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税费吃掉鸡腿”应该客观视之

2014年09月01日 14:35

 

【网络舆情】

【事件介绍】

饭店卖1只白切鸡 1条腿被税费“吃”了

广州市饮食商会近日向“中国网事”记者提供的一份清单显示,当地餐饮业税费有50项,税费总额约占企业营业收入的12.5%,而且银行卡刷卡手续费也与珠宝金饰执行同一标准。

许多餐饮企业呼吁,随着成本上升和电子商务倒逼,包括餐饮在内的商贸企业已全面进入“低利润时代”,及时调整税费标准有利于商贸业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消费。

“卖一只白切鸡,一条腿要用来交税费”

俗话说“食在广州”,在美食名扬天下的广州,许多餐饮企业老板却不并轻松。除了公务消费锐减和各项成本上升,居高不下的税费也让他们苦不堪言。

广州市饮食商会反映,“税重费多”已经开始对餐饮行业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以招牌菜白切鸡为例,原材料成本一只鸡要31元,绝大多数酒楼白切鸡售价68元。统计企业的各项成本可以看出,营业税、所得税和“五险一金”三项相加占企业总营收已经超过10%,再加上消防、治安、环保等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所占总营收约1%,税费在饮食企业总营收中约占了11%。“相当于顾客点一只鸡,在享用前,鸡的一条腿已被税费‘吃’掉了!”

据广州市饮食商会对所属企业调查,企业需要承担50项税费,所有税费总计约占企业营业收入的12.5%。广州市饮食商会近日向“中国网事”记者提供的一份清单显示,税收包括13项,总额占企业营业收入的6.5%-8%;社会保障金8项,总额占企业营业收入的2.5-3%;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指定项目收费29项,总额占企业营业收入的1.5%-2%,其中银行刷卡手续费占企业营业收入的0.5%。

广州市饮食商会会长区又生说,在这50项税费当中,占营业收入比例最高的是营业税,按企业营业收入5%的比例征收,与房地产业、汽车销售业、金融保险业等相同,高于建筑业等民生服务行业3%的比例。

广州多家餐饮企业反映,针对饮食业的其他2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指定项目收费,包括了除四害费、垃圾清运费、治安联防费、公共场所空气检测费等繁多名目。这些缴费总金额虽然只占企业营业收入的1.5%-2%,但所引发的多头上门收费、强制收费、搭车收费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管理成本。

 

企业转型快,政策转得慢

“在我的3个酒楼,以前公务消费占的比例有30%,现在连1%也不到。”广州地区饮食行业协会会长、黄埔华苑集团公司董事长秦鉴洪说,“这几年餐饮企业人力成本、房租成本每年上涨10%-20%,加上近两年公务消费的锐减,饮食业全面转型大众餐饮,普遍进入低利、甚至微利时代。为此,希望税费负担能相应做出调整。”在今年初广东省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提交的《深化改革解决饮食业税重费多问题》的提案,目前正由相关部门办理。

银行卡刷卡手续费2013年初调整之后,餐饮、宾馆仍与珠宝金饰、工艺美术品、房地产及汽车销售排在第一档次,标准是1.25%。秦鉴洪说:“转型后的大众餐饮属于日常生活服务的民生行业,收取1.25%的刷卡手续费不合理。”

餐饮走向大众化,税费仍然“高端化”的现象,在我国不少地区普遍存在。据中国饭店协会介绍,各地餐饮企业税费负担有所不同,上海餐饮企业需承担17项税费,总额占企业总营业收入的9.4%;南京餐饮企业需承担14项税费,总额占企业总营业收入的8.7%。

据重庆市商委调查,目前重庆市餐饮住宿企业除缴纳5%的营业税、25%的企业所得税外,还要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等,相比于同属服务业中的电影业、装潢业、建筑安装业、通信服务业等3%的营业税率,餐饮业总体税负明显偏重。

餐饮业“放水养鱼”有利民生

中国饭店协会介绍,2013年全国餐饮收入累计实现25392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较上年下降了三分之一,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更是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8%。去年以来,“转型”成为餐饮业主旋律,高端餐饮纷纷向大众市场转型,整个餐饮业开始迈入大众消费时代。

为应对这一形势,各地已经开始探索调整政策和税费标准。浙江省于去年8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餐饮住宿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为困难餐饮企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降低用电、用水、用气等餐饮相关收费标准,以及实行营业税返还奖励政策等。

重庆等地商务部门调研认为,餐饮业作为基本生活性服务业,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过程中,是见效快、效果好、产业链条长的重点产业。但在当前时期,消费需求下降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矛盾、税费负担较重与企业做大做强的矛盾、经营成本上升与消费增长乏力的矛盾,让餐饮企业举步维艰,影响了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必要调整税费标准,并给予政策扶持。

“鸡腿”的税负,“鸡肋”的餐饮

十分形象的一条“鸡腿”,啃出餐饮业高税负的“苦滋味”。在公款滋润餐饮业的“旧常态”下,税负问题掩盖于“三公”消费之中,餐饮企业可以转嫁到公款消费者头上,或不觉得“很沉重”。当中国餐饮业告别公款消费赚钱时代,不再是“高富帅”,却依然承载“高税负”,多少有点“小马拉大车”的感觉。餐饮企业为了生存就可能冒险,要么再转嫁到普通消费者头上,要么打偷税漏税的“歪主意”,要么“偷工减料”降成本……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包括餐饮在内的服务业将大有作为。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刚刚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升至46.6%。需求结构方面,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占比首次超过投资。从今年半年数据看,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4.4%。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富有认为,这些数据预示着,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在加快,做物流、商贸、餐饮等小生意赚大钱的机会才刚刚到来。

 

“鸡腿”的税负,“鸡肋”的餐饮。税费,不能成为餐饮业健康发展的“短腿”,不能成为餐饮企业转型升级的“跛腿”。“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满足人的食欲,更承载着很多人的生计,甚至是梦想。餐饮业是小微企业的重要成员之一,是自主创业、解决就业的重要阵地之一,不能因为税负而拖了小生意赚大钱的“后腿”。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或是经济转型的阵痛之一。而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作用与潜能巨大。

“企”之不存,“税”将焉附。科学合理的减税,是给企业及纳税人政策性注入“经济血液”,满足其生存与发展所需,让他们有动力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抗拒市场风险,更有利于“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只有用与时俱进的税收政策杠杆,撬起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撬起企业责任的回归,或许能起到“四两破千斤”的妙用。当下的经济大环境下,更有必要让减税降税成为企业生存的“活化剂”,并成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突破口与切入点。

“税费吃鸡”提醒清费减税

此前,只听闻过房地产业的税费高达60多种,实在没有想到餐饮业的税费也能摸高到半百。随着成本上升和电子商务的倒逼,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对公款吃喝的规制和打击,国内餐饮业已基本转型为大众餐饮,普遍进入低利、甚至微利时代。餐饮业“税重费多”实质上是在与民争利,“税费吃鸡”吃掉的是消费者餐桌上的鸡腿,清费减税势在必行。

餐饮业“税重费多”可以通过几组数字来观察。一者,占餐饮营业收入比例最高的营业税,与房地产业、汽车销售业、金融保险业等税率相同,按5%的比例征收,远高于其他民生服务业3%的比例;二者,餐饮业的银行刷卡手续费,与珠宝金饰、工艺美术品、房地产及汽车销售等处于同一行业分类,统一执行0.5%的费率标准;三者,在广州50项餐饮税费中,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指定项目收费高达29项。

转型后迈入大众消费时代的餐饮业,基本属于日常生活服务的民生行业,其与奢侈品型的珠宝金饰消费,以及房地产、汽车、金融保险等大宗高端消费,不可同日而语。普通市民,或许无力披金戴银,也买不起高档豪车和大户型住房,但却不免在节假日或者某个特殊的日子里下趟馆子,然而含在餐饮账单中的营业税、银行刷卡手续费等,却要与买车购房执行同样的高税率,显然有违税收公平。

而背后的问题是,进入低利时代的餐饮业,面对“税重费多”的无奈现实,或许会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在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不降反升中,选择降低食材成本来维系盈利空间,以劣质食材或者减量坑害消费者;要么是选择偷税漏费。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透露,不少承受不了税赋的中小企业偷税漏税,而偷税漏税的一部分,又成了政府官员的灰色收入。总而言之,“税重费多”的餐饮业难免向着歪路、“邪路”发展。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如下内容: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清费立税……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负担。对餐饮业来讲,似乎应该加大力度,不只清费,还要减税。事实上,各地餐饮业并非没有清费减税的空间,比如上海餐饮业需承担17项税费,总额占营业收入的9.4%;南京需承担14项税费,总额占营业收入的8.7%。由此表明,清费减税的空间大幅存在,只需要更高层面的制度设计。

大众消费时代的餐饮业,不只关乎民生叙事,更是一座城市的饮食文化叙事。一定程度上,地方特色餐饮,就是当地的一张饮食文化名片。“税重费多”会窒息了城市饮食文化的呼吸。

 

“税费吃鸡腿” 不过是一种矫情

“顾客点一只鸡,在享用前,鸡的一条腿已被税费吃掉了!”如此,顾客的确有点“冤大头”,还没有动筷,就已经“被宰”了。更甚,餐饮业已经进入“低利润时代”,公款消费的锐减,倒逼餐饮业转型,由“高大上”的经营模式趋向于大众消费。如此之下,捉襟见肘的盈利空间下,税费依然保持原样,难怪商会和餐饮行业吐槽之声不绝于耳。

吐槽倒是没有什么,但无论如何,这种吐槽声都像是一种矫情,很难被公众认同。一方面,公款消费大幅减少的当下,对于税费过重的抱怨声彼此起伏,而在公款消费鼎盛阶段,税费负担难道就不重了吗?另一方面,税费过重,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同等问题,并非餐饮业所特有的境况,为何偏偏餐饮行业苦不堪言。如此之下,餐饮税费的多少,背后还是盈利多寡的纠结,较之于以前赚的盆满钵满而言,巨大的落差令餐饮业如履薄冰。

其实,盈利减少,必然反衬税费过重。在公款消费旺盛之时,也不会因“税费顶鸡腿”而怨言不断。根据广州地区饮食行业协会会长秦鉴洪所言,“在我的3个酒楼,以前公务消费占的比例有30%,现在连1%也不到。”不难看出,公款消费的下滑趋势确实惊人,依赖于大众消费模式,肯定不如公款消费的“后劲”足。

进一步来看,税费重不重,需要综合权衡行业的整体趋势,餐饮行业税费过重,与餐饮业的利润较小直接相关。从这个角度而言,餐饮业所面临的难题,其其实是脱离公款消费后的“瓶颈期”,是归位于正常状态的表现。依赖于公款消费的支撑,餐饮业必然不能长远,关键还是要完成自我转型和升级,从根子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税费看起来高,实则是“水涨船高”,是盈利收缩下的必然感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诚然,税费改革已经在各地纷纷试水,但这只是外部环境的优化,如果餐饮行业不能实现自我突破,税费即便减少,对自身发展也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产生实质性作用。基于此,对于餐饮行业而言,不要总是盯着税费是高还是低,而是应该将眼光放长远,多从自身考量,在创新发展以及转变经营理念上下足功夫,才是根本之策。

为“一条腿”郁闷不如因销售额兴奋

广州市饮食商会为餐饮业算成本账,敢于为餐饮业的经营向相关方面进言,十分令人钦佩。但作为餐饮业经营者,对应当承担的税收负担,要有一种公民对国家或地区贡献的责任感、荣誉感,与其为白切鸡的“一条腿”郁闷,在“税重费多”的问题上耿耿于怀,不如在销售策略上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开源节流和各项措施,减少不恰当支出,增加销售额,提升盈利能力和获利水平。

“税重费多”问题,其实在于经营者心理上的纠结。各种税费分摊到经营者的头上,经营者收入再低、经营再难,也不能少了税费负担,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冤大头”。应肯定的是,经营者按规定缴纳税费,是一种义务。而相关部门的工作,也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他们付出了劳动,履行了管理、服务,经营者理应缴纳税费,以维持相关机构正常运转。没有完善的管理与服务,经营者的经营,也会危机四伏,难以持续经营,也就难获得稳健收入。

税费负担固然有个比例、均衡的问题,降低税费负担是各个行业的心声,但由于地区差别、行业差别等情况存在,及受到物价消费水平、行政机构运营成本等因素制约,税费负担使每个企业或行业完全满意,真正体现税费负担的公平,是很难的。尽管公平应是税务部门征收税费时努力的方向,但社会成员中喊冤叫屈的多,满意公平的少,税务部门也会在实施政策微调时左右为难,低了,财政吃紧;高了,经营者叫屈。

 

而换一个角度看,按照广州市饮食商会的算法,售价68元一只的白切鸡,按12.5%的税费率计算,有8.5元交了税费,仍有41.9%的营业收入供经营者支付其他费用后作为利润。如果经营者在购买原材料鸡时每只降低1元,盈利就多增加1元;如果经营者一天多销售一只白切鸡,也可多增加28.5元;而即使税负降低一个百分点,也仅能多得0.68元。由此可见,税负在经营者所占的比例看上去大,可经营者开源节流,增加营业额,提高营业收入的魅力和空间,比降低税费带来的空间大得多。

算账不欺人,可不同的算账方法,不同的说话角度,却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影响力。按照广州市饮食商会“税重费多”的算法,经营者整天为“一条腿”闷闷不乐,甚至会牢骚满腹,缺乏经营信心而放弃经营;而按照笔者的算法,经营者不用把“一条腿”当回事,更看重“一条腿”之外的“肉”,把劲儿使在该使的地方,或者多推销几只鸡,或者把鸡卖出更好的价钱,就会提升经营信心,获得更满意的效果和收益。

【启示与思考】

“税费吃掉鸡腿”此语一出,众皆哗然,纷纷斥责税负高,企业负担重,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数据都是餐饮行业协会提供的。常言道,屁股决定脑袋,协会基于行业的共同利益,整理一些“有利”的数据,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不难理解,我们消费者和有关部门要客观视之。

许多餐饮企业呼吁,随着成本上升和电子商务倒逼,包括餐饮在内的商贸企业已全面进入“低利润时代”。让餐饮业走入“低利润时代”,乃至“举步维艰”的,一大原因是在中央的三令五禁之下,公款消费锐减。

公务消费锐减,而物价、人力成本不断上升,餐饮业希望相应调整税费,也在情理之中。为此,在今年初广东省政协会议上,还有政协委员专门提交了《深化改革解决饮食业税重费多问题》的提案,由相关部门办理。

但是,税费的制定调整,均需科学认证和必经法律程序。不管是形象化的“餐企卖只鸡一条腿用来交税费”的“税费吃鸡”也好,还是呼吁“放水养鱼”利于民生也罢,税费调整动议都是一种立法上的利益博弈,通过立法博弈,让利益重新分配调整。

至于税费是否确实不合时宜、应否调整、如何调整,自由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在此不作赘述论证,不过需要厘清的是,习惯于从公款消费的盛宴中博取丰厚利润的餐饮行业,必须及时扭转经营理念和追逐“暴利”的心态,改走市场化经营发展道路,养成“薄利多销”的“微利”心态。

公款消费支撑起来的餐饮业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应接不暇,一派奢华繁荣景象,不过是扭曲消费形态主导下的虚假繁荣,是一种吹弹即破的泡沫经济,虽然繁荣了一些餐企,也带动了一些行业,带来了增量税费,但背后是每年几千亿的公款浪费和纳税人埋单支付,于国于民皆是弊大于利,有损政府形象、公务廉洁不说,这一笔经济账,孰轻孰重,不算自明。

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但全面深化改革、反腐倡廉的大变革时代,所有被改革触动利益蛋糕的行业、部门,及时扭转心态、改变思维,适应新形势新需要,应是当务之需,时不我待。就拿餐饮行业来说,攸关民生消费,摆脱奢华的虚假繁荣才是正本清源,从“暴利”走向“微利”才是回归常态,及时抛弃、走出依赖公务无度消费的怪咖才能生存的“温室环境”,走市场化竞争发展之路,勇于呼吸市场化经营的新鲜空气,比服务、比质量、比规范、比理念,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和商海搏击中,勇立潮头,始终占据不败之地。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01/7798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