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案例】“捞丈夫被骗1460万”折射了啥?

2014年08月20日 13:27

 

【网络舆情】

【事件介绍】

丈夫被纪委调查 妻子疏通关系捞人被骗1460万

丈夫被纪委带走调查,王女士想疏通关系让丈夫获释,结果被骗走1460万元。记者近日获悉,市高院终审以诈骗罪判处任鹏宇无期徒刑。

据王女士陈述,2011年12月27日,丈夫张某被安徽省纪委以协助调查为名带走,一直没有消息。2012年3月,有人给王女士推荐了一个叫任鹏宇的男子,称对方与安徽省的领导很熟。此后,王女士来到北京与自称是“华声国际记者俱乐部法人代表、总编辑”的任鹏宇见面。任鹏宇称可以疏通关系让纪委放人,但需要900万元。王女士先筹集100万元现金给了任鹏宇,之后又给了任鹏宇445万元。几天后,任鹏宇约王女士见面,称已经疏通纪委,只要钱到位马上放人。按照任鹏宇授意,王女士来到合肥,把400万元存入“安徽省纪委书记的妹妹”的账户。

此后,任鹏宇不断找王女士要钱,总计1460万元,但“纪委放人”日期却一拖再拖,2012年5月,任鹏宇称张某的事已到了中纪委,他正在帮忙运作。王女士起了疑心,让任鹏宇退钱。同年7月和8月,任鹏宇退了650万元后不再认账。9月15日,王女士报警。10月25日,警方在位于东城区的华声国际记者俱乐部将任鹏宇抓获归案。经查,1965年1月出生的任鹏宇是黑龙江人,大学文化,北京华声国际记者俱乐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任鹏宇到案后否认犯罪,称王女士的老公被纪委带走后请他做顾问,所以才收了王女士650万元,但已经全部退还。任鹏宇对“虚构能疏通关系让张某获得释放”的行为予以否认。由于王女士自从怀疑被骗后,再跟任鹏宇谈话都带着录音笔,警方提取了谈话录音作为证据。法院一审判处任鹏宇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法院将继续追缴任鹏宇的违法所得810万元。任鹏宇上诉后,市高院维持原判,驳回上诉。

1460万“捞人”被骗,是怎样一封举报信?

这起离奇的“捞人”被骗案源于2011年底王女士的丈夫被安徽省纪委带走,有人给她推荐了称与安徽省领导很熟的“华声国际记者俱乐部法人代表、总编辑”任鹏宇,其自称可疏通关系让纪委放人。疏通关系自然需要钱了,于是从100万到445万,再到400万,王女士先后三次共被骗取1460万元,但任鹏宇承诺的“纪委放人”日期却一拖再拖,后来干脆称其丈夫的事已到了中纪委,他正在帮忙运作。

那么此任鹏宇和“华声国际记者俱乐部”何方神圣呢?其实在网上很容易能查到相关资料:“北京华声国际记者俱乐部创立于2005年,隶属于华声国际传媒控股集团,华声国际记者俱乐部旗下拥有国际传媒资讯网络平台——华声国际传媒网,同时建立了强大的媒体信息、媒体人才、专家团队、传媒机构、传媒项目数据库,为政府及企业提供多种媒介服务,依托强大的媒体资源和社会资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助力……”

 

如果再查一下所谓的华声国际传媒控股集团,就知道此集团拥有五个下属部门,除了华声国际记者俱乐部外,还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杂志,两家商业性网站和一家所谓的投资有限公司。其企业介绍也是同样一片自吹自擂、“花里胡哨”:“华声国际传媒控股集团拥有深厚的政府支持和文化背景,新华社、发改委、科技部、国家统计局、中央党校、全国工商联、中企联、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评价协会大力支持,并与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不过,会说的不如会看的,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其中几个网站链接也早已更改了网址与域名,很明显,这是一家拉虎皮做大旗的网络炒作公司,“捞人”是假借口,诈骗才是真目的。

如果说任鹏宇和“华声国际记者俱乐部”很神秘,那么事件中的王女士与其丈夫也同样很神秘。虽然我们不知道二人姓名、职务,但被省纪委带走两年没有消息,妻子愿意花1460万为其疏通关系来看,二人的确堪称“神龙见首不见尾”。对此,笔者不禁疑问:既然丈夫被省纪委来带走,王女士为何不光明正大地到省纪委去查找下落而宁可相信骗子“捞人”,并自愿送上1460万元“疏通经费”呢?

这起“捞人”诈骗案虽然结束,任鹏宇也被法院判处了无期,但此次事件无疑是一封沉甸甸的举报信:其一,王女士为何舍得花1460万巨款“捞”丈夫?千万巨款是否合法收入?其二,其丈夫何种人物?为何被省纪委带走两年也没有消息?其三,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相信花钱疏通关系就能“捞人”成功?

为什么下至百姓,上至高官都深信疏通关系就能“捞人”成功呢?这方面源于受骗者病急乱投医,“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另一方面正源于我们的法律存在漏洞与操作空间,官场与权力运行存在“潜规则”,而取保候审、保外就医、监外执行、减刑、假释、缓刑以及无罪判决、罪轻判决等等都属于“捞人”成功。

“捞人”思想是法制社会的尴尬,而破除此种严重损坏社会公平正义与法律尊严的弊病,首先要强化各种权力监管,避免让权力之手干涉司法“火中取栗”。其次,法律规定需更加细化,以减少各种自由裁量权的机会。

“捞丈夫被骗1460万”告诉我们什么?

近年来,为捞人而被骗的事情屡屡出现在各种媒体中,大到省部级官员,小到县处级官员,甚至是普通百姓。刘志军案案曾曝出一个细节:2007年12月,原铁道部政治部主任何洪达因涉嫌严重违纪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刘志军授意山西女商人丁书苗“捞一捞何洪达”。随后,丁书苗出资4400万元找人“捞人”,后来发现是一场骗局。2001年,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得知有人调查他时,向私营企业主一次索取200万元,最后被冒充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骗子侯万清骗去120万元。江苏启东市原副市长秦健康2003年受贿被捕,为了能出去,暗示妻子找人,结果秦妻不仅被骗178万元,还因干扰司法被追究,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一例例活生生的“捞人”被骗事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警示。

首先,平时清正廉洁比事后“捞人”更有效。一些官员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家人也不作提醒,而是跟着“沾光”。事发后,才感得十分懊悔,才知道人比金钱更重要,不惜一切想办法去“捞人”。骗子正是看中了救人心切的心理,花言巧语吹嘘自己“里面”有人,获得他们的信任之后骗得钱财。像本案中,王女士为捞丈夫能竟然被骗1460万元。说明她的丈夫当位时捞了不少好处,如果王女士的丈夫能清廉一点,自己平时对他多提醒,早一点认识到“金钱如粪土”的道理,也根本用不着事发后去“捞人”了。

其次,相信法律比相信“非法手段”更牢靠。本案中,王女士抱着“破财消灾”的心理,不惜一切代价到处活动,心甘情愿出钱,为的就是铤而走险,让丈夫逃避法律的制裁。说明她的法制观念淡薄、严重缺乏法律常识。就和她丈夫当初把非法收入拿回家的时候一样,同样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大家都在收,不会被人发表的。而这次“捞人”,她则认为钱能通天,一厢情愿想通过非法的手段,把丈夫“捞”出来,没想到这是害已害人的不法行为。其实,从此事看出,法律比非法手段更可靠。试想,如果王女士相信法律,不去“捞人”,她的丈夫肯定会得到公正的审判。但她这次被骗,反而暴露了她家的家底,1460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检察机关会顺藤摸瓜,找到她丈夫更多的犯罪证据。也许不仅会加重她丈夫的刑期,还说不定把王女士自己都搭进去,因为这些钱她是知道不法来路的,再说,她想通过非法途径干预司法。

 

另外,“捞人”也反映出了部分公职人员存在不检点行为。骗子主要通过鼓吹自己在上面认识人、有社会关系来骗取受害人信任,并利用受害人“捞人”的急切心理,编造理由骗取钱财的。其实,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司法机关中确实存在着有些人贪脏枉法的情况。他们或直接利用办案的机会收受贿赂,对当事人减轻处罚;或利用职权干预办案;或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办案人员疏通关系;或利用特殊身份打探消息。事实上,各地确实有许多成功“捞人”的案例。除此之外,也反映出了现阶段执法权公开程度不够,办案过程不透明,被害人与其涉案被“捞”亲属之间信息渠道不畅的问题,家属在不知案件实情的情况下,难免会病急乱投医。

王女士“捞丈夫被骗1460万”,此事告诉我们,在法制社会的今天,司法程序是不会被某个有“路子”的任意操纵和更改的,千万不要迷信法外特权和暗箱操作。同时,要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执法机关也应加大公开力度,促使群众通过正当司法渠道了解案件进展,合理满足个人诉求,不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

【启示与思考】

女子丈夫作为一名官员被纪委带走,说明了这名官员不是自己触犯了法律就是其他人在犯法的过程中涉及到他。否则不会无缘无故的被调查。在长时间没有丈夫的消息下,这名女子不是去反思丈夫为何被带走,反而要找人捞丈夫。为此,就遇到了骗子,被骗了1460万元。尽管这个骗子被抓,获得了无期徒刑,但是大家对1460万元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这些钱财究竟从何而来。

作为官员的妻子,应该通过正常途径来了解自己的丈夫究竟犯了什么样的罪行。如果是因为贪污受贿,那么她就应该积极的配合纪委的检查,将受贿的金钱退回去或者作出交代。但是这名官员的妻子没有通过法律的途径,而是想通过“歪门邪道“来将丈夫捞出来,并且想用1460万元巨款来打通“关系”,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看到丈夫出来。可是她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因为她遇到了骗子。导致他不但没有捞出丈夫,反而被骗。事情一经曝光,吸引大家眼球的不是女子被骗,而是那1460万的巨款。这名官员家里这么有钱,不让大家怀疑才怪。

“1460万元捞丈夫”之所以引起公众的热议,笔者认为犯了三宗罪。首先,人情凌驾于法律之上。其次,有权力就有了一切。最后,作为一名官员,有如此的巨款就是一封检举信。作为一名普通的官员,工资不可能有多少,但是其妻子竟然拿出上千万元来捞丈夫,他们的家里究竟是干什么的,这是不打自招,是在给官员罪上加罪。

为此,面对“1460万捞丈夫”事件不是一则冷笑话,应该引起大家的警醒。对于这件事中存在的疑问,相关部门应该早日揭开这件事的神秘面纱。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20/7787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