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湖南:既要实用有效 更要常态长效
2014年08月28日 13:26
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关键在于建立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制度机制建设要牢牢把握实用有效、常态长效的核心要求,防止形式主义。湘阴县践行群众路线的许多做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值得学习借鉴。
一、要确立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的工作导向。建立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既要解决好党员干部“身入”基层的问题,更要解决好“心入”基层的问题。要使深入群众成为一种常态。湘阴县在“万名干部进民家”活动中,要求县直单位干部每人每年走访群众不少于100户,乡镇机关干部每人每年走访群众不少于150户,实现了干部下基层、进民家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要把真情服务作为一种自觉。到群众中去,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心入”基层,需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心关心群众疾苦,真正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要让扎根基层成为一种情怀。“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焦裕禄扎根兰考,追沙追到沙落地,查水查到水归槽,用生命为基层工作作了最美诠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在基层这一舞台上演绎人生最亮丽的风景。
二、要把握聚焦问题更要解决问题的目标要求。把聚焦问题和解决问题贯穿于制度建设的全过程,固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拓展查找问题的方式。通过最广泛的渠道、最有效的形式,传达基层群众最真实的声音。湘阴县通过开展“科学跨越大问计”、“三访三解三比三促”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掌握了基层的真实情况,了解了群众的意愿诉求,找准了问题和整改方向。要健全解决问题的机制。建立健全“民情信封交办”、“挂号销号管理”、“领导包案处理”等工作制度,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让群众真正放心满意。
三、要坚持群众参与更要群众满意的检验标准。工作做得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评价标准要让群众认可。在评价指标的设定上,要更加贴近群众,更加符合实际,更加通俗可行,使制度设计符合民情、代表民意、深得民心。评价过程要让群众作主。包括这次各单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方案和结果,要向群众公示,使活动始终处于群众监督之下。要将评议的尺子交给群众,干部“赶考”,群众“打分”。评价结果运用要让群众满意。群众评价结果不能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教育实践活动而言,群众满意度不高的,要坚决“回炉”“补火”,甚至推倒重来。要增加群众评价在各项工作考评、党员干部考核中的比重,尊重群众的“话语权”。
四、要强化健全机制更要落实机制的长效保障。再好的制度不落实就等于零。要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落实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加强能力培养。采取集中培训、交流轮岗、挂职锻炼等措施,着力解决好一些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包括提高党员干部的沟通协调能力、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和化解矛盾的能力。要强化激励引导。近年来湘阴县在领导职数严重偏紧的情况下,提拔重用了一批善与群众打交道、能与群众共甘苦、一心为群众谋福祉的基层干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激励作用。要把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情况作为干部“德”的重点内容,树立重视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要严格督查问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加强督促检查,抓住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查找不落实的原因,彻底杜绝“视而不见、言而不行、推而不动”的“庸、懒、软、散”现象。要严格问责问效,严肃查处顶风违纪、有令不行的行为,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确保制度执行始终如一,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效。
(作者系岳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28/7784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