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滨海新区加强社区医疗合作破解看病难
2014年09月05日 14:27
大医院服务向社区延伸实现协同效应
根据2013年启动的滨海新区“十大民生工程”,卫生领域的发展目标是3年安排重点项目17个,启动实施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滨海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滨海新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三甲医院创建工程、大港医院三甲医院创建工程、滨海新区食品药品智慧监管工程等13个项目。
滨海新区在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除了补足短板,新增医疗资源外,还依托原有大医院优质资源,推动这部分资源同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对接。特别是促进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形成业务技术一体化管理帮扶关系,把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使百姓看病就医更实惠、更方便。同时,着力引导大医院向社区延伸医疗服务工作,推动大医院在社区建设1000平方米门诊部,使居民群众能就近享受大医院的医疗服务。
(图片:滨海新区汉沽街红霞社区里举行大型义诊。)
据滨海新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新区已减免社区门诊挂号费、补贴社区住院费用126.51万元,建成3个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寨上街、北塘街、河西街、古林街4个1000平方米大医院门诊部。
在滨海新区康翠社区,这里的卫生服务站由泰达医院出资成立,在推出社区医保网上实时结算系统后,康翠社区的居民可直接在卫生服务站享受药品零差率销售。泰达医院院长陆芸说,居民在服务站成功预约挂号后,将有社区巡线车对双向转诊患者免费接送。目前泰达医院已开始运行化验单自打系统,病人在服务站内输入就诊号就能自动提取化验结果。
(图片:康翠社区的居民正在等待化验结果。)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成为天津首个打破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医院,实施了单病种结算、优质护理服务和多项免费惠民措施。
此外,新区还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目前已引进安琪妇产医院、新世纪儿童医院、中韩佳美口腔医院、捷希肿瘤医院等高端民营医院,新加坡马光集团开办的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天津首家中外合作医疗机构普华医院已开诊运营,满足新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图片:天津首家中外合作医疗机构普华医院开诊运营。)
完善基础条件加强京津医疗合作
在完善医院医疗条件方面,滨海新区近年来不断加强大医院建设,建设滨海国际医疗城,同时加快对外合作交流。通过引入优质资源帮扶的方式,提升本地医疗水平。
第五中心医院是滨海新区首批创三甲医院之一,由北京大学医院部与滨海新区合作共建。北京大学医学部派专家进行辅导支持,加快第五中心医院改革。原医院医生也可借此合作机会,前往北京学习。
( 图片: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外景。)
该院院长张俊说,自改革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学科建设、人才引进、设备购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医院对34个学科分别制订发展规划,加强骨科等7个重点学科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目前,日平均门急诊量达到3000余人次。
在等级医院创建方面,滨海新区每年投入专项资金4000万元,支持6家创建医院购置大型医用设备、发展重点学科、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以及引进和培养医学人才。在推进创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增强医院服务能力,并大力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目前,第五中心医院通过“三甲”评审,泰达医院建成三级医院。下一阶段,将对汉沽医院、大港医院等加强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软硬件建设,尽快创建成为三级医院。
不久前,滨海新区汉沽街健康产业项目——天津爱诺医院注册成立,并正式落位滨海国际医疗城。该项目可提供医疗床位1300余张,标志着滨海国际医疗城启动建设。滨海国际医疗城占地约2平方公里,重点打造医疗产业、保健康复、养老产业、商业配套、研发培训五大产业板块。
这其中,医疗、保健康复、养老为主导产业,研发培训和商业配套为配套产业。医疗方面,滨海新区卫生局联合天津总医院建设天津总医院滨海医院,建设新区北部地区最大综合性三甲医院。养老保健方面,将发展高端特色民营医疗机构,为老年群体提供休闲度假、日间照料、健康管理、餐饮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疗养+护理”的现代养老社区,打造健康主题新型度假和旅游模式。医疗城目标服务人群超过70万人,将成为北方大型综合性医疗康复机构。
作为滨海国际医疗城首个项目的天津爱诺医院,定位为二级(甲等)医院,总投资7亿元,2016年底完工。专家认为,康复医疗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避免或减轻残疾,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天津爱诺医院建成后将成为集医疗预防、养生康体、养老保健、医疗研发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医院,服务新区及周边地区群众。
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惠及民生
滨海新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抓手,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全民共享医疗改革的成果。
滨海新区在天津率先为外来建设者免费接种麻疹疫苗,并建成天津市第二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被评为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天津30万元/万服务人口,提高到40万元/万服务人口。今年新区将继续扩大家庭责任医生服务团队服务的覆盖面,与17.4万居民家庭签订契约服务。
(图片:医务人员正在给孩子接种疫苗。)
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目前,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已经开建。同时,改造提升现有汉沽和大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力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不断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能力。
记者从天津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2015年度滨海新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扩面工作已全面启动。明年,新区全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计划达到45.68万人,参保率达到98%,基本实现新区全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全覆盖。
根据未来规划,新区医疗保险门诊就医范围将实现扩大。自2015年起,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就医范围由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扩大到开展公立医院改革的二级医院,并按照一级医院就医报销标准执行。现城乡居民医保实现了“参一保四”的社会效果,即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在不增加个人缴费情况下,除享受基本医保外,还享受大病保障、意外伤害及生育保险待遇。
此外,新区还研究制订医疗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和新技术新项目引进等系列扶持政策,在天津率先开展区医学重点学科评审和建设。三年共投入3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建设13个区医学重点学科和3个发展学科,建成塘沽中医医院中医内科等6个天津中医重点专科,建成泰心医院心外科和护理专业、塘沽中医医院针灸科和肛肠科等5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通过人才培养举措,充实和缓解医疗人才短缺的状况,为更多居民服务。(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05/7804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