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世界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塞拜疆木卡姆

2014年09月22日 10:39

 

阿塞拜疆共和国(阿塞拜疆语:Azərbaycan Respublikası),简称阿塞拜疆。位于外高加索东部,东临里海,南接伊朗,西边和亚美尼亚、土耳其及格鲁吉亚为邻,北界俄罗斯。为原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独立,现为独联体成员国。2009年起为突厥议会成员国。国名来自于阿拉伯语,意为“火的国家”。独立后,从综合国力看,阿塞拜疆在中亚五国加外高加索三国中,实力仅次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居第三位,是前苏联地区的第四大经济体。

阿塞拜疆是一个民族传统得以长期保持的国家。阴历的节日如“古尔邦节”(祭祀节)、拉马丹节(开斋节)如以前一样得到庆祝。开春节(瑙鲁孜节)是新年和春季最古老和最隆重的节日。阿塞拜疆人(Azerbajanians),西亚伊朗民族。自称阿塞里列尔人,又称阿捷尔拜疆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属欧罗巴人种西亚类型。使用阿塞拜疆语,分为多种方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阿拉伯字母文字。信伊斯兰教,为什叶派和逊尼派教徒。历史上曾由于分布地区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同,形成了在经济、文化和生活上各具特点的集团。手工业发达,妇女编织地毯,男子从事绣花及铜器、木器雕刻,技艺高超,产品种类繁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还保留有某些父权制残余。

阿塞拜疆是一个民族传统得以长期保持的国家

阿塞拜疆是一个民族传统得以长期保持的国家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集歌、舞、乐于一体。“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区均有木卡姆,木卡姆体裁多样,节奏错综复杂,曲调极为丰富。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语言,深沉缓慢的古典叙诵歌曲,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音乐,流畅优美的叙事组歌,在艺术成就上是无与伦比的。阿塞拜疆木卡姆是一种传统音乐形式,这是一个即席创作的巨大的一个非常有组织的音乐系统。基本上是属于一门基于都市生活的阿塞拜疆伊斯兰社会的艺术,与欧洲古典音乐不同,木卡姆利用乡村的歌曲、节奏和表演技术。

 

阿塞拜疆木卡姆是一种结构严谨的传统乐种,十分适于即兴表演。木卡姆被视为阿塞拜疆的古典音乐,吸收了源自民族的歌颂英雄业绩的行吟诗人的曲调、节奏和表演技巧,在全国各地的各种场合都能听到木卡姆的演唱。这一含有装饰音的乐种,由一位男性或女性歌手演唱,与传统乐器的演奏,特别是“塔尔”(长柄11弦琴)、卡曼沙(四弦琴)、达夫(一种大型手鼓)的乐手配合表演。木卡姆不可能以固定的形式流传,流行的各种乐曲版本,都是由不同的宗师传承下来。他们培养各自的弟子,使其具备即兴发挥的微妙艺术素养和熟练的技巧,能够表现该乐种的多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也就赖以保存下来。

阿塞拜疆木卡姆是一种结构严谨的传统乐种,十分适于即兴表演

阿塞拜疆木卡姆是一种结构严谨的传统乐种,十分适于即兴表演

木卡姆的当代表现形式反映了阿塞拜疆不同时期的复杂的历史,尤其是和波斯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以及其他土耳其语系民族的交往。阿塞拜疆木卡姆和伊拉克的“木卡姆”,波斯的“拉迪夫”和土耳其的“木卡姆”具有相同艺术特征。 表演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要进行即兴创作或是“重新作曲”。这种主要以阿塞拜疆城市生活为基础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许多农村的曲调、韵律和表演技巧。在阿塞拜疆全国各地的各种表演场地都能听到木卡姆的旋律。

过去,木卡姆主要是在两种世俗场合表演:婚宴和私人家庭举行的艺术行家的聚会。苏非派修士和被称为塔兹(ta`zie)或莎比(shabih)的宗教戏剧艺术家也从事木卡姆的表演。一些官方组织的比赛或是民间自发组织的非正式比赛经常会帮助一些较有造诣的音乐家确立声望。

过去,木卡姆主要是在两种世俗场合表演:婚宴和私人家庭举行的艺术行家的聚会

过去,木卡姆主要是在两种世俗场合表演:婚宴和私人家庭举行的艺术行家的聚会

不幸的是,20世纪社会和政治的动荡,尤其是阿塞拜疆被并入苏维埃联盟之后,过去那种适合木卡姆发展的社会与宗教的城市环境已不复存在。另外,演出技艺和传承方面的严重西化消损着木卡姆的美学特点与表现形式。随着社会和政治的剧变,尤其是阿塞拜疆融入到苏维埃联盟之后,过去那种适合木卡姆发展的城市环境已不复存在。政府对宗教的宽容态度以及强调在音乐教育中应使用记谱法,只是众多影响木卡姆前途命运的众多因素中的两个。今天木卡姆唱片和表演的日渐丰富,表明许多现代阿塞拜疆人对这种传统音乐的认可。然而,由于来自意识形态和商业领域发展方面的压力,这种独特的口头文化遗产变得越来越模式化,保留下来的只是一些靠记谱或录音流传的曲目。这种发展模式严重威胁了木卡姆独特的即兴发挥的本质和长久以来口头传授的流传方式。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啊塞拜疆木卡姆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22/7801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