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黑龙江:推进农村城镇化规模化社区化建设

2014年09月12日 10:20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转移到城镇务工就业。这种变化,为城市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也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危机困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闲置房屋、空心村屯等一系列新变化让人对农村发展产生了疑问。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如何建立服务型党组织,如何让党员干部在未来农村发展中发挥出应有作用,成为了当下农村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必须破解的难题。对此,我们对克山县进行了抽样调查,从14个乡镇中各抽取1个非城(乡镇)郊村进行调研,进一步了解村屯变化、人口移动及经济发展状况,借以为服务农村发展寻求对策。

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以下现象和问题。一是存在“两多两少”现象,影响了农村人口构成和发展动力。即外出务工就业人员多、留守人员“老小病弱”多,学龄儿童少、青壮年劳动力少。这造成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力资源匮乏,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以调查中人口外流最多的河北乡新建村为例,全村10个自然屯,有人口3504人,外出人口2656人,占总人口的75.8%。目前,在家的青壮年劳动力130人,仅占劳动力总数的7%。二是存在“两闲两散”现象,影响了公益事业发展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即由于外出人员过多,房屋闲置、岗位闲置,村民居住散、党员分布散。被调查的14个村中,房屋的闲置率平均为65%,村级组织中“务工补工”岗位没人愿干,电工、自来水管护等公益岗位无人可用,农忙时雇不到“劳力”成为常态。同时村民居住散、党员分布散,也为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增加了难度。三是存在“两归两乏”现象,影响了村屯发展整体规划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两归”即外出人员回村方式有两类,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外出人员季节或不定时流动回村,其余则基本不返乡回村了,这三分之一的流动性与波动性,给村屯规划、建设和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两乏”即入党积极分子缺乏、后备干部缺乏。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因外出转移劳动力过多和城市化建设过快给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影响和新变化,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推进农村建设城镇化、生产规模化、管理社区化。

一、合理撤并村屯,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现实生活需要把人口向中心村集聚。外出人口过多,供水供电就医入学都成了难题,几户村民要用一眼机电井成本过高用不起,用一台供几百户村民用的变压器电损大、电费高,类似现象都已成为难题。调查中有的村连一个食杂店(小超市)都没有,开不起来,日常用品都需要上乡去县购买,十分不便。一些留守老人儿童及病弱人员需要照顾和服务。这些客观条件都要求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通过撤并村屯,可以节约土地,增加村集体收入;并且减少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为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创造条件。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在“撤并村屯,加快城镇化”上先行了一步,现已经撤并了3个自然屯,复垦耕地585亩,并通过村集体补一点,原来房屋宅基地卖一点(村集体收购),个人掏一点的办法,新建了多层住宅楼,可解决192户村民集中居住问题,现已入住110户,初步实现了农村城镇化。

 

二、有序流转土地,加快生产“规模化”建设步伐

“有序流转、规模经营”是推进城镇化的最佳选择,也是农村发展必由之路。从调查看,凡外出务工较多的村屯,都是土地流转快,规模经营好的地方。这些村屯农民土地大都流转给了种田大户或者加入到了合作社。有的村全村土地仅被1至2个种田大户包种,而有大型农机合作社的村,不仅吸收本村农民以土地入股,由于作业能力强,往往还要吸收外村乃至外乡及邻县的土地。北联镇新兴村,共有耕地21300亩,全部由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统一耕种,此外,还耕种了政治村、联发村等邻村耕地36500亩。除临时雇工外,该合作社耕种的5万多亩地仅用了39人。生产上推进规模化,减少了耕地浪费,加快了现代农业进程,解放了劳动力。因此,应鼓励能人创办专业合作社、集体创办农机合作社、种田大户流转土地,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尽快走上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

三、切实转变作风,加快管理“社区化”建设步伐

过去,村“两委”的主要职能是组织群众的生产生活,如今已经转变为重点搞好服务,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未来农村的管理和服务,重心应放在为留守村民服务上。随着农村人口的锐减,合并村屯,打造“农村城镇社区”,推进农村管理的社会化已渐成趋向。在抽样调查的14个村中,除了村级活动场所和村小学外,很少能见到正规的卫生所,就更不用提什么超市、幼儿园和托老所了。调查显示,“老小病弱”占在家人口的39.9%,这样的群体除了社会化的管理,很难找到更好的服务途径。因此,应该从健全管理和服务体系入手,强化服务功能、手段和措施。即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把便民、代办、服务等落到实处;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把乡镇和中心村屯纳入建设体系,实施管理,统筹种植、养殖、服务等相关产业,为农村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打造乡镇和中心村两个级别的“城镇”;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以中心村屯为集聚地,加强新农村建设,发展公益事业,推动农村社区化管理,把社区卫生所、活动室、阅览室、托管、物业、幼儿园、托老所等纳入农村管理社会化范畴,让农村留守人员享受到城市社区的“待遇”,切实把农村建设成“功能完善、环境宜居、社会和谐”的新型家园。  

(作者系黑龙江省克山县委副书记、县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12/7800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