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新技术浪潮冲击下的海外传媒业
2014年08月27日 15:02
(图片说明:7月22日,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图为嘉宾在大会主题为“新媒体、新融合、新经济”的分论坛上发言。)
新技术推倒旧有格局
信息新技术的兴起,给欧美老牌媒体统治传媒业的旧格局带来了挑战。盖洛普公司的调查显示,只有9%的美国人把报刊作为获取新闻的主要来源,而把电视和互联网作为获取新闻主要来源的人则分别占55%和21%。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年新媒体状态报告》亦显示,“脸谱”、推特等社交平台上,有半数用户是为了获取新闻信息,其中18至29岁年轻用户以这种方式消费新闻的比例最高。“脸谱”用户普遍倾向于从朋友间分享的内容来获取新闻,很少有人直接访问某新闻媒体网站。
而随着受众群体的大量消失,广告业主的信心下降,传统媒体的经营状况也每况愈下,甚至还没来的及搞清楚状况就已溃不成军。在过去,广告一直是印刷版报纸盈利的主要来源。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总经理罗布·格里姆肖称,2006年,美国报业联合会的报告称该国的纸媒创造了5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广告收入,但在随后的5年里,此项收入缩水了一半,这对传统媒体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而老牌大报《洛杉矶时报》十几年前的辉煌也早已成为回忆。2013年,由于巨额亏损,《华盛顿邮报》也略显煽情地以“一个时代的结束”作为头条,告别了经营四代的老东家格雷厄姆家族。
新技术打造个性新闻
在众多技术变革中,让受众获益最大的,就是数据分析引入新闻行业。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真正让受众感兴趣的内容一直是媒体业界的难题,借助自身先天的“技术基因”,新兴媒体更高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新媒体课程的学者艾伦·马特说,新兴媒体正进入个性化时代,新闻产品和广告将不会以统一形式呈现。它们推出面向特定用户的内容,可增加用户访问次数,延长访问时间。有实力的新兴媒体正发展这种以大数据分析为驱动的发布模式。
近来获得高额融资的美国网络媒体Buzzfeed,就是一个契合当下社交化和移动平台化的案例。它本身也是一个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的代表,老牌报业巨头赫斯特公司是它的主要投资方之一。
Buzzfeed对大量用户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他们的兴趣点,并以此来采写新闻稿件,同时,基于这些兴趣点,他们还能更有针对性地切入带有广告性的文章,这种精准的内容投放对广告客户非常有吸引力。它在社交平台和移动端上的有效推广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这家2006年成立的新闻网站现在每月全球访问人数超过1.3亿,接近美国1300多家报纸网站1.6亿的访问人数。同时,与很多新闻网站仍处于亏损状态不同,它已实现盈利,预计2014年的收入将达到1.2亿美元。
事实上,这种依靠数据分析成功捕获受众关注的趋势正越来越流行。像“雅虎新闻摘要”这样的移动新闻聚合平台,比Buzzfeed更彻底——自身不生产内容,而是通过一系列算法预测用户喜好,从而将各家媒体的相关内容直接推送给用户。
(图片说明:美国加州森尼维尔雅虎公司总部)
新技术助力融合发展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媒体通信研究所副教授佐伯千种说,随着2000年后互联网的渗透,从媒体方面来看,自媒体和社交媒体崛起,并且与传统媒体融合。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专家安德鲁·纳齐森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
一些传统媒体在使用数据分析和社交平台等工具方面试图跟上新兴媒体的发展。英国《卫报》提出了“数字优先”战略,为此开创了“数据博客”、“数据商店”,打造开放式新闻。美国《华尔街日报》以社交媒体编辑和数据分析专家为主力创建了“实时新闻部”和“读者互动部”。
此外,几乎所有投身转型的媒体都将融合脚步踏入移动端。美国《纽约时报》已把移动端新闻内容逐步分类,进行移动端业务分化;以商业报道著称的英国《金融时报》今年宣布推出周末版的移动应用,定位生活休闲类资讯,开拓分层订阅机制。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几十年,将有大量新的全球新闻品牌出现,它们会充分发挥新兴媒体潜力,并将创造出更全面、更快捷以及传播方式更有效的新闻。(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827/7794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