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安徽:“新常态”下农信社的战略应对

2014年09月19日 10:04

 

安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通过十年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各项业务指标大幅提升,支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经营服务机制不断完善,风险管控水平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不断加强。但在当前“三期”叠加、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面临诸多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1、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农合机构实现转型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银行业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另一方面,压减过剩产能短期内会带来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经营包袱加重,经营绩效降低,农合机构面临着提升资产质量、降本增效的挑战和考验。

2、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对农合机构服务深化带来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实现“四化”同步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释放巨大活力,对农村金融服务带来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对农合机构如何巩固和发挥好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和作用,深化金融服务,提供更加多元、更加适合、更加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务带来了挑战和考验。

3、金融领域新变革对农合机构实现升级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建设,从长远看有利于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短期内会带来经营成本增加,利差空间逼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风险压力加大,农合机构面临提升资本管理水平,加大风险有效管控的挑战和考验。

4、银行业市场竞争新格局对农合机构创新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大型银行社区化渗透,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两种新的金融业态快速发展,金融脱媒趋势加大,民营银行即将加入,银行业竞争加剧,有利于促进农合机构依托新技术加快产品和服务手段、经营渠道创新;另一方面,农合机构点多面广的传统优势将会削弱,农合机构的客户资源会受到侵蚀,同时易受外部风险传染。农合机构面临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实现差异化竞争的考验。

 

如何应对新机遇和新挑战,更好地巩固和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是全省农合机构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此,全省农合机构要紧紧依靠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依靠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紧贴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和需求,按照“聚焦三农定战略,坚持草根筑特色,秉承普惠求共赢”的思路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农商行组建步伐,完善法人治理机制,改进经营服务机制,实现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普惠制发展。当前要突出加快省联社自身改革,要按照“管理去行政化、服务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目标,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充分尊重县级法人机构主体地位,更加有效地激活基层创造力,努力把省联社打造成全系统“金融政策的传导平台、业务发展的指导平台、风险管控的依托平台、科技创新的支撑平台、员工素质的提升平台、优化发展环境的营造平台和金融实体”。通过机制的联接、服务的联接和产权的联接,与基层法人行社形成“系统整体、资源整合、利益关联、经营互补”的金融联合体,把全系统打造成“支农实力强、经营机制活、风险管控严、经营效益优、服务质量好、社会贡献大”的全国一流现代商业银行。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要做好以下工作:(1)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互动,紧贴 “四化”同步发展的步伐,大力推进普惠金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2)坚持深化改革不停步。一要加快农信社向农商行的转制,要完善法人治理机制,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资本补充机制,健全风险管控机制;二要加快省联社自身改革。 (3)坚持转型发展不迟疑。把转型升级作为战略抉择,全面予以推进,经营理念上要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业务结构上要由传统的存贷业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风险管理上要由信贷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盈利模式上要由主要依靠存贷息差向收入多元化转变,服务模式上要由柜台型向离柜型转变,管理模式上由资本消耗型向资本节约型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4)坚持严控风险不松劲。农合系统机构小、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加上“三农”弱势地位,经济下行压力未减,全国债务风险持续暴露,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不降反升,因此必须切实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加大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的防控力度,提升持续稳健发展水平。 (5)坚持科技创新不畏难。一要加快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加大科技信息系统的开发力度,提高管理和服务手段的技术支撑;二要依托新技术,立足差异化,增强体验感,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6)坚持素质提升不自满。适应转型发展需要,加大对员工新业务、新技术学习培训,加大对经济金融政策学习培训,不断提升管理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7)坚持作风转变不懈怠。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以发展普惠金融为己任,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切实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坚持不脱农、多惠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19/7798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