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纪念动态

试论邓小平对新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历史贡献

2014年08月18日 15:57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他在领导、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向新时期的伟大历史转变中,对我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始终高度关注、寄予厚望,作出过许多重要论述,以其睿智的思想指引我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破浪前进,实现了历史性转折,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邓小平对新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伟大贡献彪炳千秋。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工运领域的拨乱反正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我国开始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全党、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进行了拨乱反正的伟大斗争。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他强调,只有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才能冲破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禁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才能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才能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根本问题入手,领导全党彻底冲破了“左”的思想禁锢,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全国各方面的工作,其中包括工运领域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正是依靠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和推动了工运领域的拨乱反正。

众所周知,工运领域是“文革”中的重灾区。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炮制所谓“工运黑线统治”的谬论,否定“文革”前十七年工运领域取得的成绩。在这一错误理论影响下,工人队伍被分裂,工会组织被砸烂,大批工运领袖、工会干部和劳动模范被批斗,整个工运领域被纳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给我国工人运动造成巨大损失。很明显,在粉碎“四人帮”后,不彻底否定“文革”的“左”倾理论,坚决消除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实行从思想上到行动上的拨乱反正,我们就不可能实现工人运动的历史性转变,就不会有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复兴。正是在这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邓小平高瞻远瞩,以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巨大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在领导全党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的同时,对新时期的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给予极大关注,指导工运领域进行拨乱反正的伟大斗争。

1978年10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向中国工会九大的祝词,鲜明地体现了他在工运领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拨乱反正的思想。在祝词中,他首先肯定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和工会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所规定的工人运动的路线、方针、任务是正确的,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工会组织在党领导下做了许多很好的工作,对全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在党的领导和工会的帮助下,全国各民族、各地区、各工业部门的职工群众中都涌现了一批劳动模范和革命骨干,他们至今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团结的核心。他高度赞扬了工人阶级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英勇斗争,指出,他们不愧是久经考验的立场坚定的革命领导阶级。邓小平在工会九大这样庄重的大会上所作的这些论述,不仅是对“文革”,而且包括“文革”前的“左”倾错误做了清算和否定,它表明了邓小平和党中央在工运领域彻底拨乱反正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对新时期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事实上,建国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总工会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正确工运方针,结合工运领域的实际,确立了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为一体的正确工作方针。尽管受到过“左”的错误指导思想的干扰,各级工会和广大工会工作者团结广大职工群众,在各个历史时期中,仍然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发挥了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其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骄傲,全社会的楷模,反映出新中国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其形成的光荣传统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全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传家宝,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仍将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正是从这样的历史事实出发,邓小平在祝词中高度评价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从而在工运路线、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努力奋斗方面,彻底否定了林彪、“四人帮”炮制的“工运黑线统治”的谬论,否定了他们对工会组织、工会干部、老工人、老劳模的诬蔑,着重地为他们平了反。更为重要的是它清除了林彪、“四人帮”在工运领域散布的种种谬论和“左”的思想影响,明辨了是非,正本清源,统一了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为发展新时期的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因此,坚决彻底地否定“文革”及以前的“左”倾错误,澄清林彪、“四人帮”在工运思想理论上造成的混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是邓小平对新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首要贡献。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指明新时期工人运动的中心任务和前进方向

中心任务和前进方向的确定,依据对于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八大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做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正确决策。然而,这一正确认识后来竟完全走向反面。邓小平深刻地分析了这一谬误产生的原因,指出问题出在一个“左”字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摒弃了“左”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实现了全党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的战略转移。在这一伟大转变中,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的搞四个现代化。”“搞四个现代化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件事一定要扭住不放,一天也不能耽误。”他明确指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他尖锐地指出,进行这些改革,是全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所在,否则,我们不能摆脱目前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落后状态。他要求工人阶级要用最大的努力来掌握现代化的技术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知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的贡献。相信全国工人阶级一定会在改革中起大公无私的模范先锋作用,各工会组织一定会用深入群众的宣传组织工作积极协助各企业顺利地实现改革,为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做出新的杰出贡献。这样,邓小平就从历史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把实现现代化和为此进行的各项改革任务迫切地提到了全党和工人阶级的面前,指出了工人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成为新时期党、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具有强烈时代感。

在邓小平上述思想指导下,工运领域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逐步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很明显,不致力于解决这一矛盾,不发展生产力,国家就不能富强,人民的生活就得不到改善,国防就不能巩固,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不可能提高,我们就不会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如此,也就失去了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正是基于深邃的理性思考,从工会十大起至今,工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始终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工运方针,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这标志着工运领域端正了指导思想,明确了根本任务和前进方向,重新开拓了工人运动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由此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铸起新的辉煌。

 

三、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一贯方针,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其新时期工运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在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时所指出,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邓小平是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一贯重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思想的贯彻落实,高度评价我国工人阶级。进入新时期后,他紧紧抓住我国改革开放和实现四化这个中心任务,反复强调工人阶级是实现这个中心任务的主要依靠力量、是主力军,强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依靠工人阶级包括知识分子。这样就在新的历史高度上,阐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丰富和发展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

1978年10月,邓小平在代表党中央向中国工会九大的致词中,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作用,指出工人阶级同社会化的大生产相联系,因此觉悟最高、纪律性最强,能在现代化的经济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他号召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为迎接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历史任务而斗争。此后,在许多重要历史关头,他都充分肯定和多次强调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如1989年政治风波后,邓小平就称赞工人阶级靠得住。1993年初,当全党、全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全力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重要时刻,邓小平在视察上海工作时,又称赞上海工人阶级是带头羊。这不仅是对上海工人阶级的赞誉,也是对整个工人阶级的赞誉,是对工人阶级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的历史主动精神和伟大作用的充分肯定。由此可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既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工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发展新时期的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必须以此为指导,否则就会偏离正确方向,失去强大阶级基础,最终陷入歧途。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正是由于坚定不移地贯彻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才使新时期的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蓬勃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而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军,更加需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我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不仅没有消失,相反,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贡献不断增加。工人阶级仍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这是全党、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事业,也是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在完成这些艰巨历史任务的过程中,既存在有利的机遇,也会遇到较为复杂的局面,但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必须牢牢把握住,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变,国家的性质没有变,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没有变,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没有变,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也没有变。对此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任何对工人阶级地位作用的贬低和削弱,都是与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相悖的。要胜利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繁重任务,必须坚持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大力弘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和优秀品格,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离开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就会一事无成。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是空的,最根本的是要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这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基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就要做到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

 

四、坚持遵循社会主义工会运动规律,深刻阐明新时期我国工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性质、作用和任务

众所周知,中国工会是受“左”危害较深的领域之―,久为“工团主义”、“经济主义”所困扰,长期以来不敢放手大胆工作,工会组织的地位、作用受到严重削弱。进入新时期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为中国工会的重振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要求它清除历史的积淀,端正指导思想,明确中心任务和前进方向,构成新的工作格局,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变,肩负起新时期中国工会的光荣使命。在这历史的十字路口,需要巨人掌舵。邓小平从实际出发,坚决排除“左”的错误指导思想的干扰,以他那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深刻阐述了新时期中国工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其应当承担的各项光荣任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基本要求,其基本内容是:(1)强调工会必须围绕四化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要求工会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为实现经济战线技术、制度上和组织上的重大改革做出贡献。(2)工会要教育全体会员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管理、技术、文化水平,发扬艰苦奋斗、大公无私、遵守纪律、服从调动、爱厂如家的光荣传统。(3)要把维护企业高度集中的行政领导和生产指挥系统的高度权威同企业民主管理相结合,确实保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4)工会要努力保障职工的福利,监督、帮助企业行政和地方行政在可能的范围内,努力改善职工的劳动、居住条件。(5)工会要密切联系群众,使广大职工都感到工会确实是职工自己的组织,是职工信得过的、能替职工说话办事的组织。工会本身应该是民主的模范,能为工人的民主权利奋斗的组织。上述五条阐发的重要思想是:第一,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工会工作的中心任务,工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围绕中心来开展,同时规定其着力点是发展生产力和为此进行的各项改革,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第二,工会要发挥共产主义学校作用,把教育会员放在重要地位,努力提高会员素质,教育他们发扬光荣传统,肩负起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第三,正确处理好维护企业行政的权威同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关系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第四,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具体利益。第五,工会要体现工人阶级群众组织的特性,着力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密切联系群众,实现工会组织的群众化、民主化。这样,邓小平就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现代化的全局高度和历史高度,并结合工会工作的实际,揭示了新时期我国工会运动的发展规律,实际上概括出了“―个中心”、“两个维护”和四项社会职能的工会工作指导思想、原则和工作格局,提出工会自身改革的任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和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和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若干重大问题。邓小平的上述思想,是对工运领域“左”的错误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也是在深谙我国国情、工会会情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时期工会理论的重大贡献。他的这些思想对我国新时期的工会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以此为指导,我国工会明确了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以维护为基本职责、全面履行和发挥工会的各项职能,不断推进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建设,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发展道路,团结广大职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开拓奋进,作出了显著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五、几点启示

邓小平指导新时期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实现历史性转变的深刻启示是:

第一,在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自觉遵从历史发展规律,正确把握历史前进方向,顺利实现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伟大转折。

第二,在面向未来时,只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勇于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运发展道路,引领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蓬勃发展,创造出新的辉煌。

第三,在发展新时期的工人运动时,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和方针,这是贯穿邓小平工运思想和实践的一根红线,也是其工运理论的根本基础。偏离这个根本基础,不仅理论上会产生谬误,实践上也必然会造成严重后果。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才能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才能促进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四,在开展工会工作时,必须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运动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社会职能,这是正确开展工会工作、推进工会自身改革、发挥工会党联系职工群众桥梁纽带作用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在邓小平工运思想指导下,中国工会在理论和实践上,通过不断探索,深化和创新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才使工会工作和工会自身建设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局面,在推进工人运动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发挥了工会自身的独特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在全新的形势下,缅怀邓小平对新时期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伟大贡献,牢记上述这些深刻的启示,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开创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新局面,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任务的实现,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戴文宪,男,铁道部党校工运教研部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工运史和工会工作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专业领域有较深入研究和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发表文章和出版著作多篇(部),并曾获得全国总工会、中央党校、铁道部等颁发的科研奖项。)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18/7784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