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山东:坚决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
2014年09月03日 14:57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我省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山东的发展定位,特别强调山东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靠前,但能耗、污染也是靠前的,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起到领头雁作用。。
我们紧密联系潍坊实际,深刻领会和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髓要义,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影响潍坊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感到存在四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生态环境的压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居全省前列,其中COD、氨氮排放量全省第一,SO2、氮氧化物排放量全省第二,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中央提出的到2017年PM2.5浓度比2012年削减20%的目标要求,届时须将现有企业的排放压减一半。如再延续粗放式增长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二是资源能源的压力。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已近极限;水资源人均水平仅相当于全国的1/7,地下水开采率已经超过警戒线;用电量全省第一,燃煤火电装机比重也是第一;以2013年为基数,按每年10%的GDP增长预期,到2015年底即使达到省定万元GDP能耗下降17%的标准,能耗总量也将比2013年增加538万吨标煤。依靠能源资源消耗拉动增长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三是市场竞争的压力。传统产业比重大,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产品以资源型和初加工为主,在科技革命兴起、市场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如果不加快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只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四是全面小康的压力。生产总值虽然在全省靠前,但人均水平处在中后位置,发展慢了难以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发展快了资源环境又支撑不了,经济发展与改善环境的矛盾现实而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面对严峻形势,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按照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横下心来扳道岔、闯新路,甘愿忍受“浴火”的巨痛去寻求“重生”。我们自觉按照总书记要求,深入研究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重点和举措,着力在“腾”和“换”上下功夫、作文章,“腾”出用地空间、环境容量、资源要素、市场份额,“换”上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产业、新营销模式、新管理机制,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的绿色产能,以总量减排、环境改善、产业升级、质效提升为主攻目标,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攻坚战,真正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加大倒逼“腾笼”力度。坚持以环保集中整治行动为总抓手,着力打好消灭污水直排、自备井整治、河道生态修复、推行煤改气、整治空气异味污染、淘汰黄标车、防控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八大战役,重点治理超标准排放、超标准消耗的“双超”企业,对现有“双超”企业产能实行铁腕执法、坚决淘汰。在此基础上,实行分阶段逐步加严的环境标准,每两年提高一个标准动态控制,到期不达标的关停改造,用生态环境标准,加大倒逼腾笼力度。在“腾”用地空间上,坚持“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原则,严格建设用地供应管理,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的清理整顿再利用,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截至目前,已清理腾出建设用地2.8万亩,通过建设多层厂房节地100.5万平方米。在“腾”环境容量上,通过严格项目准入,加快产业更新和落后产能淘汰,促进总量减排和环境改善。先后对4个区域实施了限批,拒批“双高”项目81个,关停污染企业581家;上半年,COD、氨氮、SO2、氮氧化物排放同比分别削减2.3%、4%、5.5%、11.2%,累计已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的50.2%、72.9%、71.5%、24.9%;“蓝天白云”天数达到85天,60%以上的河流水质达到Ⅴ类标准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在“腾”资源要素上,实施差别电价、水价等差别价格政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促进资源要素集约节约利用。全市已有159个节能减排技改项目投产,万元GDP能耗下降4.89%,超额完成省定3.7%的刚性目标。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增长9.6%,增速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在“腾”市场份额上,坚决淘汰能耗高、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已淘汰水泥、造纸、焦炭、玻璃等落后产能240多万吨。
加大创新驱动力度。着力突破现有技术的应用提升和已有成果产业化,真正依靠创新驱动来“换”高端高质高效的绿色产能,形成产业更新长效机制。首先,搭建创新平台。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潍柴动力和盛瑞传动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科技孵化中心启动建设,12家省级开发区全部建设了孵化器、其中国家级5家,孵化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其次,推进集成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实行集成创新、集中突破、集群布局、集约服务,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对确定的22个主导产业逐个编制规划,制定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已建成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1家,从今年起每年设立4亿元创新基金,五年达到20亿元,再利用金融手段放大到200亿元,为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已形成一批能够推动转调的科技创新成果,像潍柴动力柴油机再制造项目一期已形成2万台产能,每年可节约金属1.2万吨,节能近5000吨标煤。盛瑞传动8AT项目比5档变速器可节油14%,首批10万台生产线已顺利投产。第三,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科教兴潍和人才强市战略,抓住省部共建潍坊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机遇,开展了中、高职与普通本科人才衔接培养试点,启动了潍坊科技大学和全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在潍坊创新创业的40多名“千人计划”专家多数分布在各产业领域。
加大考核导向力度。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发展导向、考核导向、用人导向相统一,建立了突出质量效益和发展后劲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发展导向上,突出质量效益这个中心,着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上下功夫。在考核导向上,改进完善考核办法,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加大对质量效益、生态环保、科技创新、民生改善、安全生产等考核的权重,以此遏制短期行为和片面追求GDP的思想,引导各级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惠及民生上用心用力。在用人导向上,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使选人用人办法与考核办法相衔接,坚持在实践中识别干部,凭德才和实绩用干部,在考核优秀的干部中选用最适合岗位要求的人选,激励各级干部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实践。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03/7784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