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新疆:牢牢把握新疆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2014年08月27日 14:59

 

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这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准确研判新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理解和牢牢坚持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准确理解党的治疆方略的深刻内涵,对于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地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意义至关紧要。

国运所系、民心所盼,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所在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自古边疆稳,则内地安;边疆乱,则国难安。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深入思考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升华了我们党的治疆方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是我们党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毛泽东同志在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方面,强调必须“谨慎对待”,制定“慎重稳进,积极准备,逐步推行”的方针,取得了重要成果和成功经验。邓小平同志指出:“新疆稳定是大局,新疆一定要稳定,不稳定一切事情都办不成。”江泽民同志指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胡锦涛同志强调,要高举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旗帜,全力维护新疆社会政治稳定。现在,我们党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更加鲜明、更加集中地提出来,反映了新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内在要求,顺应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迫切期盼,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疆工作规律的科学把握。

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国内外的实践启示我们,富裕之地未必是安稳之所。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来说,发展当然很重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必须加快发展,但发展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并不必然带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历史一再证明, 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一切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再好的规划和方案都难以实现,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当前,新疆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需要加快推进,民生需要大力改善,民族团结需要巩固增强。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反之,如果社会动乱动荡,人民的基本安全都难以保证,又谈何跨越发展?

 

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符合新疆和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宏图大志。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新疆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面临着特殊重要的战略任务,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新疆面积占全国六分之一,没有新疆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新疆的长治久安,全国长治久安大局也必将受到影响。当前,新疆面临反分裂、反渗透、反恐怖斗争形势十分严峻,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要、更为迫切,也更为艰巨。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对准了穴位,抓住了命脉,对于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体现了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统筹把握。随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中国的目光、世界的目光进一步向中国西部聚焦,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心开始向西部倾斜。新疆既是丝绸之路最核心的地带,又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与中亚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同时,新疆又是我国反恐斗争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依然面临着恐怖袭击的严重威胁,必然影响到新疆对外开放的环境。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利于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边疆稳固和国家安全,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

牵牛就牵牛鼻子,要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来统筹谋划各项工作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既是基本遵循,也是科学方法。新疆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来谋划、来布局、来展开。

深刻认识着眼点和着力点是统领新疆一切工作的总纲。稳定是最大的民生,是新疆发展繁荣的生命线。要在这个重大而根本的问题上,取得最广泛的共识。要坚持依法治疆,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稳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团结稳疆,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最大限度地团结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地孤立打击“三股势力”,夯实新疆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坚持长期建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要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根本标准,打破一切不符合、不适应的观念、作法和体制,真正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来。

 

自觉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落到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上。民生乃发展之旨、施政之要。得民心者得天下。康熙皇帝曾有一个批复:“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各项政策都要围绕顺民心、合民意、惠民生来研究和制定,都要体现体现宽容包容,都要有利于培养好感、融化人心。中央的支持、各地的支援和自治区的投入,都应重点用于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注重增加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不断增强党在各族群众中的凝聚力,不断增添爱国爱疆的正能量。

自觉把着眼点和着力点贯穿、体现到新疆一切工作之中。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住了新疆工作的真谛。新疆的民族宗教、社会管理、经济发展、意识形态等工作,都应该紧紧围绕着眼点和着力点来谋划、来推进、来展开,想问题、做决策、干事情都要以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为依据。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贯彻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中。

众志成城,乘势而上,确保顺利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明确了着眼点和着力点,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实现这个总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抓住历史性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新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已经具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制度保障。当前,新疆发展正处于最好的历史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我们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治疆方略成熟科学,党在各族人民中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新疆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形成与反分裂、反渗透、反暴恐斗争的钢铁长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大有力,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提供了法制力量。一句话,只有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顽敌,我们一定要有这个信心。

勇于担当、敢于亮剑,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活动作斗争。树欲静而风不止。必须看到,当前新疆正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任务十分艰巨,新疆的反分裂、反恐怖斗争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要强化“反恐前沿阵地和主战场”意识,把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作为当前斗争的重点,坚决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铸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之盾,齐心协力打好维护新疆稳定这场硬仗,通过维护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新疆更好更快发展。

 

增强亮剑意识,强化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斗争”,决不能回避、躲避、逃避,必须面对面、实打实、硬碰硬。要敢于亮剑、勇于担当、忠诚履责,面对复杂形势和种种考验,不惧艰苦、迎难而上,在工作中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权安全,把新疆来之不易的改革发展成果维护好,把新疆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护好,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27/7784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