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贵州:不重复过往 不透支未来

2014年09月22日 09:48

 

对于经济新常态的认识,笔者认为,新常态新在发展思路。只要遵循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再“高”的速度那也是新常态,反之,如果按传统思路去发展经济,即使增速滑落到7%以下,还是处在旧常态。那么,新的发展思路到底新在哪里?

新的发展思路强调“不重复过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通过引进外资及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资源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我国实现了长期的经济快速增长,从一个落后经济“经济体”一跃而成为“世界工厂”。但是过去的成功经验决非未来成功的保证,在新的发展阶段还继续沿袭旧的发展模式很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随着我国适龄劳动力的减少,人口红利的消失,只有“不重复过往”,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的序列。

新的发展思路强调“不透支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贫穷落后的国情使得我们一直强调的是速度和赶超,依靠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过度扩张以及资源的透支来拉高经济增速。长时间的高速增长让我们产生一种“潜力无限”的错觉,而对远超潜在增长率的经济增长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认识不够或者因为局部的利益而采取选择性的忽略。“出来混,迟早要还”,经济也一样。在新常态下,经济的发展要“不透支未来”,不能以产能过剩、结构恶化、效率降低、矛盾积累、国民财富流失等为代价,要让经济增长与我国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把握了新常态背后新的经济发展思路,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次发达地区,在面对未来经济的走势时,就会多些“定力”:经济放缓的东部地区不必急于推出刺激措施,即使需要刺激也要适可而止;经济高企的西部地区也不必“高处不胜寒”,只要这种高速增长不是以要素和投资来驱动,不是以资源的透支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西部地区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能走东部地区发展的老路,要以新的发展思路去寻找经济增长的新突破口。在这方面,贵州的做法值得关注。

 

按照“旧常态”,贵州应该和中西部一些省份一样,利用丰富的土地、自然和人力资源,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快速发展外向型经济。但是贵州没有这样做,而是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抢抓机遇发展大数据产业。这种“不重复过往,不透支未来”的发展思路,致力于充分发挥贵州的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最大限度地释放贵州的经济发展潜力。

今天,人类已经拥有三种信息技术力量:无处不在的感知和网络,以及大规模分布式的存储和运算能力(云计算)。这三种看似分离的要素的结合,让每个人、每辆车甚至每个建筑都成为信息感知和接收的终端,带动了一个可感知、反馈、分析和预判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打开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大门。不过,到目前为止,大数据产业还处于发展布局阶段。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大数据产业必备的数据中心,对气候、水资源、电力等的要求很高,令众多地区望“数”兴叹。而贵州生态环境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远离地震带,地质结构稳定,灾害风险低,且水资源和电力都很丰富,堪称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选之地。

为了促进大数据产业在贵州落地生根,贵州省先后出台《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为大数据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此外,贵州省还非常注重大数据人才培养和引进,并建立了中科院软件所贵阳分部、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技术研究院、贵阳信息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以加强大数据技术的研发。

截至目前,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已初见成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和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已落户贵安新区,使之成为中国最大、全球靠前的数据产业基地,而且带动了阿里、百度、腾讯、京东、华为、浪潮、华大基因、大唐移动、华唐教育等一批大数据和互联网领军企业进入贵州。

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才仅仅数年,总结其发展经验还为时尚早,但贵州“不重复过往,不透支未来”的发展思路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其对“融合创新、绿色跨越”的勇于担当,而且看到了中国西部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

(作者为贵州广电传媒集团副总经理、贵州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22/7801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