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河北:弘扬抗战精神 激发奋进伟力
2014年09月11日 09:52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我们铭记历史,一方面要永远铭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和伤害,牢记落后就会挨打的血的教训,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另一方面要缅怀先烈,大力讴歌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度觉醒和空前团结,弘扬他们在抗日战争中所爆发出来的强大民族凝聚力和追求和平正义、捍卫民族独立自由而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伟大抗战精神。正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这种转化、发展和升华,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法西斯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和强大的精神支撑。
抗日战争激发了中华民族的高度觉醒
卢沟桥事变之于中华民族,是救亡图存悲壮历程的新起点,更是民族觉醒和奋起伟大征程的新开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在此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挺身而出,担负起民族救亡的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御侵略,驱逐日寇。由此抗日救国、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抗日救亡运动席卷全国。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都反映了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御侮、共赴国难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唤起了整个民族的觉醒和奋起。
为了唤起民族觉醒,誓死反抗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早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以民族大义为重,站在抗日救亡的前列,发表宣言和决议,号召全国人民武装反抗日本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宣传与号召下,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全面抗战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不仅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坚强保证。
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觉醒。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觉醒是指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人士通过各种组织形式汇集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携手并肩奋起反抗外国侵略、合力保卫祖国家园的共同思想意识的觉醒。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逐渐成为国内多数人的自觉意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社会呈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可喜局面。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各种社会组织在动员民众等方面发挥了极为突出的作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把兵当”,社会各界的抗日热情,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在武汉,台儿庄大捷的喜讯传来后,社会名流、职员工人、黄包车夫等纷纷组织起来,踊跃捐款捐物。远在海外的爱国华侨也都心系祖国,捐款捐物积极支援抗战,有的甚至回国奔赴前线。在各种社会组织的动员下,在社会各界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下,抗击侵略的英雄凯歌在各地普遍奏响。
抗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以空前团结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全面抗战不仅激发了中华民族的高度觉醒,而且还促进了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的空前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全国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不分民族、阶级、党派,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击日军侵略的坚强自信。中华民族团结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条件。全面抗战爆发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数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中国人民的团结抗战,取得了重大成效。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在给日本天皇的上奏中口出狂言:“一个月之内解决中国事变”。但是,日本侵略者没有想到会遭到中国人民如此顽强的反抗。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中国军队毫不畏惧,决不退缩,以伤亡25万人的巨大代价奋力抵抗了3个月,使得日本在短时间内征服中国的美梦落空。对此,美国总统特使埃文思·卡尔逊致信罗斯福总统说:“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创造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就能开创惊天动地的伟业。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反侵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对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且对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维护世界正义、推进人类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丘吉尔说:“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对于二战胜利所发挥的作用,与法国‘抵抗运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抗战对于二战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不容否认。”首先,中国抗战打乱了日军“北进”、“南进”的计划,支持了太平洋战场上英美联军的作战。1942年春,美国总统罗斯福不无感慨地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其次,中国入缅作战给予了英国强大支持,是中国肩负世界道义的直接宣示。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国守军节节败退。出于对盟国的道义援助,在自身兵力尚匮乏的情况下,中国仍然动员10万精兵入缅作战,这些将士有近一半最终倒在了异国他乡的高山密林中。对此,丘吉尔不得不承认: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英国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再次,中国战场为前苏联人民夺取卫国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此,曾任前苏联驻华武官的崔可夫元帅在回忆录中写道:“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
有关资料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区总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中国占了600余万平方公里。中国作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牵制日本陆军总兵力最高时达90%以上。这表明,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国家与法西斯国家在亚洲大陆较量的主要战场,是决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的浴血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彰显了中国人民所担当的世界道义。
抗日战争激发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自信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自抗日战争取得辉煌胜利开始,中国人民就拥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无比勇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尤其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进一步增强了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得到了进一步彰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奋斗。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激发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代以来,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以及中国共产党人都曾作出不同的阐述。比如,李大钊认为,实现民族复兴不能靠东方文化,也不能靠西方文化,而要靠“第三种文明”即社会主义文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知识界关于民族复兴问题的大讨论热烈而又持久,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盼。比如,在日本侵略者还在酝酿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毛泽东就坚定地指出:“日本必败,中国必胜。”抗战开始后,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民族之林的能力。”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不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时迎来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大转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方面激发了中华民族的高度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进伟力。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增强自强不息、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11/7801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