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甘肃:“治治病”关键在于“治未病”
2014年08月21日 10:21
如何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真正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切实防患于未然呢?不妨让我们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谈起。
从《黄帝内经》伊始,“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救其萌芽”“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等至理名言源远流长,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治未病”,究其要旨:一是未病先防,二是防微杜渐。三是既病防变。
“治未病”思想,是中华文明的一颗奇葩。它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医理论与实践之中,而且对中华民族的摄生养生、修身为政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古代医家们将肌体之患与国家治乱一并论证、施治的优良传统,至今仍闪烁着强烈的时代光芒。拿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说,各地、各部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聚焦“四风”,改进作风,社会风气明显向好,“治治病”业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治治病”关键在于“治未病”。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还要常念民生疾苦,常修“治未”之功。
首先,要学会制度化生存。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管根本、管长远。党员干部学会制度化生存,一方面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的刚性约束,有效防范各种政治微生物的滋生与蔓延;另一方面要将实践中所探索到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上升为相关制度成果,以制度的规范性、权威性,铸就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次,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巡查与问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健康与否,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要学会充分运用人民群众这个保鲜利器,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如当老百姓说您“脸色不好看”时,就要及时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表情是否自然,对上对下的脸色是否一致。然后,再测测“心跳”,仔细体察一下自己是否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心率脉搏是否还像过去那样正常。总之,随时接受广大群众的“望、闻、问、切”,是中医“治未病”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党员干部永葆肌体健康的不二法门。
再次,要不断提高自我省察能力。新时期,各级党员干部要做到未病先防、防腐拒变,既要严格遵守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也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时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有违人民群众的期望,是否有与共产党员的宗旨要求不相符合的地方,特别是要经常性地检视自己,看看理想信念是否蒙灰,价值观念是否偏斜,是否有做官当老爷的念头滋生?这种“精神内守”的自我省察方法,无疑也是防止肌肤腠理之痒演化成肠胃骨髓之患的必然之举。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21/7782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