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怎样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

2014年09月10日 10:32

 

研究好中国共产党,实际上就抓住了研究中国的核心,就找到了解答当代中国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钥匙”。在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这一重大问题上,既要避免无端的赞美,也要避免无谓的指责,而应当采取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完整、准确、不失偏颇地认识中国共产党。

应运而生的党 20世纪初的中国所面临的最重大历史任务为救亡图存,当时许多先进人物、政治力量都为此进行了奔走努力,但哪种政治势力能够从中脱颖而出,主要取决于“三个一”:即能否用一种先进的学说把民众武装起来,用一种恰当的方式把民众组织起来,用一种正确的道路把民众带动起来,而正是马列主义的先进理论、共产党的组织形态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探索成就了中国共产党,使得她从众多政治势力中跻身而出,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我们当然要反对“历史命定论”,但仅仅从历史的偶然、巧合、运气的角度是无法解释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的。

服务为民的党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先进中国人的理想追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必须要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很多革命者或许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刚开始并不深刻,但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点上,他们是坚信不疑的;许多早期领导人或许在革命的方略方法上犯下了错误,但在为了人民的事业而随时作出牺牲这一点上,他们是毫不含糊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治势力的最大特色所在,也是她的最大优势之所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之所以能够以大无畏的精神、气吞山河之势开展各项领导活动,靠的就是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的这种自信。

传承文化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在击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之后,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的基础上,以构建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先进文化为目标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弘扬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在扬弃的基础上,以更高的境界传承、弘扬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在意旨上是相通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理念,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所推进的“小康社会”目标,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小康理想,更是形神皆似。

 

理性务实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靠战争起家的,而战争的最大特点就是必须保持最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才能生存下来并取得胜利。可以说,在牢牢坚持原则和底线的情况下,确保思想解放、头脑灵活、适应性强,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潜意识”。我们看到,正是这种极其务实的思维特征,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改革年代的中国共产党坚信,如果不能发展经济,不能提高人民生活,话说的再好听也没有用。所以对内才有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治国策略,对外才有了“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国际战略。如今,中国共产党依然坚持以理性务实的态度治国理政,不空谈理想,不徒羡虚名,不跟风追随,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胸怀开放的党 以马列为指导,以俄为师,从基因上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尽管土生土长,但并不土里土气。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共产党对于外部世界有了更生动、丰富和扎实的理解,从而认定: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对世界文明优秀成果,对各国政党的好经验好做法,都应当借鉴吸收。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深深感受到,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化是多样性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衡量所有的政党。中国保持自身的独特性,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的一个贡献。中国的发展经验,虽然是中国为解决自身的问题而形成的,但也可以为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乃至发达国家提供参考。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10/780651.shtml