酸的话应该早就吸收了,所以玻尿酸肯定不是。根据她的描述,根据我们的刚才检查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是奥美定的可能还是比较大的,初步是这个意见,然后再结合她本身注射以后,有些流动性,这个奥美定的表现比较明显的,所以我的初步判断也是奥美定。
【正文】
奥美定,学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无色透明类似果冻状的液态化学合成物,注入到人体内后,会分解产生剧毒。由于能在人体内分解成剧毒单体分子,毒害神经系统,损伤肾脏,对生命循环系统造成伤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这种物质列为可疑致癌物之一。早在2006年4月30日,当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了奥美定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全面停止其生产、销售和使用。(奥美定图片+字版)
那么,已经被明令禁止使用的奥美定到底是怎样摇身一变,冒充正规的玻尿酸,进入美容市场,最终注射进了爱美者的身体里的呢?就在不久前,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下,宁波市执法部门侦破的一起案件,揭开了这个造假链条的神秘面纱。
今年3月,宁波警方会同药监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检查时,发现位于宁波世贸大厦内的一家名叫韩合科技医学美容抗衰中心的美容机构存在一些异常情况。
【同期】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江夏派出所副所长王晓枫
上面放了一个简易的一个手术台,当时我们就问这个当事人,这个手术台是做什么的?这是做一些小的这种微创手术的?那你们有没有这个医疗许可证?没有。
【正文】
在进一步的调查过程中,执法人员还发现,韩合科技医学美容抗衰中心不仅没有从事医疗美容的资质,而且它们所使用的整形美容产品也疑点重重。
【同期】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江夏派出所副所长王晓枫
现场发现了一些药品,标识的大量都是韩文、英文一些美容药品。
【正文】
按照规定,在我国销售的药品或医疗器械都必须有中文标识,因此,这些所谓的美容药品显然是违规产品。除此之外,执法人员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韩合科技医学美容抗衰中心销售的所有整形美容产品,进出货价格都非常便宜。市场上一支5000元左右的玻尿酸,在这里只要几百块钱。
【同期】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江夏派出所副所长王晓枫
她进来的这种韩国走私的这种玻尿酸它80块钱一盒,她卖出去就480,肉毒素她走私过来的话180,买过来是180,卖出去600、700。
【正文】
因为经营的玻尿酸等产品进价非常便宜,因此,韩合科技医学美容抗衰中心在为消费者提供美容整形服务的同时,还从事整形美容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的批发。
记者注意到,执法人员在韩合科技医学美容抗衰中心现场查扣的产品,品种最多的是a型肉毒毒素。在我国,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使用的a型肉毒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美国进口的保妥适,一种是国内生产的“衡力”牌的产品。专业人士介绍,a型肉毒素俗称“瘦脸针”,在整形美容行业,主要用于瘦脸和祛除皱纹。据了解,a型肉毒毒素毒性剧烈,治疗剂量就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有可能导致人中毒或死亡,因此这种产品在我国不仅属于处方药,还被监管部门纳入毒性药品管理,贮存、销售和使用都有严格规定。(字版)
【同期】宁波市市场监管局药品流通建管处处长陈建荣
生产企业生产的肉毒素严格按照gmp的一些规定,包括它这个微生物的一个实验室生物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一些肉毒素它只能供给指定的一些批发机构,没有指定的批发机构不得进行销售。
【正文】
韩合科技医学美容抗衰中心批发的另一主要产品是玻尿酸。玻尿酸又叫透明质酸,是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在医学整形美容上,主要用来填充鼻梁和隆胸。早在2000年,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就规定,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危险程度分为三类进行管理,其中危险系数最高的是第三类产品,包括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玻尿酸就名列其中。(动画)
记者发现,执法部门在韩合科技医学美容抗衰中心查扣的整形美容产品,除了假冒的保妥适、衡力牌肉毒素和瑞兰2号玻尿酸,其它诸如乔亚登牌玻尿酸、以及另外几种外包装为英文或韩文的产品,均未取得在我国销售的资质。
【正文】
据韩合科技医学美容抗衰中心的负责人王某交代,目前国内假冒整形美容产品非常泛滥,假货地下交易已经形成完整链条。在地下整形美容行业圈子里,把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走私品,另一类是假冒产品。其中走私产品主要来自欧美和韩国;药监执法人员介绍,无论是a型肉毒素,还是玻尿酸,都属于医疗产品,贸然使用会存在不可预知风险,所以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并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才能使用。因此我国对未经相关部门批准进口的国外整形美容产品,均按假药或假冒医疗器械处理。
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宁波警方发现韩合科技医学美容抗衰中心销售的所谓走私进口产品,其实并不是直接来自国外,而是主要由深圳的张某和辽宁的崔某提供的,根据掌握的线索,警方将这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与走私品相比,在地下整形美容市场更受欢迎的是纯粹假冒的所谓“高仿”产品,产地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和山东等地,韩合科技医学美容抗衰中心所销售的标称为“衡力”、保妥适等产品就是这种假冒产品,根据负责人王某交代,这些假冒产品基本都是从一家自称为“北京诚信微整形产品批发公司”的李某处购买。警方根据线索,很快查获李某位于河北廊坊的生产基地,并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
【同期】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朱建波
犯罪分子一般先购得这种不明的药物,根本连盖子都没有,我们现场也查获了很多盖子,他先把盖子盖上去,根据产品的要求可以盖上红色的或者蓝色的,甚至其它颜色的盖子。盖好以后再贴上这种类似的标签,做出这个产品就可以在市场上进行销售了。
【正文】
据犯罪嫌疑人李某交代,纯造假的整形美容产品之所以比走私品更受地下市场欢迎,是因为纯造假的东西成本更低,各级销售商获取的利润也更大。以肉毒素为例,他卖给宁波韩合科技医学美容抗衰中心每支仅要300元,韩合科技医学美容抗衰中心卖给各地的整形美容机构每支最低500元,而整形美容机构卖给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时,最低2000元,高的甚至达到10000元。从生产、流通,再到整形美容机构,各个环节均获取高额利润,而最终受害的,是那些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示意图)
【演播室】
一方面是平均每年近2万起因在美容整形导致毁容毁形的投诉,另一方面是走私、假冒美容产品屡禁不止、肆虐横行的严重问题,整形美容行业的乱象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那么,这些问题屡禁不止的背后,到底还存在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
【正文】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整形美容行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规模庞大的市场需求。由此也引来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追求利益铤而走险,走私和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屡打不绝、屡禁不止。在整形美容行业,甚至形成了一个半公开的假冒整形美容产品交易平台。
【同期】宁波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李晓明
在案件的侦办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各地频繁召开的美容博览会,是这种假的美容药品、美容器械的一个交易平台,各个制假的人员、贩假的人员,以这个平台来交流药品信息、形成供销合同,最终通过各级的销售商把它流向到消费者手中。
【正文】
而像美容产品博览会等监管的薄弱环节,给假冒整形美容产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记者在调查中还注意到,许多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也给不良整形美容机构留下了可乘之机。拿北京的高小姐为例,她在注射玻尿酸之前,既没有和医院签订整形合同,也没有保留任何在该医院做微整形的凭据,甚至做完手术缴纳费用时,连发票没没有索取。这导致了高小姐现在维权无门的窘境。法律人士认为,在目前整个整形美容市场鱼目混杂混乱不堪的状况下,消费者提升自身维权意识尤为重要。
【同期】北京金尚律师事务所主任郝萍13:20
首先第一个在做医疗美容过程当中,要对这个医疗机构的资质,它的经营范围要做一个很好的审核,这里面可以察看它的营业执照,有没有医疗美容这个项目。第二个要注意在做医疗美容之前,最好在术前和术后都要进行一个医疗拍照,那么这种医疗拍照一方面可以作为这个医疗机构研究留下做资料。另外一方面呢就说一旦出现了医疗纠纷的话,那么之前和之后的这种医疗影像照片,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据可以拿出来作为证据使用。
【演播室】
近年来,美容整形行业发展非常快,但是问题也非常多非常集中,像奥美定禁而不止等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行业形象和健康成长的痼疾。我们在节目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要加强监管,但是面对像食品安全、整形美容等行业频发的问题,我们只能不厌其烦的继续强调,必须加强监管,监管不仅仅是要出台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些规定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作用,真正解决问题、净化市场,这样才能保证这些问题集中的行业逐步走向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好,感谢收看《每周质量报告》,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美容乱象远不止“美容变毁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民众开始追求外表的改善。着力于让顾客“变美”的美容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然而,近年关于美容院整容失败导致消费者毁容乃至死亡的案例频发,为整个行业蒙上了一层阴霾。
事实上,美容行业乱象远不止“美容变毁容”。一些非医疗美容机构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美容商家虚假夸大广告宣传,欺骗消费者;实际美容效果远低于商家承诺和消费者预期;因美容产品存在瑕疵或不正确使用造成美容效果不佳;收费不透明,费用虚高;美容师素质层次不高,造成服务品质较差;造成皮肤过敏、致残等身体伤害;步步诱导,强制推销产品;以办卡优惠等方式诱使消费者预先付费,后卷钱而逃。美容商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恶行可谓罄竹难书。
美容本是重则动刀子、轻则动针管的行业,理应审慎而行,严格置于监管之下。可是,这些年来,乱象丛生正在于监管的缺失。很多人进而将原因归结于法律法规的缺位。其实不然,原卫生部早在2002年就实施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只是相关要求并没有落实到位。
虽然从目前看来,相关办法在具体细节上确实存在欠不明确、相对滞后等问题,但其所树立“将美容和医疗挂钩”的理念至今看来还是非常先进的。《办法》规定,“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如果以此标准,目前市场上诸多美容商家所实施的“美容”都应归于医疗美容的范畴。
遗憾的是,本该采取“医疗”标准的美容行业在实际上实施的却是“美发”标准,随便挂个牌子,随便找几个人就能从事。不得不说,如此“美容”不让人毁容才怪。因此,整治美容乱象,不仅需要出台更为精密的法律法规,更重要的在于,让美容行业及早回归法定的医疗标准。
所谓“医疗标准”首先在于按照《办法》的要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参照医疗机构的标准对美容机构进行登记注册、严格管理。其次在于,当消费者和美容机构产生美容纠纷时,应比照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倒置”证据规则,由美容机构承担证明己方无过错的举证责任。最后,产生美容事故时,比照医疗事故,以非法行医罪、医疗事故罪等罪名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也许按照这个标准,市场上大部分美容机构都要关张,但这并不是法律要求太严,而是执法现状太松。只有用医疗标准去衡量美容,才是法律原有之义,更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
20万张脸被毁,为何不吸取教训
央视报道揭开了整形美容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造假链条,包括在哪里制假,通过什么平台流通,暴利有多少等,表明这个行业已经形成完整的地下交易链条。另外,一些整形美容机构不仅存在假冒整形美容产品,也没有从事医疗美容的资质。这样的内幕,虽有媒体披露过,再次看到仍让人很震惊。
整形美容行业乱象延续至今,毁掉的不仅是十几万张脸,还给消费者带来心灵创伤,更导致一些人死亡。遗憾的是,无论是20万张脸被毁掉,还是出现致人死亡案例,或是行业黑幕一次次被媒体曝光,似乎都没有让消费者、监管者和行业机构吸取教训,真正清醒过来。
先说说消费者。据悉,中国整形美容市场实现产值达到3000亿元左右,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行业年发展速度平均呈40%以上的增长态势。这个行业之所以发展迅猛,原因之一是爱美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虽然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一些人对“美”缺乏正确的理解,盲目甚至不顾后果去变成“人造美女”。
追求“美”是公民的权利,但很多消费者在整容时,既不过问整容机构的资质,也不去辨别产品真假,更不与整容机构签订合同,如此一来,权益与安全自然没有保障,而且还助长了行业乱象。所以,20万张被毁掉的脸,是盲目追求“美”的反面教材。
再说说监管者。关于整形美容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比如,虚假宣传涉及广告监管部门;整形机构涉及工商、卫生部门;医疗器械、药品涉及食药监部门。只有相关部门同时强化监管,才能减少行业乱象。如果有一个部门监管松懈,就给了违规者可乘之机。
尽管相关部门都曾对整形美容行业乱象发出过声音,但对公众而言,不看“广告”看“疗效”,实践是检验治理效果的唯一办法,从实际情况来看,过去的治理并没有收到实效。在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的情况下,如果监管者再不合格,必然受伤的是消费者。
另外,目前整形美容行业监管依据的是2002年颁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和《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这些法规已经不适应这个行业迅速发展的实际,有必要修订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但却没有做到,这也是有关方面的失职。
最后也说说行业机构。任何一个行业乱象丛生,与这个行业缺乏自律是分不开的。缺乏自律,好的机构也会变成坏的机构,坏的机构则更坏,最终损害整个行业形象。虽然一些地方整形美容机构围绕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展开过讨论,但20万张脸被毁,说明这个行业并没有自律起来,仍在自毁。
【启示与思考】
平时看报纸,看电视,我们也经常看到某人整容不成反成毁容的报道,但是当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每年因为整形美容可能导致数万人被毁容毁形,10年间全国有20万张脸被整形美容行业给毁掉的消息,还是让人感到格外震惊。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进行整形美容的人,并不是面容或者是形体上有什么残疾或很严重的瑕疵,而仅仅是当事人追求容貌形体上的更好看、更漂亮、更完美。然而整容美容的失败,不但没有让他们变得更漂亮,反而因为毁容会变得丑陋不堪,这种相貌上的毁容带来的就是心理上的打击,由此给当事人造成的痛苦,可想而知。从一个理性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赞同一个人随意在自己的身上“动刀动枪”,虽然古人讲究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理念,放到当今社会未必合适,但从健康和自然的角度来看,整形美容未必值得提倡,其背后存在的风险,更值得引起重视和警惕。
当然了,古人还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还说“女为悦己者容”,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整形美容也不是啥见不得人的事情。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国内的整形美容市场,一方面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极度的不规范,缺乏秩序,不但假的整形美容产品横行,而且假的不具备资格的整容医生也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来自政府层面的监管又力度不够,甚至说对各个环节的监管都存在缺位现象。这两种现象,最终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整形美容市场的危机四伏,危险重重,而最终要为此付出代价的,还是那些花了大价钱的“以身试刀”者。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所谓“最漂亮的人”只存在童话故事的魔镜里面,我们不建议年轻女性为了追求不存在的完美而去随意整形美容,只要健康,保持自然就挺好。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因为形体和容貌上确实存在缺陷,而对工作生活和事业带来负面影响,非要整形美容不可的人来说,应该等自己条件具备以后,选择那些正规的,有资格的整形美容机构,而不能贪图便宜,让自己成了别人整形刀下的牺牲品。
对政府来说,不但要尽快完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填补对整形美容行业的监管空白,最重要的是让这些规定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作用,真正解决问题、净化市场,这样才能保证在国内日益兴盛和庞大的整形美容行业逐步走向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才能切实维护广大爱美人士的合法权益。
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是民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问题,老百姓整形整容的医疗安全同样也是一个沉甸甸的民生问题,同样需要公共管理部门该出手时就出手重点治乱。而事实上,现在这个行业的乱象,其实也与我们对整容整形存在“傲慢与偏见”的心理而一直不够重视有关。“10年20万张脸被毁”的残酷现实警示我们,必须要完善和落实医疗整形美容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对这个领域的监管力度,来给整容整形行业先“整整容”。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14/7781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