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贵州:诚信行为亟须制度规范

2014年09月11日 14:5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实践表明,诚实守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遵循,对于促进发展、构建社会和谐尤为重要。

不久前,人民日报刊载《信用不良,可能遭遇“一票否决”》一文,并配发观点文论《奖与惩强化道德取向》,介绍了一些国家从制度规范诚信行为的有益做法,这些做法对我们倡导诚实守信行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美国:小额医疗欠费也影响房贷。一位在美国生活的记者朋友,由于未及时交付一笔不到200美元的医疗账单,信用分数由700分以上下降了近100分。结果在申请抵押贷款时遇到了困难,还好,他在律师的帮助下,解决了这一问题,信用“污点”得以洗清。在美国,75%的贷款申请决策是根据信用评分完成的,缺乏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很差的企业很难在业界生存和发展,而信用记录差的个人在信用消费、求职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很大制约。

德国:对诚信二字尤为看重,并将之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德国的社会文化中,规则意识和契约观念深深扎根其中,如果违背社会规则,就会招致谴责,并因此形成潜在的压力,促使人改正。2011年3月,德国防长古滕贝格因在外界的强烈谴责下被迫道歉并辞职,因为他博士论文抄袭,授予他学位的大学则因他“严重违规”而正式撤销他的博士头衔,以维持该大学的标准。

韩国:该国信用局几乎覆盖了所有信用记录的韩国人。按照信用程度,韩国人被分为10个级别,一级为信用最优者,十级为最差者,六级以上一般被视为“信用不良”,占总人数的14%。一旦成为信用不良者,个人就与银行无缘了,个人享受的医疗福利等也会被冻结。

 

这里摘取的几则诚信行为的制度规范,对于我们今天倡导诚信建设具有如下启示:

启示一:现代社会,信用正从道德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从抽象的文化变成有价值的资本,并正以一定的信用行为结果兑换信贷资金、工作岗位、合作机会等。信用信息系统的建立使每位公民都拥有一个可以唯一识别的“信用号码”,从而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提供全面、客观的信用信息。

启示二:信用制度的奖或惩,明确的是社会道德取向。如果不想被主流社会抛弃,不想丢失尊严,不想失去朋友,就应该保持诚信。在这样的社会中,不是人们不想耍滑头,而是制度约束人必须诚实。规范人们外在的信用行为。

启示三:对于公民个人,良好的信用记录和道德品质,是人际交往时最佳通行证;对于社会,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为有效的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环境;对于国家,诚实守信的国民品格,是这个国家最强的实力。加强公民的信用教育,从制度上规范信用行为,可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风尚。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11/7798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