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黑龙江: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09月11日 09:52
党的十八大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战略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将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为。只有根据青少年的思想行为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保证把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落到实处。
一、提高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赖于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青少年有了较系统的认知之后,就会形成相关的观点,进而内化于理想信念,外化于实践行动。因此,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解决认知问题。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宣传、教育、示范、引领。根据青少年接受程度,区分不同的阶段,从娃娃抓起,从小事抓起,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牡丹江市关工委印发了《在全市各级关工组织广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编写了10多万字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参考资料》,深入到1482个学校、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0多万名青少年受到教育。
二、培养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青少年的情感体验比较强烈,自尊好胜,自控能力较弱,道德认知不够深刻、稳定,道德判断、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常常容易受情绪、情感左右。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情感因素。从心理层次上来说,就是培养青少年的“仁爱心、责任心、同情心、羞耻心”。仁爱心就是要有一颗爱人之心,爱人之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责任心就是对国家、社会、家庭承担一份责任,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基础。同情心即当别人遇到困难,受到挫折,遭遇不幸时,自己能够主动去安慰他、帮助他的心情。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心理和思想基础。羞耻心就是当自己的思想、行为发生了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时,心里有一种不安、内疚,这对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很重要。针对“四心”的培养,牡丹江市关工委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了“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和“我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放飞梦想”等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开展学雷锋标兵、道德楷模、“六讲六做”好青年、“五小”好少年、读书状元、青年致富能手评选活动,用这些典型的先进事迹,教育、感染身边人。开展“中华美德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和感恩月教育活动,帮助他们以良好的心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引导青少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用上知行统一。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教育青少年克服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知行分离现象,学用脱节问题。坚持实践育人,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感受成就,受到锻炼,提升思想认识,养成良好品行。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入脑、入心,并付诸言行,牡丹江市关工委积极发挥“五老”人员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以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充分运用“五老”的政治优势,组织动员他们在传播党的优良作风、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充分运用“五老”的经验优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寓于各种经常性工作之中;充分运用“五老”的威望优势,以自己的道德情操和言行作风影响和凝聚青少年,及时掌握青少年的思想状况、解决青少年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作者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关工委秘书长)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11/7800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