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国市场对日企吸引力大 中日经贸回暖仍需时日
2014年08月15日 13:20
亚洲制造业商谈会的主办方工场网是中日制造业B2B商务平台网站,拥有超过17000家会员企业,包含了20个行业大分类。据工场网负责人俞婕介绍,今年的参展企业约有500多家,总数虽然和前几年持平,但参展商的热情一般,不少企业比较犹豫。“以往几届展会的招展工作在4月份左右就完毕,但今年的招展工作临近9月份开幕才刚结束。”
上述情况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各项经济数据表明,中日贸易往来持续低迷。
从投资方面来看,2014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投资降幅将近50%。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分析认为,近年来部分日资企业逐步撤出在华投资,转向东南亚国家,固然与中日关系发展受到干扰有关,但更主要是中国制造业成本压力上升所致。在向东南亚转移的日本企业中,大部分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白明看来,如今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且随着中韩自贸区谈判进程的加快,与日本制造业同构性与同质性很强的韩国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取代日本同行。再加上中德经贸关系升温,中国“脱日”所带来的“痛感”或小于日本“脱华”所产生的“痛感”。
从出口端来看,7月份中国对日本的出口月度环比仅上升3.9%,此前6月份这一增长率更是为负,远远低于中国对欧盟、美国、韩国等地区和国家的出口增幅。
(图片说明:2013年3月7日,工人在上海欧姆龙公司汽车继电器生产线上进行操作。)
多家在华日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日关系使公司在华业务受到影响,主要体现在在华销售额减退。
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是三菱电机集团,目前在常熟、厦门、大连等地都有工厂,在上海的公司主要负责销售。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加工机科副科长郭澄若告诉记者:“三菱进入中国市场时间本来就晚于欧美同行竞争者,因此在华销售渠道开拓比较困难。再加上2013年以来,由于受到中日关系的影响,导致公司业绩有所下滑,2014年可能会稍微好转一些。”
上海申合润滑油有限公司顾问西尾重治向记者坦言,中日关系的确对日资企业在华销售产生影响。“以润滑油为例,德国的产品偏贵,日本的产品相对便宜,但有时候客户还是会选择德国的产品。”
指月狮子起(上海)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根本佳春表示,除了销售渠道开拓困难之外,中国本土产品同日企产品的差别也越来越小,未来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尽管中日经贸关系的前景还不甚明朗,但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战略价值十分重视。
日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今年3月份发布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已有40多个城市的人均区域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相关地区人口达3.1亿。报告预计,到2020年,这一群体将达7亿至8亿。报告称,对于日本企业而言,这是巨大的潜在客户群,也是世界上少有的超级大市场。
(图片说明:2013年4月16日,客商在日本某公司展位参观,该公司准备依托广交会的平台进入中国市场。)
以汽车为例,今年以来,丰田在中国市场销售了85600辆汽车,同比增长18.1%;2月份,丰田和在华合资伙伴总计在中国市场销售了51900辆汽车,同比激增43.1%。良好的市场表现,令丰田对中国市场信心大增,未来将逐步引入15款新车型,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再以激光加工机为例,郭澄若判断,虽然当前在华销售并非易事,但中国的市场如此之大,不能放弃,企业会想尽办法把价格压下来,提高产品竞争力。
位于日本的指月电机集团高层也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很大,需要更好地开拓。根本佳春向记者透露:“总公司考虑过把工厂搬到中国,但目前市场估值水平和运营者人选还有待明确。”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近期就日本企业在中国商业活动情况的调查,51.3%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基础设施良好,市场规模巨大,且具有很大的成长性;54.6%的企业表示要扩大和充实在中国的投资和贸易活动;23.7%的企业表示要维持当前在中国的经贸活动规模;只有6.2%的企业考虑会缩小或撤离中国市场。接受调查的日本企业希望,中日两国尽快改善政治关系,促进经贸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15/7782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