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北京专题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关报道

四方面构筑京津冀人才版图

2014年08月21日 10:42

 

天津北方网讯:“天津市发展很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我想这里的空间更广阔。”中国石油大学博士唐志远谈起选择天津的原因时显得非常激动,“在这里我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而不是整天坐在实验室空想。而且在住房、科研资金等方面天津给了我很大帮助,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2013年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的唐志远博士,曾承担“巴基斯坦海上勘探潜力评价及勘探部署”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新技术进展”项目,毕业后选择了滨海新区的天津普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像唐志远博士这样的优秀青年人才还有很多,他们大都看准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蕴藏的发展机会,也看准了天津良好的发展前景。据了解,在前不久人社部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座谈会上,三省市人力社保部门达成一致,要联合打造“人才开发共同体”,从四个方面构建京津冀人才版图。

 动起来

 人才流动互通互融

在今年四月份举办的环渤海暨京津冀区域人才智力交流洽谈会上,近400家用人单位、5000余个职位吸引了近2万名各类人才,其中外省市求职者约占30%。400家用人单位中,来自北京、河北及辽宁、吉林、山东、山西、河南等环渤海区域及周边省市用人单位约占1/3。

大数据监测显示,京津冀区域呈现出人才从北京向天津、河北流动的趋向,这与产业转移的趋势重合。京津冀区域人才单向流动的局面正悄然发生变化。

李亚正是一家跨国快消品公司的高管,公司总部在北京,在天津成立了分公司,除了每周有两天他要坐京津城际去北京总部处理业务外,大部分时间他把重点转移到了天津,目前准备在天津安家。“通过公司合作的人才服务机构帮助从天津高校招了20多个大学生,公司计划从北京再支援两个高管。”

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版图上,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打破三地人才流动的藩篱,引导人力资源顺畅流动,以高素质人力资源流动带动项目、资金、技术流动,实现三地人才与项目、资金与技术的融合互动,成为棋局的重中之重。

“关键是要流动、要融合。我们正在着手建立京津冀人才指数体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分布等情况,定期发布人才聚集度、人才活跃度等指数,引导人才自由流动、深度融合。”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孔长起告诉记者。

“要建立开放的京津冀人才市场。三省市可互设人才工作站,在公共就业和人才市场开设服务窗口、开辟绿色通道,共同举办招聘会,建立高层次人才流动开发机制和职业技能竞赛交流机制,联合开展人才培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张欣庆说。

“要建立京津冀区域联系会议制度,推动人才政策对接,形成三省市互连共享的人才市场,建设集科技孵化、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发展平台,促进区域公共服务平台一体化。”河北省人力社保厅厅长张义珍表示。

 

 

联起来

 人才评价资质互认互准

要实现京津冀人才流动,更应破除“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开放包容各类人才共享共用。

“在天津工作,职称评审必须回到河北,在河北评的职称还要重新认定,太不方便了!”英利集团天津新能源公司的一名工程师抱怨。

要想统一市场,必先统一“度量衡”,人才也如此。据了解,天津的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已深入推进。“现在在北京市、河北省参加的全国29个职称序列评审,取得证书的,到天津无需再进行复评、复核,直接认定,享受对应待遇。”市职称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下一步,京津冀三省市还将进一步推进人才评价资质互认互准,着力实现“一证通行”、“一章通关”。建立三省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统一职称评价标准机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互认。聘任后符合高一级职称申报条件的,可持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申报。凡在三省市入选“千人计划”等各类人才引进、培养工程的高层次人才,只需凭所在省市人力社保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到其他省市即可认定为同等人才。

 活起来

 创新创业平台共建共享

日前,由市外专局与北京海外学人中心联合举办的京津留学人员创业园对接交流活动现场,包括北京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园在内的32家留创园与天津10家留创园、中小企业孵化器及部分区县人社局开展了对接交流活动。这是京津留创园首次大规模对接交流,市外专局与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6对京津两地留创企业分别签署了合作意向书,达成今后各创业园区间在海外人才创业基地共建、科技成果共享、人才交流方面的合作意向。

针对京津冀三省市创新创业人才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未来本市将推动建设能承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产业园、创业园、工作站等基地,促进三地高端人才资源、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支持在津用人主体再建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假日工作室等高端平台。建设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吸引国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驻园区,服务三地。

 转起来

 促进高端人才共引共育

“我们正在建立全市高层次人才数据库,与京冀对接,共建两院院士、享受政府特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特支计划’人选等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市人力社保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本市还将依托环渤海人才协作联盟,加强与环渤海其他34个城市的合作,建立三地专业技术人员互派挂职交流机制,联合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围绕三省市产业发展的不同,分门别类制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目录,统一向社会发布,联合引才。依托国家在三省市建立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研基地等平台,支持三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支持高层次人才共同申请国家重点支持项目,联合开展科研成果转化。通过高层次人才共引共育机制,聚集和培育一大批支撑和引领三省市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的领军人才,使京津冀成为引领环渤海、辐射全中国的人才高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21/7788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