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案例】“畜牧局长管教育”折射出的社会焦虑

2014年09月03日 13:13

 

【基层执政】

【事件介绍】

哈尔滨畜牧局长任教育局长引吐槽:跨界有点大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前日通过的一份干部任免名单,8月26日遭到网友围观。名单显示,秦德亮被免去该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并被任命为教育局局长。针对这一“跨界”任免引发网友吐槽,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办公室方面称,对秦的任命是按照干部选拔的规定和流程进行的。

报道截图遭疯传

8月26日上午,有关此次任免的报道网页截图在微博遭到疯传。

报道称,在日前召开的哈尔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通过了包括佟宝刚、乔树江等7位局级领导的任命决定。引起网友好奇的是:乔树江接替秦德亮被任命为该市畜牧兽医局局长,秦德亮则被任命为该市教育局局长。

对此,网友@懿切如懿就问,“这‘跨界’是不是有点大?”网友@不起名咋滴则戏言,秦德亮以后或许可以写一篇论文,题目就叫《论牲口与孩子管理的共通性》。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没什么。网友@浍河岸边人家就说,“照大家的逻辑,原来干什么的,以后就只能干什么了?行业有分工,人才多复合,管理更不会是一条直线式。那种圈内选人、封闭僵化用人的思路,已越来越不符合现今社会的趋势。”

教育专家熊丙奇亦撰文认为,“舆论对教育局长任命的关注,多少反映出大家认为教育局长多少需要懂一点教育,不能外行领导内行,但我国地方政府在任命教育官员时,首先考虑的是官员的轮换安排、行政级别。”换言之,“任何一名官员只要行政级别符合条件,都可跨界出任教育局长”。

三十年前是教员

记者登录哈尔滨市教育局官网看到,其党务、政务公开栏目里,党委书记、局长一栏已显示为秦德亮。与去年9月26日同时更新的党委副书记及三位副局长一样,该栏目并未提供秦德亮的简历,只显示其分工为:“主持全面工作。主管人事处、发展规划处、财务审计处。”

秦德亮此前任职的哈尔滨市农委官网上一份简历显示,其1960年生,1981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历任呼兰县第二中学教员,呼兰县委老干部局干事,共青团呼兰县委书记,呼兰县对青镇党委书记,尚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副市长、市长,阿城区(市)委副书记、区(市)长等职务。

在尚志、阿城长期担任一把手的秦德亮,2008年8月被改任哈尔滨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2012年3月任哈尔滨市畜牧兽医局局长,直到日前再改任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记者注意到,在百度阿城贴吧,有关秦德亮调任农委一事一度还曾引起部分网友讨论,涉及其级别的升降问题。

 

行政级别无调整

网络检索显示,在哈尔滨市农委和畜牧兽医局任职期间,有关秦德亮的公开报道并不多。在担任阿城区区长期间,秦德亮曾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畅谈阿城在区域经济、旅游产品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构想,并表示作为一个城市的管理者,“主张经营和管理城市,要像作家写书那样去潜心创作,并不断出新作品、好作品”。

与网上对秦德亮由哈尔滨市畜牧局局长改任教育局局长热议相比,该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不便就此事多谈。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据他了解,对秦德亮的任命是按照干部选拔规定和流程进行的,同时也不涉及行政级别的调整,“跟他在阿城当区长,然后调任畜牧兽医局局长是一样的,同级的”。至于网友对所谓“跨界”存在的质疑,在这位负责人看来是正常的。

他表示,秦德亮此前在区里担任领导,“那他当了区长之后去管兽医合适?管教育就不合适了么?”提到具体的选任过程,其表示自己不负责具体操作,同时涉及多个部门和程序,不便多说。

畜牧局长出任教育局长到底算不算“跨界”

此消息一出,如平静湖面扔进一颗石子,立刻激起了波澜。有的网友质疑,从农牧口直跨到教育口是不是跨度太大了?有的网友觉得当下的选人用人有些过于封闭僵化。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网友的质疑的焦点就在畜牧局长出任教育局长到底算不算跨界上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畜牧局长是何须人也?秦德亮,曾任中学教员、乡镇书记、县组织部长、尚志市长、阿城市市长等职务,学历为在职研究生学历。其实大家不难看出,秦德亮应该是典型的60年代官员,一般都是先分配为老师,由于能力突出而被选进公务员的队伍,而后凭借自己的能力到现在的岗位。

因此,秦德亮的学历、阅历、能力大体不必怀疑。如果他之前是教育副局长、提任教育局长相信大家不会怀疑的。实际上,是因为教育局长位置重要,加之选人用人本就是受人关注的,所以大家才会对此吐槽。

大家可以想想,初任教育局长就非得要干过教育口的工作吗?照这个想法,我们的毛委员就只能一直耍笔杠子了,不能出任军委主席了。

笔者觉得,大家不如拭目以待,记住这个原畜牧局长,看看以后他在教育局长的位子干的到底如何?给他机会,只要他本着为人民负责的心去干事、做事,相信以他的多年工作经验,熟悉教育口工作肯定没问题。

事实上,大家觉得教育局长必须懂教育也有一定误区存在。真正的好领导是那种能让每个下属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工作,而不一定非得事事自己都得管。没准干过教育口的人,反而会局限于教育口,干不好教育局长呢。我们不能在人家还没有干的时候,连尝试的机会都不给,您说是不是?

“畜牧局长任教育局长”何以引发吐槽?

秦德亮从畜牧兽医局局长转任教育局局长,本是一次不起眼的地方人事任免,却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的质疑声、嘲笑声铺天盖地,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吐槽,诸如“莫非要像管畜生一样管学生”之类,总之话说得很不好听。

冷静思之,网友们的质疑其实并没有过硬的依据,既不了解秦德亮的实际情况,更无法判断他能否胜任教育局长一职。何况,领导干部“跨界”任职是一件稀松平常之事,并不违规,甚至是一种正常的“人才流动”。也就是说,网友们只是凭着“畜牧兽医局局长”与“教育局局长”的巨大反差才吐口水、扔板砖,而当事人秦德亮很可能是“躺着中枪”。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网友们的吐槽纯属没事找事、无理取闹,大可一笑了之呢?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以我之见,网友们的吐槽其实是“借题发挥”,借此次人事任免表达对一些官场潜规则的不满,一浇心中块垒。

比如,表达对“外行领导内行”的不满。秦德亮能否胜任教育局长一职,人们无从判断,但在现实中,人们切身感受到的“外行领导内行”现象并不鲜见。有些不懂业务的领导却喜欢自以为是、瞎指挥,往往还容不得不同意见,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这对于下属而言简直是苦不堪言,活受罪。

再比如,表达对“领导万能”和“按级别找官位”的反感。按理说,领导干部不是“万金油”,总有擅长和不擅长的工作,干部选拔和任命应当坚持“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子上”的原则,以便扬其长、避其短。可在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似乎是“万能”的,可以安排到任何官位,准确地说,什么官位空着就把相应级别的干部安排进去,而不管他是否适合这个职位。这种做法的实质,就是优先考虑解决干部的官位,其次才考虑民众的利益。

还比如,表达对一些官场不正之风的反感。现实中,即便不懂业务的领导也能安坐官位,凭什么?往往凭的是他深谙官场生态,并且长袖善舞,进而在官场游刃有余。譬如善于对上级领导察颜观色、阿谀奉承;善于充分运用官场潜规则拉关系、走后门;善于做“太平官”,碌碌无为;善于见风使舵,圆滑世故,甘当官场“老油条”……也就是说,有些干部虽然在业务上没什么本领,但混迹官场的“本领”很强。

“畜牧局长管教育”不该是部悬疑剧

古人云术业有专攻,畜牧与教育,各有各的门路,其间当事人既没有经过师范学院深造,也未在教育局岗位上锻炼,权力机构一纸令下,就要转任教育局长,多少有番“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的调侃味道。

如此“跨行”就业,背后可有违规违纪行为?相比畜牧兽医局,教育局在很多方面比前者更有“油水”,比如入学问题,为了让孩子入更好的学校,总有家长会挖空心思“打点”一番。如此“肥缺”,想必不少人都垂涎三尺。既不是原有副职的提拔,也没有德高望重“专家”的空降,偏偏从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岗位上“平移”过来,这里面的选人用人,着实可让人浮想联翩。

学历问题同样也是质疑内容。尽管学历不等于能力,不少博士硕士官员照常会因贪腐落马,但正所谓“学历不是万能的,没有学历是万万不能的”,秦某的陈年往事不得不被翻炒一遍。在职研究生学历,掩盖不了三十余年前的高中毕业故事,又焉能让哈尔滨全市成千上万的师生信服?

在三大疑问之下,舆论环境顿时热闹起来。然而对比之下,有关部门却显得异常冷静,既没有谁出来“辟谣”,也不见人出来表态“正在调查”。这样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并不是尊重民众意见表达的体现,反而让人觉得个别人心中有鬼,不敢公开面对,如此一来,不仅对秦某,就是对包括人大在内的有关部门来说都无益处:秦某又该如何面对新岗位的同事?有关部门的公信力又何去何从?

其实,公众如此关心,仅仅是对有关程序不透明的现实反应。此时此刻,更需要的是主角们登台亮相,而不是甘当沉默的“幕后英雄”。一来是选人用人的有关部门,作出如此人事安排的依据何在?二来是秦某,有什么样的真才实学与“施政”方案可让人对你充满信心?对于这些问题,唯有主角们坦诚相待,及时回应,才能让疑虑烟消云散。

 

【启示与思考】

畜牧局长与动物打交道,教育局长与学生打交道,两者之间差距如此之大,再加上最近反腐风暴异常激烈,不断曝出的官场丑闻一次次渲染着大家的视觉与听觉,让人不去思考点什么确实很难。

在对待这一任免上,围观者多是解构与调侃,但其背后所对应的某种由来已久的焦虑却是真实存在的。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就在微博吐槽:畜牧局长当教育局长是对教育存在的不以人为本的巧妙批评,还是要挑战下全国人民的神经?从公开的经历看,畜牧局长只有几年教师经历,如此能管好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外行串秧现象十分普遍,怎么办哟,我心忧之!

官员具有与其所履职的行业一致的专业背景,当然最好,但要求每一个行业的管理者都具有与此对应的专业履历,不仅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也无必要。毕竟作为“一把手”更该擅长的是全局性的管理职责。不过,也不能据此就认为,王旭明所代表的质疑就是多虑。

秦德亮此前曾担任过数年的中学教员,也不能算与教育领域毫不相干,但仅凭这一点显然欠缺说服力。首先从畜牧局长到教育局长至少会给人以观感上的冲击;然后,对于应试教育的批评乃至教育行政化的不满,已经由来已久,尽管这种状态的改观不可能完全寄望于一位有专业背景的教育局长,但当一位看似与教育毫不相关的人任职教育一把手,难免会进一步加剧质疑。事实上,由于科教文卫这些行业的特殊性,其对于专业性力量的要求本就较之一般部门更高,他们的任免本来也应该更多地遵循教育规律才对。

随着社会分工的升级与越趋专业化,社会发展对于技术官员的需求相应提升是必然趋势。但在现实中,“外行管理内行”的官员任免实在不少见,此种“大环境”同样是这则任免通知受争议背后的真实社会焦虑。这种状态的存在,一方面说明职能部门的现代化管理,从软件到硬件都没有形成,治理现代化亟待提升;另一方面,反映出官员任免上的行政考量往往强于对专业与能力的重视。

诚然,管理岗位不可能都由专业人士担任,但官员的能力还是要让人信服。而在一个官员信息尚欠公开,民众对于官员评价权不够的现实情况下,一则任免通知引发的围观与吐槽,其背后无不对应着围观者心中的真实块垒。至少,跨界式任免当避免给人以:教育局长是什么人都可以当的错觉。而教育行业需要怎样的领导者,教育领域官员需要怎样的素质与素养,更是一个值得讨论并思考的公共问题。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03/7802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