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多方着力加强上合组织框架内畜牧业及农业合作
2014年09月09日 10:02
(图片说明:9月1日,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幕式暨中国-亚欧经济发展合作论坛在乌鲁木齐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图为嘉宾出席会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拓展畜牧业合作空间
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加强上合组织畜牧业合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及上合组织秘书处的嘉宾就加强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家畜育种、养殖、畜产品加工与贸易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进行了重点探讨。
自上合组织2010年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农业合作协定》,建立农业合作机制以来,成员国在这一协定的指导下,在种植业、畜牧业、跨境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技术、专家培训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
上合组织秘书处顾问克德尔别科夫表示,上合组织重视成员国农业发展,当前各成员国都在进行系统化农业改革,制定农业领域国家战略和政策,农业合作取得了良好进展。他表示看好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农业合作前景。
(图片说明:9月1日,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在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幕式上作主旨发言。)
与会嘉宾也纷纷表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更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畜牧业及农业合作带来了全新机遇。特别是中国新疆、陕西、甘肃等西部省区,地理上靠近中亚,与中亚地区国家具有相似的气候和环境条件,自然资源兼具共性和互补性,处于相似的经济发展阶段,农业产业结构也极为相近,在推进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畜牧业和农业合作中有着天然优势,在诸多领域具有合作互补和深化交流合作的潜力。
中国畜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加快
中国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在研讨会上指出,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呈现五个显著特点:一是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二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三是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四是区域化布局优势显现;五是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
在这样的良好发展态势下,我国畜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特别是与中亚地区国家的交流合作逐步升温。今年5月12日,中国和土库曼斯坦发表联合声明,双方愿在农业科技、农机、棉花和小麦等农作物育种、试验示范和种植方面加强合作;5月19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上海发表联合声明,将继续加强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经验交流。
仅以新疆为例,据新疆畜牧厅厅长哈尔肯·哈布德克里木介绍,近年来,新疆与周边中亚国家已开展了多层次的畜牧业合作与交流。新疆育成的伊犁马、阿勒泰白头牛、新疆细毛羊等家畜品种都有中亚国家优良畜种的基因;新疆的禽肉禽蛋、牛肉等畜产品面向中亚、南亚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出口能力;新疆畜牧厅还多次参加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举办的官方动物疫病防控合作活动。
多方着力加强上合框架内的畜牧业合作
专家分析认为,在推进上合框架畜牧业和农业合作过程中,可从国家、地方、企业三个层面共同发力,特别要发挥重点省份的地缘优势,支持新疆、陕西、宁夏等省区同中亚国家在农业、畜牧业等领域的合作。
(图片说明:9月2日,来自白俄罗斯的舞者在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现场边跳边唱。)
从企业层面看,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畜牧业和农业合作,国内企业可以考虑先从基础设施较好、政策保障得力、对外来投资积极性高的国家开始。目前来看,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合作积极性较高,可以考虑先从以上国家入手,逐步向中亚其他国家以至中东欧国家扩散。
对今后加强上合组织畜牧业合作的方向,中国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强调,合作的重点在不断提高畜产品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他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积极开展畜牧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开展家畜品种资源、良种繁育、疫病诊断、饲料、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领域的科研与技术交流;二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合作,建立和完善成员国兽医合作机制,加强动物疫病疫情通报和疫病防控经验交流;三是深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加强成员国在养殖技术、家畜品种改良、疫病综合防治和畜产品安全等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四是推动企业间投资合作,积极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畜禽养殖、饲料生产等领域的投资合作。
还有专家建议,在畜牧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可在已建立的相关科研合作交流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已建成的国际合作共建平台常态运转;在畜产品生产加工与流通方面,可在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生产技术升级、特色畜产品开发、加工设备更新、产品工艺改造、畜产品贸易流通机制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
此外,还可建立信息交流交换机制,定期不定期通过外交渠道、官方网站加强畜牧业方面的信息交流及工作的研究和磋商。(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09/7806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