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云南: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2014年08月26日 10:02

 

密切联系群众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是我们党夺取革命胜利、推进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举措。

教育实践活动是夯实群众基础,永葆执政地位的力量源泉

从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任务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着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三是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三个方面都与群众息息相关,最终的出点和落脚点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当成此次活动的根本衡量尺度。有一个比较能说明问题的事例就是反腐败斗争的成效。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中央一再强调坚决打击贪污腐败,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随着一批被群众称为“大老虎”的省部级及以上高官和被群众视为“苍蝇”的省部级以下官员频频落马,让群众看到了中央重拳反腐倡廉的决心,从而增强了广大党员群众,尤其是70后、80后、90后群体对党和政府的信心。所以说,教育实践活动夯实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教育实践活动是夯实组织基础,确保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否实现社会各领域的全覆盖,是否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直接关系到党执政的有效性。

当前,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客观上来讲,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民间组织增多。由于某些社会群体对非政府组织诉求利益的相似和对组织的认同感更高,客观上存在争取群众的问题,一些群众可能“选社团不选组织”。二是信息化快速发展。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凭借快捷、开放、互动等特征,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渲染,难免出现一些“意见领袖”左右舆论走向的现象,一些群众可能“听网络不听组织”。三是社会思潮多样化。随着社会阶层的变化和众多西方思潮的涌入,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多元化起来,主流意识形态领域难免受到一些波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认同性,一些群众可能“信圈子不信组织”。从主观上来讲,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少数党员没有正确的思维、思想和行为底线,“四风”问题表现突出,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导致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认同感下降,对基层党员干部不太信任。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是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举措。这里包含两个概念,一是联系,二是服务。联系,就是党员干部要下得去、待得住,跟百姓结成“亲家”。民间有句俗话:“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坐下吃,四回躺下住”。长此以往,党员就有了亲和力、号召力,党群关系也就密切了。服务,就是党员干部去到群众中,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自己能办的马上办,不能办的协调办。这样,群众对党员干部就有归属感、依赖感,产生“党员和组织是靠山”的思想,党组织也就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央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工作,提升服务群众的功能和水平。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基层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制度,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充分调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全面落实这些要求,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将大大增强。

教育实践活动是夯实理论基础,确保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说:“领导不是万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从群众中来”是认识论的理论源泉,指出了问题的根本和实质在于群众。群众是认识的主要矛盾、主要目标,只有充分围绕“群众”这个主体,我们的认识才有意义,才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向。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明确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为民”成为第一要求。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首先强调的就是要深入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能为群众提供怎样的服务?只有这样,“为民”才能找到正确的路线。“从群众中来”是形成理论的原始素材,有了原始素材,继续沉下心来,加以思索,把这些原始素材加以提炼,找到其中内在规律,就能上升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

 

“到群众中去”是认识论的理论实践。“到群众中去”就是对“从群众中来”的落实,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再升华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到群众中去检验才能证明认识是否到位、是否需要纠偏,以及纠偏到何种程度。“到群众中去”是实践的问题。因而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一再强调要带着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深入群众中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到群众中去”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如果理论研究没有实践的土壤,那么无论获得什么样的理论成果都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是说,研究理论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为实践服务。

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建设,是党为加强自身建设,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正确制定党的纲领和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路线,正确制定与此相适应的各项工作方针政策,并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确保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使全党步调一致地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基本任务是确保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基本职责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教育实践活动促进领导干部下基层、搞调研,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制定正确的决策、措施,甚至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夯实党执政的理论基础。

(云南省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党工委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26/7790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