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甘肃:切莫因贪腐祸国败家
2014年08月29日 13:48
且不说这会给党的形象和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且不说会使自己身败名裂、遗臭永岁,就说好端端一个家庭,从此陷入破敝,再也不会有平静的日子了,这贪腐之害真是猛于虎啊
近日朋友告诉我,一天他被年迈卧病的老母叫到床前,语重心长地郑重训诫他:“不孝有三,贪腐为大。”让他清廉从政,断不可有妄念邪心。这让朋友十分震惊!并一再向老母信誓旦旦地保证,继承父母清廉家风,清白从政,诚实做人。这位老太太好生了得,竟然把流传了千百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翻了个底儿朝天!
应该称赞这位老太太,虽身老神衰,却高义亮怀,大事不糊涂。当代中国的大事,除了全面深化改革,莫过于中央反腐的重大举措了。其态度之坚决,策略之得当,拿捏之周详,效果之显著,史所罕有,引起群众高度称赞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这既是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一场大搏斗,也是教育挽救千千万万干部的一节大课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夯基之苦战。与公与私,其用大欤!
毫无疑问,社会的着眼点放在如何把反腐斗争坚持到底,除恶务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上。而以家庭为单元的个体来说,着力点则放在如何教育家庭成员净心洁手,清廉自爱,以图让老人安享晚年、后辈勿受牵累上。应该说,公私家国在反腐倡廉这一点上有高度的契合性。平心而论,犯事者中,相当一些人出身寒微,也曾经拼搏奋斗,为党和国家做出过一定贡献,但当他们身陷囹圄时,悔恨的泪水却已显得轻如飞絮了。且不说国家培养一名干部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就说家中的父母族亲,为干部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寄托了多大的希望,可一旦私欲膨胀,经不住转型期市场经济中的诱惑,贪饵吞钩,锒铛入狱,那就实在令人痛心!且不说这会给党的形象和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且不说会使自己身败名裂、遗臭永岁,就说好端端一个家庭,从此陷入破敝,再也不会有平静的日子了,这贪腐之害真是猛于虎啊!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最核心的理念。“人”字这两画,既表示在天地二维中为万物之灵长,也在家族的纵轴和社会的横轴交叉点上表现为承前启后的重要坐标。孝悌是处理族亲关系的原则,而与孝相并的忠,则是处理人与社会纵向关系的原则。“不孝有三”的“三”,正就是如何处理人生纵横坐标的伦理阐释。“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这指的是社会横轴,对待族亲以义为标准,对国家忠诚尽事。“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即在家啃老,不愿或无能出外干事,和“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即宅家不婚,无子嗣祭奠先人,这两条都是就人生坐标上的纵轴来说的,社会的发展是以人的繁衍为前提的,因此爱幼尊老成为伦理核心。因此,横轴的忠义与纵轴的孝悌,共同构成孝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孝敬父母的未必就一定爱国,但爱国者却一定是孝敬父母的。有国才有家,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隆,于是家国组成命运共同体,在这一点上,传统文化以孝治天下,是有一定道理的。贪腐之后,无胜于有。以是观之,老太太“不孝有三,贪腐为大”所关切的,就不仅仅是一家之安危,还有贪腐误国的家国之思在。
近读《古文观止》,有一篇过去被忽略的文章《叔向贺贫》,说的是春秋晋卿韩宣子,位高权重,却感到自己“有卿之名,而无其实”,薪酬不足以供宾客往来之费,叔向听到后向他安于清贫而道贺,并讲了忧贫图变之可虑的道理,以晋国世宧栾书、栾黡、栾盈祖孙三代从功臣巨卿到叛臣罪人而遭灭族的过程,以及晋卿卻昭子从“八五大夫三公卿”的名门望族,到宗族灭绝、陈尸朝堂的悲惨结局,说明骄奢致败,贪腐惹祸,既伤国殃民,又亡家败身,断不可行的道理。无独有偶,近日又读到一篇《子文逃富》的文章,讲的是楚国令尹斗子文逃富的故事。斗子文掌一国之军政大权,倾心国事,俭朴恤民,但一再婉拒楚王对他的犒赏。一次上朝,楚王准备了一束肉脯、一篮佳肴,想让他补补身子,但没等楚王把话说完,斗子文转身就逃出朝堂。日后他告诉朋友,“从政,所以庇民也。民方贫而我取富,是勤民以自肥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
一个贺贫,一个逃富,两个故事的内涵是相同的,就是要警惕奢靡丧志,因贪致祸。这种明哲保身的思想境界当然不能和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当代共产党人相比,但能有这种底线思维和危机意识,对很多干部来说也十分难能可贵了。立足现实,老太太所言“不孝有三,贪腐为大”,足可振聋发聩,堪为醒世之箴言!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29/7787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