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青海: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
2014年08月29日 09:21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快速转型的时代,作为一个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的国家,中国需要可以唤起文化认同的精神家园。因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了高度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的价值规范、共同富裕的现实追求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至高理想,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根本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首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和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发展进程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和规范性取向。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创造过程,这需要我们构建一种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衔接、与世界优秀文化良性互动的中国文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这种中国文化的框架和主心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这种文化的灵魂和精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也需要公正、法治、和谐的价值观,激发人们积极投身到探索知识创新、技术创造的活动中去。充分释放群众的创造活力,社会文化生活因此才能更加丰富,人民文化权益才能因此得到保障,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才能不断增强。
其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着眼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在反映社会制度先进性上确立价值观的制高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大多数人的普遍愿望和共同诉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遵循着人类社会进步的轨迹,符合历史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每一种民族属性的文化样式都熏陶着国际属性的文化因素。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根本价值理念,也蕴含着当今世界整体价值变迁的共识,具有普遍而深刻的世界意义。只有这种对全人类历史发展具备重大参照意义的理念,才能确保中国精神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科学性,才能占领道德的制高点,引领具有感召和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
再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联系在一起,以实现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相互促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依靠中国力量,尤其当代中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和过渡时期,利益为本的市场经济和日渐浮躁的社会生活正冲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引导人们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悟,只有形成共同的社会共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才能避免自由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的糟粕,进而凝聚力量,团结一致,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而言之,精神的力量具有指引性和创造性。我们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通过一种社会成员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导社会成员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去,正确高效地把“三个倡导”具体要求转化为社会成员日常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对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对那些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我们要充分运用社会舆论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予以遏制、加强惩戒,充分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29/7784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