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北京:党员干部理论自信认知度调查
2014年08月28日 13:26
最近,笔者有幸参与了中央某部有关党员干部坚定“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现实问题的年度重点调研课题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试测座谈、抽样调查以及回访发现,大部分受访的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现实要求等并不是充分了解,对十八大报告概炼提出的理论自信的认知度并不是很高,自信心和自信力也不是很强。
这里,我通过问卷抽样,量化分析不同行业领域、不同职业身份和职级差异、不同年龄和党龄、不同文化教育程度的党员干部对理论自信的认知度。
年龄对理论自信认知度的影响
数据显示,56岁及以上的中老年受访者对理论自信的认知度最高,而30岁以下的青年受访者对理论自信的认知度则最低。青年受访者“听说过”(36%)理论自信并且“知道”(12%)其具体所指的占比分别只有中老年受访者相应指标(81%、31%)的1/2和1/3左右。另外,30-45岁的中青年受访者“听说过”理论自信并“知道”其具体所指的占比分别为62%、37%,而46-55岁的中年受访者的相应比例分别为44%、30%,这两个年龄段的受访者“知道”理论自信具体所指的占比与中老年受访者的相应比例基本持平。
党龄对理论自信认知度的影响
20年以上党龄的受访老党员对理论自信的认知度最高,(“听说过”理论自信并“知道”其具体所指的占比分别为80%、37%),而5年及以下党龄的受访者对理论自信的认知度则最低,其“听说过”理论自信并且“知道”其具体所指的占比分别只有36%、13%。此外,6-10年党龄的受访者“听说过”理论自信并且“知道”其具体所指的占比分别为56%、32%,而11-20年党龄的受访者的相应比例分别为64%、36%,两者差异不显著,而且这两个党龄阶段的受访者“知道”理论自信具体所指的占比与20年以上党龄的受访老党员的相应比例基本持平。
职业身份对理论自信认知度的影响
在非国有企业、社会组织/中介组织供职的受访党员干部“听说过”理论自信(33%)、“知道”其具体所指(10%)的比例明显低于在国有企业(63%、29%)、党政司法机关(59%、40%)等“体制内”单位以及在社区工作站、居委会(50%、42%)等基层单位供职的受访者的相应比例。
任职岗位对理论自信认知度的影响
数据显示,担任党政机关处级及以上领导职务的受访者对理论自信的认知度最高(“听说过”理论自信并“知道”其具体所指的占比分别为83%、61%),而青年学生受访者对理论自信的认知度最低,其“听说过”理论自信并且“知道”其具体所指的占比分别只有39%、9%;担任党政机关科级职务、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中层管理干部的受访者对理论自信的认知度,也高于党政机关一般干部、企事业单位一般管理人员或普通员工受访者对理论自信的认知度。从党内任职差异看,担任党内书记/副书记的受访者对理论自信的认知度明显高于担任党内其他职务或普通党员受访者对理论自信的认知度,如担任党内书记/副书记的受访者“听说过”理论自信并且“知道”其具体所指的占比分别为68%、43%,而担任党委委员的受访者的相应指标分别为44%、15%,这一比例甚至低于普通党员受访者的相应指标(48%、22%)。
在职情况对理论自信认知度的影响
调查显示,离/退休受访党员干部对理论自信的认知度最高,而在校学习的青年大学生的相应比例则最低,他们“听说过”(33%)理论自信并“知道”(9%)其具体所指的占比分别只有离/退休受访者相应指标(79%、25%)的1/2-1/3。另外,在职工作的受访党员干部“听说过”理论自信并“知道”其具体所指的占比分别为51%、22%,也明显高于在校学习的青年大学生的相应比例。
文化教育程度对理论自信认知度的影响
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对理论自信整体认知度的影响不大,但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受访者“知道”(17%)理论自信具体所指的比例相对偏低,只有硕、博士文化程度受访者相应比例(31%)的一半左右,大专及本科文化程度受访者的这一比例为21%。
由上可知,受访者年龄特征、党龄特征、职业身份、任职岗位、在职情况等对理论自信认知度的影响差异性都是比较显著的,而受访者文化教育程度特征对理论自信认知度的影响不大。
坚定党员干部理论自信,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和理论研究工作者深化对理论自信的阐释和研究,用普通党员群众看得懂、听得明白、听了信的朴实话语和生活语言,讲深讲透理论自信的价值和意义,真正让理论自信充分“接地气”、“聚能量”;也要创新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和载体、途径,增强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党员干部坚定理论自信的认知度与认同度。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28/7791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