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北京:深怀忧患意识毋忘民族复兴
2014年09月05日 09:08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受人欺辱的教训刻骨铭心。那些与我们血肉相连的历史一再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一个民族只有自强,才能保家卫国,自立于世界。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当日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肩负起历史重任,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出席纪念活动并举行座谈会,规格之高实属罕见。连日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社会各界、地方民众自发以各种形式纪念历史、缅怀先烈。穿越沧桑浮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国上下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也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然而进入近代,列强入侵让中国饱受屈辱、惨遭蹂躏。历经多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让侵略者签字投降,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以国家之名向英雄先烈致敬,以法律之名将伟大胜利镌刻,就是要让全国人民体味革命先辈们彻底洗刷耻辱的艰辛不易,重温69年前的胜利时刻,让中国人民以更强的自信力谱写新的篇章。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我们从不缺少勇往直前的英勇战士,亦有许多在后方支持抗战的人民群众。他们凭着血荐轩辕的拳拳之心,筑就了血肉长城,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救故园于水深火热之中。纪念胜利,就是纪念胜利背后弥足珍贵的民族精神。以此为号,中华儿女自当汲取创造未来的力量,再聚民族精神,铸成国之脊梁,让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腰杆挺得更直、更硬。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国际体系进入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时期。与此同时,全球治理体系并不完善,冷战思维、极端民族主义与极端宗教思想造成的冲突摩擦持续不断,信息技术带来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敲响着警钟。特别是亚太地区,日本军国主义抬头,右翼分子时时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行不义之事,积极为中国复兴制造麻烦。再反观国内,一些人妄自菲薄,否定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一些人或历史观模糊,或出于利益考量,抹杀中国共产党于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作用。如此种种,都不能不让我们在纪念胜利的时刻强烈呼唤忧患意识。强邻环伺之下,我们必须知己知彼,瞄准与对手的差距,弥补自身弱点,紧跟世界发展的步伐;也要保有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的警惕感,不忘追求独立自主的坚定初心,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如果说,近代中国是因为固步自封才几近亡国灭种,那么今时今日,唯有时刻自警自励方能忧劳兴国。
忧患意识应当化为强大动力。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受人欺辱的教训刻骨铭心。那些与我们血肉相连的历史一再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自强,才能保家卫国,自立于世界。抗日战争胜利69年来,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终于站在了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近的历史节点上,眺望前进的征程,既有实力能力的考验,也有精神意志的比拼,只有重新整装出发,才能赢得新的时代挑战。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纪念胜利,毋忘国耻。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都应满怀忧患意识、时刻以史为鉴。让不屈抗争的集体记忆成为继续奋斗的力量源泉,更好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05/7804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