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青海:加强“三基”建设 夯实治青理政基础
2014年09月02日 10:31
善于抓基层打基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大法宝。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通过的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意见》,是省委统筹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兼顾当前与长远发展,着眼于巩固党在民族地区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的战略之举,也是推动青海科学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三基”建设事关长远、事关全局、事关根本。抓住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就抓住了续写“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好拓展好”新篇章的关键,就能为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逐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加强“三基”建设是时代要求、事业呼唤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骆惠宁书记指出,“三基”是我们工作的脚,脚不好就站不稳、走不正、走不远。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建立在夯实基层、打牢基础、提升能力上。当前,我省正处在奋力打造“三区”、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建好基层组织、做好基础工作、练好基本能力,对于适应形势新变化、满足人民新期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对于凝聚发展力量、实现社会和谐,奋力打造“三区”、全面建设小康;对于坚持从严治党、完成历史使命,提高干部治青理政能力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加强“三基”建设,是巩固党在民族地区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内在要求。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石是否稳固,关键在于是否始终赢得各族人民的支持和信赖。随着党的执政条件和环境的深刻变化,党内党外的各种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党的执政之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这决定了我们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任务更重、责任更大。推进“三基”建设的过程,就是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新福祉的过程,就是构筑执政根基、巩固基层政权的过程。
加强“三基”建设,是奋力打造“三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的迫切需要。完成战略任务,需要全省人民昂扬奋斗、砥砺前行,需要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加强“三基”建设能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顺利完成治青理政的战略任务。推动“三基”建设的过程,就是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提高执行力的过程,就是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取得发展新成就的过程。
加强“三基”建设,是提高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重大举措。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思想作风、文化素养、道德品行如何,对于一个地方、单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百姓福祉,至关重要。加强“三基”建设,就能激励干部练就过硬本领、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做到心中有数、手里有招、肩上有责。推进“三基”建设的过程,就是带领群众拼搏奋斗、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就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服务事业发展的过程。
准确理解“三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辩证关系
建好基层组织、做好基础工作、练好基本能力,是解决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中所有问题的前提,是推进各项事业持续健康顺利发展的基本保障。“三基”工作落实得怎么样,力度大不大,成效是否显著,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能否正确理解好“三基”建设的基本要求,科学把握好“三基”建设的辩证关系。
基层党组织是党工作和战斗的基础,基层组织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就是要健全和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类基层组织体系,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筑牢党的事业根基;巩固党的基层政权,夯实党的基层工作基础;完善基层干部人才管理机制,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建设党性观念强、服务能力强、表率作用强的高素质党员队伍,形成机制完善、保障有力、基础牢固、充满活力的基层。
基础工作是一个部门和单位履行职能的基本支撑,直接关系到各项任务推进与落实的质量和成效。加强基础工作建设,就要建立健全基本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机制,清晰的工作职能和严格的工作标准,规范有序高效的日常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并执行有力的制度体系,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机制,形成底数清楚、职责清晰、管理精细、工作高效的基础工作保障体系。
加强基本能力建设,既要提升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所具备的公文写作和处理、调查研究、群众工作等共性素养,又要具备体现不同职业和岗位要求的政策法规、任务执行、业务知识以及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等业务素养,形成做好工作、完成使命的基础支撑。
基层组织是青海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石,基础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支撑,基本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能力素养。基层组织是基础工作、基本能力的依托,基础工作是基层组织的支撑和基本能力的集中体现,基本能力是基层组织、基础工作的动力之源。要把“三基”建设作为一个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加强“三基”建设的方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这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意见》对“三基”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做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行动方略。抓“三基”建设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以强化基层组织为关键,以做实基础工作为重点,以提升基本能力为手段,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不断夯实事业发展的根基。
着眼点在于强化问题导向。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能力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突破“三基”瓶颈、消除“三基”软肋、补齐“三基”短板、练强“三基”弱项。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从改革发展稳定中发现问题,找准了问题就找准了打牢事业发展基础、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路标。“三基”问题纷繁复杂,要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要牵住牛鼻子,发挥纲举目张的作用。
关键点在于加强指导推动。要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把“三基”建设的难点作为工作重点来推动。既要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又要坚持上下联动、标本兼治;既要继承传统、改革创新,又要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要准确把脉基层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推广新鲜经验。党的各级组织都要认真履行抓“三基”的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既符合省委要求、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措施,把“三基”建设要求融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中。
支撑点在于以科学方法抓落实。要紧紧围绕两年见成效、七年大变样的目标任务,既清醒地认识“三基”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又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敢于直面问题、坚守责任担当,聚焦中心、突出主业,收拢战线、攥紧拳头,以踏石留印的韧劲狠抓工作落实。要立足一个“早”字,突出一个“实”字,主动思考,深入研究,提出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抓住服务群众的各项要素,在细节和难点上下工夫,把工作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根本点在于强化机制保障。要自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三基”建设,把全面深化改革与“三基”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多用改革的思维想问题,多用创新的办法解难题,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增强“三基”建设的动力和活力。重视发挥法治在“三基”建设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一方面大力推进依法治理,着力推动各级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文化,形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三基”建设打造坚实的法治保障。
“三基”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抓“三基”建设既要聚焦、聚神、聚力,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又要抓长、抓久、抓牢,做到锲而不舍、弛而不息、久久为功,为实现“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为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02/7784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